尚金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大学生思维意识发展、行为习惯养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本身受多方因素影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其中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这些现象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当前形势下,基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视角,深入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优化途径,以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过去相比,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中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P.7-8)如何把握时代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现状疏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培育学生和谐成长、知行合一、德才并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在高校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往往给人空泛笼统的感觉,很难与学生达到思想共鸣,育人效果也差强人意。这里有教育内容空泛、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教条等因素。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空泛而缺少育人效果。同时也存在高校大面积扩招,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社会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许多急功近利思想开始显现,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突显。经济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不断影响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多元化文化冲击日益激烈,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困境。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汲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提升思辨能力扬弃西方文化中的桎梏和糟粕,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网络媒体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资源更广,与学生的生活也更紧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的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日趋显现。网络的隐蔽性,使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集体意识淡薄,容易形成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的开放性使西方反动势力有机可乘,一些反动组织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侵蚀,扰乱国家政治经济,蛊惑大学生,弱化其思想道德意识,误导大学生行为。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不够,与学生思想共鸣不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仍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用同一性标准要求思想动态各异的大学生,这就容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层,深入不够,不能与学生思想产生强烈共鸣。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讲大道理,目标高,内容空泛,与现实生活衔接不紧密。很多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片面追求形式,实质的价值性、主导性、针对性与教育示范功能没能充分地体现。这些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亟待完善与改进。
(二)不良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是育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首任老师,在孩子思想意识形成、发展、成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其承担的教育角色,从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个人信仰及社会道德危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
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社会负面信息和不良思想,都在冲击着辨别能力不强的高校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发生着微妙而复杂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道德观念功利化也随之产生。道德信仰缺失、道德评价标准模糊、社会诚信缺失、正邪荣辱感缺乏等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危机最普遍的表现,成为了困扰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三、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途径
(一)建全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外围空间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倡导社会主旋律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真善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在实践中查缺补漏,建全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强化社会法制建设,提升公民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提高社会自律水平,增进公民互信度,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结合当代社会实际情况,全社会整体动员,各部门协同合作,建全完善社会机能,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良性的育人氛围中弘扬正能量,提供良性竞争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法治观念,促使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色,创新教育思维,完善制度管理,开拓指导思路,营造人文气息,优化育人环境。在浓厚地育人氛围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熏陶感化。现代高校德育往往与学生生活相脱节,为解决现代高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之问题,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回归学生的现实层面、学生的精神层面、学生内心和未来层面的生活世界。[2](P.195-197)使思想政治教育不禁局限于课堂,拘泥于书本,而是融入高校的整体环境和整体氛围,真正地走进学生的思想,体现于学生的言行之中。在注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培育高雅校园文化,以文化型校园建设为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生活,专业学习,人格培养紧密结合。重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锻炼,自主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主分辨能力,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
(三)优化网络环境 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网络环境中,多元化思想相互交融、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信息的获取更快速,信息资源的享用更广泛。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氛围,一些偏激、负面的思想在网络肆意传播,加之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等,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网络的舆论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行为引导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结合当今高校学生特点,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宣传真善美,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形成弘扬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传播精品文化的网络舆论环境。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道德主体知行统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简单地说,是受教育者作为接受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活动中,接受外界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内化作用,逐步生成一定的思想品德。[3](P.108-111)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思想,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讲坛和传播地,在人才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应引导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践行道德主体的知行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下,充分发挥人文环境育人功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相结合,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陈均土.高校德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河南 社会科学,2010,(2).
[3]张艳萍.李海.高校德育认同低效的归因与对策[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