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海
摘 要: 高职学生必须树立虽不能处处有创造时时能创造,但至少应该要求自己经常不忘创造,至少可以有一时一事的创造。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增加知识量,拓宽知识面,强化个性,培养内在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是个性创造力的核心。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 创新素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蓬勃发展,其培养人才在各行各业表现出特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劳动者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了我国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必须加快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体创造精神、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今天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等。就高职学生发展来说,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它要求一个人突破原有的知识,善于思考、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探讨。
一、教师引导下内化创新理念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获得一种科学、正确的创新理念比获得某些局部的创新技能更重要。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高职学生必须树立虽不能祈求处处有创造时时能创造,但至少应该要求自己经常不忘创造;不能终生不断创造,至少可以有一时一事的创造。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及时捕捉创新工艺的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然后对此工艺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树立创新理念。
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我院某专业某一个学生,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对课题的工艺有创新欲望,但由于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总是不能如愿。另一个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扎实,在工艺创新方面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得心应手,成为班级学习的榜样。这两个实例说明优秀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广博丰厚的科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增加知识量,拓宽知识面,对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高职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起点。创新能力绝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不能忽视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难理解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和创造活动的基石和起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低的原因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缺少劳动习惯,不能把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转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量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阻碍创新的发展。
三、教师指导下强化个性培养
个性与创造力之间关系密切,活跃、独立、自由的个性是创造力萌芽与生长的土壤。我院在实训中对基本技能训练的班级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学生对基本技能课题训练工艺有创新思维,只有5%左右的学生敢于探讨。面对这样大的创新团体,要强化个性,首要任务是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行设计课题,进行工艺编制,而后每组分别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过程中,每个组员单独讲解课题的一部分,其他组对讲解组进行提问,讲解组可发挥集体力量回答。通过实训教学改革,培养内在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敢于向错误理论挑战的创新勇气和志气,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教师指导下深化创新实践
培养创新素质,根本途径在于深化创新实践。在创新过程中,个体尽管具有创新动机和创新热情等,但若不把它们转化为创新行动,终究是不可能产生创新行为乃至创新成果的,这一转化过程靠在实践中实现的。
五、定岗实习为创新带来的契机
定岗实习锻炼学生对产品工艺流程的熟悉,了解工装、先进的设备、工具在产品中的应用,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为创新积蓄能量。我院重视定岗实习,采用实训基地与校办工厂相结合方式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是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它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特殊意义。我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模式,建立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勉中.教育与职业.1998(1).
[2]崔景贵主编.心理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