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赛赛 汤罗嘉 韦岚峥 顾惠君 金巧莹 吴 平 潘 东高晓东 孙 湛 杨 震 秦 净
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越发明显。大多数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凭经验,没有根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细菌感染分析结果来指导用药。在轮番运用了多种抗菌药物后仍然看不到效果时才想起标本送检,可是此时标本阳性检出率降低,给病原菌的检测带来了很大困难。
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3月全面持续地开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以“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目的是提高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通过持续的质量改善,提高整体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由医务处、药剂科、院内感染科与网络中心4个部门共同组成品管圈,包括圈长1人、辅导员1人、圈员12人,共14人。4个部门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一个共同的主题,团结在一起,用QCC的管理手法加强临床抗菌药物运用的管理。
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圈员根据工作中的实际体会,尽可能多地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备选题目,再根据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和可行性等进行打分评价,以最高分来确定本次活动主题: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见表1)。
表1 主题选定评分表
确定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主题后,绘制甘特图(活动计划拟定表),由圈员共同讨论,制定出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表以控制执行进度,分别制定计划时间与实际实施时间,按照PDCA循环分别确定每个步骤实施的时间及责任人。
1.3.1 绘制作业流程图。我院在2012年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根据网络数据的统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66.16%。品管圈通过网络平台,提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动态数据,进行现状把握,绘制了现况把握流程图(见图1),以督查特定时间段内特殊级微生物标本送检是否达到要求(80%),并本着实现成功达到标准要求的最终目标做持续改进。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现状把握阶段,针对特殊使用级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的情况,制作了临床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前不送微生物样本的原因调查表。2012年9月—10月在2个病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各1个)共发放调查表220张,实际收回202张,统计结果见表2。
将以上数据采用柏拉图统计法评价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达标的原因中,医生不愿意送检的比率已达75%,因此本次圈活动将重点围绕医生不愿意送检这一关键点来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最终达到送检率≥80%的要求。
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
经过计算,目标设定将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现况值66.16%提高到目标值80%。
要因分析图(又称“鱼骨图”)是运用逻辑的方法追查出导致某个问题形成的因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从时间、人员、制度、费用、设备等方面进行要因解析,绘制出医生不送检微生物标本的鱼骨图(见图2)。
表2 临床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前不送微生物标本的原因调查表统计结果
对列出的要因进行分析,按照0-3分进行打分,最重要的给3分,最不重要的给0分,选出投票结果得分最高的3个主要因素:临床医生不重视、临床医生不了解相关规定、缺乏奖惩制度。
通过脑力激荡,圈员们对选出的3个主要因进行对策拟定。按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评价各对策,根据评分结果共拟订4个对策进行实施。
针对临床医生不重视,未按要求在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完成微生物标本送检这一要因,提出4条对策,采用PDCA管理工具开展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一:由医务处拟定《医务提醒—关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要求全体临床医生参照此项医务提醒执行。医务提醒中强调了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处方前须执行并完成微生物标本送检,通过对策一的落实实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66.16%上升为70.28%。
对策二:由医务处组织全院医生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要点解读的培训,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卫生部令84号)。通过对策二的落实实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70.28%上升至74.3%。
对策三: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拟定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各科室科主任签署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按责任书指标对科室和科主任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对策三的落实实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74.3%上升至78.6%。
对策四:临床医生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后,由网络中心发送短信到相关主治医生的手机,以提醒是否已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通过对策四的落实实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78.6%上升至82.7%。
以上4个对策实施后,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2012年8月的66.16%提高至2012年11月的82.7%。
从网络中心采集信息,对比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由改善前的66.16%提高到了83.17%,提高了17.01%;(2)改善前与改善后柏拉图对比分析显示,医生不愿意送检次数由改善前的152次下降至改善后的110次,累计百分比由改善前的75%下降至改善后的57%,下降了18%。
项目活动前后对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及品管手法掌握程度这8项进行打分评价,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计算总分和平均分。根据圈员们打分结果统计分值,最终得分绘制成雷达图。雷达图显示:全体圈成员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经过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后,最终形成了《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标准化作业书》,使此次项目活动的成果,得以进一步巩固并利于今后的持续开展。
通过QCC的手法,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手段,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活动,使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今后持续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和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合理性意义重大。
在医学管理中,应用QCC手法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日常医疗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使每个圈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示,给予基层员工更多参与组织改善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自主权。可以增强圈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要持之以恒地应用QCC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质量管理的改进活动能够持续化、日常化。
[1]陈吉吉,戴佩芳,叶岩荣,等.“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3):166-170.
[2]陈伟民.医院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药物警戒,2006,3(2):104.
[3]闫美兴,王少华,李杨.我院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2,23(25):2394.
[4]陈伟民.医院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药物警戒,2006,3(2):104.
汤罗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科科长、主治医师
E-mail:tang.luojia@zs-hospital.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