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财 何晓航
(1.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卫生院,浙江 新昌 312560;2.浙江省新昌县新康医院,浙江 新昌 312500)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肠炎,属于中医学“胃痛”、“胃脘痛”及“吐酸”、“嘈杂”等范畴。笔者近年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25例,对其中62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至于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125例,男性73例,女性52例;年龄16~75岁,平均(30.14±5.2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痛等;病程2~10 h;排除慢性胃病、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幽门梗阻及上腹肿瘤。按来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休息,给予清淡、清洁饮食,避免受凉吹风,辅以胃肠黏膜保护剂及抗生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寒邪犯胃证(16例,症见胃脘部疼痛,痛势较剧,畏寒喜暖或突然呕吐,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困。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紧)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予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 15 g,佩兰15 g,大腹皮 15 g,陈皮10 g,茯苓 20 g,苍术 15 g,厚朴 15 g,法半夏 12 g,葛根 20 g,木香15 g,高良姜15 g,甘草5 g。饮食伤胃证(14例,症见胃脘部疼痛不适,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暖气厌食,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减轻,进食则疼痛加重,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滑实)治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予保和丸加减:神曲20 g,山楂20 g,陈皮 15 g,连翘 15 g,莱菔子 15 g,茯苓 20 g,法半夏15 g,川芎 15 g,藿香 15 g,苍术 15 g,甘草 5 g。(3)湿热阻胃证(15例,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疼痛,呕吐泄泻,口苦、口中黏腻,心烦口渴,腹中肠鸣,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楚。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予连朴饮加减:厚朴15 g,黄连12 g,生姜 15 g,石菖蒲 15 g,法半夏 15 g,芦根 15 g,竹茹20 g,甘草 5 g。(4)肝郁气滞证(17例,症见胃脘部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口苦吞酸,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稍腻,脉弦或弦滑)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枳壳12 g,炒白芍 20 g,柴胡 20 g,川芎 15 g,木香 15 g,川楝子15 g,麦芽20 g,甘草5 g。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治疗3 d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优:治疗1 d,症状、体征消失,身体机能良好。良:治疗2 d,症状消失,身体机能较好。中:治疗3 d,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身体机能尚可。差:治疗3 d以上症状、体征未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中医学认为急性胃炎多由邪实伤胃而成,胃腑受损、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饮食伤胃证急性胃炎在临床中相当多见,其发病与过量饮食有关,常于暴饮暴食后突然发生,属实证,治疗用药易消食导滞、通腑降逆,忌用补益之品,同时还应注意配合以饮食调节。寒邪犯胃证患者的发病多与外受风寒或暑湿秽浊之气有关,应注意生活起居,重视防寒保暖,慎食生冷之食物。湿热阻胃证宜清热与化湿并用。在使用清热化湿药物时,宜少用苦寒性燥之品,以防伤胃。急性胃炎的治疗应及时和彻底,用药要注意保护胃黏膜。肝郁气滞证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对其治疗大有帮助。
观察表明,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