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广艳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①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载《生态学报》,2005年第11期,第3003-3009页。但在近二十多年规模庞大的造城运动中,日益暴露出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对于科学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珠海作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坚持生态文明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凭借着区位、政策、资源、环境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化水平与质量得到了全面协调的提升,尤其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了持久的城市化发展潜力与活力。这对于研究和探索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道路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美国社会学家Glaser Barney和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探索现象的归纳性研究方法,目的是帮助研究者“由事实、数据资料中发现理论”。②Glaser B.and 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1967.扎根理论在构建理论的过程中,假设须与事实资料不断地比较、修正、再验证,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对资料进行泛读和升华,再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创造性的理论想象力”,才能从资料中发现、发展与验证理论,而只有经过多次验证的假设才会被归纳进理论中。
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核心译码。这三个步骤的分析过程是相互影响的,需要将每个译码段与其他阶段紧密相连,不能相互剥离开来。研究人员需要统筹整个分析过程,注意对不同译码段的归纳比较和往复验证。③Glaser B.and 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1967.本文将扎根理论作为主导研究方法,对珠海城市化发展中相关的事实、资料数据进行深入观察,以分析珠海城市化的形成路径。研究思路为:对象选择—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扎根理论方法)—形成结论。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及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1.开放性译码
基于扎根理论,本研究在对译码摘记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定义现象(a)—初步概念化(aa)—概念化(A)—范畴化(AA)的开放性译码,准确凝练范畴。
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第一,用“ax”标注在资料部分的每句话后面,以指代这句话或其所对应的现象。第二,将 “开放性译码”分析部分划分为两块内容:“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第三,将整体内容缩减为 “定义现象”部分,并用“ax”表示。第四,由于采用的是逐句定义资料,可能会出现多个定义都表征同一现象或者多个定义的内涵具有一致性的情况,因此,对“定义现象”的内容进行重新归类,并以“aax”表达同类定义的初步概念,而这些定义的归类在本质上反映了对现象的归类。
概念化和范畴化:进一步归类、抽象已经得出的初步概念,逐次提炼出概念Ax等;然后继续提炼和归类已经得出的概念,逐一提炼出范畴AAx等。采用这种经由初步概念再过渡到概念的方法,会使资料的概括、提炼过渡自然,不至于造成由现象直接到概念而造成太大跳跃。表示概念化和范畴化的方法与上面贴标签部分同理,以英文字母代替后面引导的句子或词语进行“缩减”。本研究经过了概念化和范畴化这一过程,抽象出78个概念和31个范畴,资料内容暂时都逐次被概念和范畴替代了,对资料的精炼和缩减也在逐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复杂、庞大的资料数据的任务转而简化为考察这些概念,尤其是范畴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结,针对珠海城市化发展开放性译码进行了分析。
(1)事实、资料数据
在实行“土地五统一”(a1)的同时,珠海市政府提出“占用耕地一亩造地十亩”的战略目标,对土地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a2),结合水利整治、河道整治,大搞围海造地,开发新的土地资源(a3)。
珠海地理环境独特,拥有四大出海口门,每年有大量的自然沉积淤泥(a4),形成了广阔的滩涂,被称为珠海“长脚的土地”。1984年珠海开始与香港光大集团、珠江水利委员会合作成立我国第一家围海造地的合资企业——磨刀门开发公司(a5),围海造田20万亩。这也是亚洲最大的围垦项目之一。
政府把土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将生地改造成熟地(a6),然后再有计划地出让,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从此珠海市政建设走向了投入—回收、再投入再回收的良性循环的道路(a7)。建设资金也走上了自我循环的轨道,掌握了土地,有了资金基础,珠海市随后建设了飞机场、大港口、伶仃洋大桥等大型设施工程(a8)。“五统一”的土地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原国土资源部常务副部长李元指出:“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里,就提出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或者应当说总结了珠海的经验。到199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时候,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基本上采用了珠海五统一的这套管理模式(a9)。珠海的‘五统一’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创新、探索意义。”
土地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指出,土地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把土地这桶金给保护住了,把生态这桶金也保护住了,把环境保护这桶金也保护起来了”(a10)。2008年,珠海的城市建设、城市快速轨道、广珠铁路、京珠高速、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等大项目都是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资金后盾。统一征用和围海造出的大片土地资源为珠海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空间(a11)。
(2)定义现象
根据上述事实与资料数据定义现象:(a1)土地五统一;(a2)坚持土地方针;(a3)开发新的土地资源;(a4)每年有大量的自然沉积淤泥;(a5)与香港光大集团、珠江水利委员会合作成立我国第一家围海造地的合资企业;(a6)政府把土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a7)经过将生地改造成熟地,投入—回收、再投入再回收的良性循环的道路;(a8)有了资金基础,随后建设了飞机场、大港口、伶仃洋大桥;(a9)珠海五统一的这套管理模式;(a10)把土地这桶金给保护住了,把生态这桶金也保护住了,把环境保护这桶金也保护起来了;(a11)统一征用和围海造出的大片土地资源为珠海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3)初步概念化
重新归类“定义现象”的内容,以“aax”表达同类定义的初步概念:(aa1)土地管理制度;(aa2)开源节流方针;(aa3)开发土地资源;(aa4)自然沉淀;(aa5)成立合资企业;(aa6)政府掌握土地资源;(aa7)循环利用;(aa8)修建机场、港口、桥梁;(aa9)管理模式;(aa10)保护土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aa11)为发展预留广阔空间。
(4)概念化
对初步概念进一步归类、抽象,逐次提炼出概念Ax等:Al管理制度(aa1、aa6);A2发展政策(aa3、aa6、aa7);A3控制土地(aa2);A4原始生态资源(aa4);A5利用外资(aa5);A6自然生态环境(aa10);A7交通基础设施(aa8)。
(5)凝练范畴
提炼和归类已经得出的概念,逐一提炼出范畴AAx等:AA1政策制度(A1、A2);AA2控制土地(A3);AA3原始自然环境(A4);AA4资本(A5);AA5自然生态环境(A6);AA6基础设施(A7)。
2.主轴译码
通过运用典范模型对范畴继续归类、抽象,得出3个主范畴,分别为“自然资源”、“政策制度”和“经济产业结构”,而其他范畴成为说明或解释这个主范畴的副范畴。这些主范畴通过下面的典范范畴模型而构成。
(1)主范畴1:自然生态环境
AA4自然生态环境由AA2原始自然环境、AA6毗邻港澳、AA7澳门回归、AA8城市整治、AA11政府社会责任、AA12城市规划、AA13控制土地、AA14控制污染、AA15生态投入和AA16控制人口等10个范畴通过典范模型构成。
① 因果条件
在这条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的证据链中,原始自然环境、毗邻港澳和澳门回归构成了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的前提条件。城市发展模式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①薛梅、董锁成、李宇:《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载《城市问题》,2009年第4期,第71-75页。珠海市拥有许多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市区拥有靠山面海、绿树掩映、海岸延绵、景观丰富的山水风貌特色。此外,作为港澳的近邻,珠海需要承担更大的环保责任,在经济发展中应更多地兼顾环保因素;珠海市政府借澳门回归之际,加大城市整治力度,使珠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② 中介条件
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笔者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珠海的区位、气候、资源、环境等因素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已经成为珠海政府的共识和责任。珠海用3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高端的城市形态,赢得了更多的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为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③ 行动策略
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可以发现,珠海市政府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整治,控制土地、污染以及人口状况,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完善,促进了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①冯灿义:《珠海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模式研究》,载《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8期,第40-46页。以城市规划为例,早期珠海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一个海滨花园城市的方向。早在1979年珠海市刚成立时,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建民指出,珠海整个城市靠在海边,因此,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规划主题思想,要规划好珠海的建设,一定要把海湾利用好。原珠海市委书记方苞提出要坚持城市建设不遮山、不挡海,保持大自然景色的原则。②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珠海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根据这一原则,珠海的城市建筑以中低层为主,适当点缀高层,形成高低错落的特色。
再以生态投入为例,从1986年起,珠海逐步关闭一些采石场,政府总共花了10个多亿关闭了200多个采石场,保护了山体。紧接着对采石场进行复绿,及时有效地化解了采石场引起的环境危机。此外,珠海污染物减排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1987年开始建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之前已经建成5座。
(2)主范畴2:政策制度
AA1政策制度由AA9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示范作用、AA17中央政府的发展理念、AA19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AA20地方立法权、AA21调研机制、AA22监控机制6个范畴通过典范模型构成。
① 因果条件
在政策制度这条证据链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示范作用、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制定相应制度和政策的前提条件。1992年,受北欧、西欧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与环保意识启发,珠海市政府提出了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的规定③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的规定》,1992年。。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理念上经历了数次转换,城市发展模式也经历了相应调整。改革开放之初,确立了一种经济主导型发展观,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忽视了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开始纠正经济社会发展中唯GDP是从的片面性。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珠海在城市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和谐发展,突出强调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与民生问题等关系。
② 中介条件
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责是形成地方法律法规和发展政策的关键中介条件。1996年3月,珠海被全国人大授予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7月,《立法法》颁布实施,赋予珠海以较大市立法权,珠海成为全国拥有双重立法权的四个城市之一。④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7-2008)》,2007年。自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赋予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以来,珠海市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巩固了珠海的发展成果。
③ 行动策略
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调研机制及监控机制是制定和落实政策制度的行动策略。无论产业政策还是环保制度都离不开有效的调研机制,而政策制度的落实同时又需要监控机制的保障。比如,珠海市投资八千多万建立了一个数字平台系统,该系统包括重点污染源的自动检测系统、水环境的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的监测系统、环境噪声的监测系统、汽车尾气的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成可以对主要排放企业实现在线的、动态的监控。①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珠海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
(3)主范畴3:经济产业结构
AA24经济产业结构是由AA3资金、AA26人才、AA27技术、AA5基础设施、AA23经济发展水平、AA28城市发展定位、AA25经济发展战略、AA28大学园区、AA29高新产业开发区、AA30大型国际活动、AA31奖励机制等11个范畴通过典型模型构成的。
① 因果条件
在这条经济结构调整的证据链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釆用不同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珠海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而不断地调整变化。珠海市建立特区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市政府决定重点解决新建城市的框架和基本功能问题,将城市性质确定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渔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基地、风景游览区和新型的边境城市”。到了1988年则明确提出珠海东区和西区的概念,东区是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旅游中心,形成以电子、轻纺和高科技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西区依托国际性大型工业,以大型深水港口岸为主导,形成以海滨旅游、创汇农业和外贸商业等综合发展的、海陆空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②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珠海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200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珠海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要“把珠海建设成为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髙新技术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使之“成为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2009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
指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善于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调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转型也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一般说来,温饱型消费对工业化水平的要求主要是数量的扩张和速度型增长;而小康型消费对工业化水平的要求则由数量型增长转向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并且要越来越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是工业整体水平的阶段性飞跃。珠海的情况也是如此,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了珠海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② 中介条件
资金、人才和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珠海市由于紧邻港澳,在资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实业投资都得到了港澳资金的支持。此外,国内外资本市场也为珠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首先伴随着人才结构的调整,珠海重视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通过重奖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入股等措施充分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在资金和人才的作用下,珠海已经形成一个以信息产业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③ 行动策略
产业结构的调整尽管有其自身的动力,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建大学园区、设立高新产业开发区、举办航空展等等对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珠海的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方面,珠海城市发展定位很大程度上受到香港、澳门的影响,珠海已成为港澳的生产、配套、物流等服务聚集地,在产业结构方面对港澳地区形成有效的补充,发展大交通就是借此加速资源流转,加快地区产业的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①珠海市经济贸易局:《珠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7年。高栏港、珠海机场、江珠高速、京珠高速、广珠铁路和广珠城际快速轨道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城市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经济的大融合。创建大学园区和高新产业开发区对珠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珠海国际航空展则为珠海市树立了高端的城市形象。
3.核心译码
在利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主轴译码的过程中,已经开发出了许多范畴,它们呈现出因果条件、脉络、行动策略和结果所得出的主范畴和副范畴之间的关系。这些丰富的资料为第三阶段的核心译码奠定了基础。为探究这些资料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本研究将勾画一个可以说明整个现象的核心,即基于扎根理论形成的故事线。
(1)故事线
由于地处南部沿海,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为珠海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1980年作为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毗邻港澳的珠海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大多数城市相似,珠海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问题,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打造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②珠海市统计局:《2010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
① 在20世纪90年代初采取措施,通过制定一系列诸如《珠海市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的规定》(1992)、《珠海市城市土地管理实行“五统一”的规定》(1991)、《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1999)等政策和法规,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向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高端产业方向发展;
②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机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机融合;
③ 通过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吸引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名牌院校入驻,为珠海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④ 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⑤ 通过举办国际航空展扩大了珠海城市影响,树立了珠海发展高端产业的城市形象;
⑥ 重视城市功能规划,通过实施“东部服务”和“西部制造”产业功能布局,避免了工业制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⑦ 加大城市整治和荒山绿化,城市设计以中低建筑为主,高楼点缀其间,山景、海景被最大限度保留,实现“绿色财富”与市民共享。
综上,在珠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珠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珠海政府明确了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围绕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引导下,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了珠海特有的生态发展模式。
(2)核心范畴
为了识别生态型城市发展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与路径,我们在主轴译码过程中抽象出三个主范畴:自然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和经济产业结构。每一个主范畴均有其自身的典范模型和证据链,但是每个范畴代表着不同的特征和内容,均不能构成上述完整的故事线。本研究的故事线将不同的范畴串联在一起,形成研究对象,将全部现象归结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并使其作为研究的核心范畴。
(3)珠海城市化发展路径
根据扎根理论的分析结果,可以描绘出珠海城市发展模式形成的一般路径,如图2所示:首先,识别外部环境,明确珠海所在区位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分析内外部可利用的资源;其次,根据环境识别的结果,明确珠海的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发挥作用;最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形成珠海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动力。
图2 珠海生态城市形成路径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从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剖析珠海市城市化发展实践,分析提炼出珠海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特征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既探索了珠海生态化城市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又丰富了质性研究方法在城市化发展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这不仅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