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钟绍春,尚建新
(1.东北师范大学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17)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及推进策略研究
王 伟1,钟绍春1,尚建新2
(1.东北师范大学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117)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国从2010年开始已经选取了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示范,在中职示范校建设和验收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是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当前的主要困难点之一。该文在对我国中职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统一数字化资源标准、搭建资源平台、开发资源库内容、明确应用指南及策略管理办法的资源体系建设框架;重点针对其中的资源建设内容提出了三级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师研修视频课程、题库管理系统等五类重点建设方向,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针对中职示范校提出了成立数字化资源建设管理委员会、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与发展机制、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监控与评价,以及身体力行促进校本资源开发等推进与实施办法。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资源建设;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然而,近年来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中,逐渐凸显多方面问题,尤其是在就业市场方面,一边是大学毕业生严重过量,一边是应用型人才极度紧缺。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201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高等职业学校1288所,在校生958.85万人;依托学校等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000多万人次,职业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对于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1]
为了加大我国对中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2010年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从2010年到2013年组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将选择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示范[2]。
《意见》中指出:要用三年时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创新等方面大力投入,其中强调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申报表中对数字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的开发是示范校建设申报的备查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国家近些年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发布的文件中也多次重点强调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的重要性。鲁昕副部长强调“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不仅是工作方式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目标”;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2013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工作要点中明确强调“制定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数字化资源征集工作。继续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建设对中职示范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未来几年内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并不仅仅是多媒体素材的简单开发、网络素材的拼凑、应用软件的集成,其中资源体系的战略规划、管理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制定、资源形态及开发模式的确定、应用方式及实施机制的确认等方面都是研究重点。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幅度逐渐加大,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逐步增强,从中央到地方,多级行政主管单位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比赛和观摩课程等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学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数字化资源战略体系部署初步形成
2009年11月25日教育部在沈阳召开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促进了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战略体系的初步形成。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中职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化资源建设战略部署初具成果,进入了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等信息化教学赛事的召开,进一步强化了“利用信息化大赛,推动数字化资源体系发展”的思想。2012年,《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中确定了179所职业院校为信息化试点单位,这意味着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学校将从管理、教研、教学等方面践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数字化资源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方面,试点校的实践将会对其他院校产生辐射作用。
在数字化资源战略体系部署方面,各个省份、地方积极响应教育部,也出台了具体的措施,为数字化资源体系科学部署、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如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建设5年规划》,天津市公布了《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2013年工作要点》,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黑龙江、陕西、湖南、江苏等省份也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列入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数字化资源开发取得进展
数字化资源开发是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会同有关部门开发了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资源建设规范。201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编制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另一方面,2009年在沈阳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掀起了一股信息化教学课件大赛的热潮。从2009年至今,教育部及相关主管单位举办了多次课件比赛,涉及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对全国中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开发起到了推进作用。与此同时,中职示范校在落实任务书的过程中,内引外联,与在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定规模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很大比例的中职示范校参与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共建共享专业精品课,在该过程中,培养了骨干教师,规范了资源开发流程,生成了一批资源质量好、使用价值高、应用效果佳的数字化资源。例如,重庆大学出版社建立的中国职业学习网和北京市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中职教学资源网收录了海量的教学资源、题库、教学设计等公共资源。福建中职信息化教学共享资源库收录了2000多个多媒体课件和视频。
3.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得到推广
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的摸索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2011年,中国职业技术学会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汇聚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推进数字化资源在一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建立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专家库,指导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建设。
专业学会为先导、专家引领为机制、教师培训为手段、校企融合做支撑、行业交流搭平台,通过多方位、全方面的机制建设,中职数字化应用的人才和专家队伍不断扩大。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实施,组建共建共享联盟,吸引了240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项目研发。通过举办信息化大赛提升教师的应用水平,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培养国家级、省级的教师团队,造就一批信息化教学骨干。以江苏省为例,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培训,年均培训200人次以上,在全省校长培训、专业负责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中,将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作为主要培训模块。
从战略层面到应用模式,中职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有效应用推动了我国技能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但是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周小力认为中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尚还处于“点”形态的状态,资源建设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缺乏中职特色等问题[3]。陈莉、冀燕丽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总结了中等职业学校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相关要求匮乏、数字化教学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没有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与共享平台、资源的可移植性差、共享性差等问题[4]。本文结合对多所中职示范校的走访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将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数字化资源应用理念及意识不足
中职示范校普遍对数字化校园缺少整体性的认识,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变革和提高教学效率更是一头雾水,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实施流程,都比较茫然。
2.机制建设不健全
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意识不足,直接导致在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时的机制建设不健全。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共享不足、标准不一等资源建设和开发问题在大多数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机制建设不健全还表现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校内工作推广方面,无法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保证骨干教师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
3.优质资源数量严重匮乏
中职示范校是各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部分院校搭建了校园网、资源管理平台和题库系统等软件。一些学校购买了很多数字化资源,国家也搭建了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资源网站,在“量”的层面,这些网站和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资源满足了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往往存在与教学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能够呈现在教师课堂上,真正有效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资源并不多,能够在科学性、交互性、美观性、便捷性等指标上辅助教师授课的资源非常匮乏,甚至有部分资源存在知识上的错误。
4.数字化应用水平落后
大多数中职示范校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PPT,在讲解抽象原理知识、复杂结构时,很多教师仍用挂图、图片等基础类资源,无法很好地表达知识内容。经笔者与多所院校的校长调研了解到,95%以上的教师只能开展浅层次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至于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质课程,很多教师无从入手。尤其是针对复杂的三维动画、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用该类资源的教师非常少。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可是我们仍应认识清楚当前阶段的现状与问题,从理念、机制建设、开发队伍、应用方式上加强认识,逐步实施。
关于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建设,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从技术、应用和实施层面开展了相关研究。陈晓琴和王城华认为,数字化资源体系在逻辑上分为资源层、应用层和用户层,采用基于Web访问的模型,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校园网Web服务器、多媒体数据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5][6]。郭向勇、吴光斌、李勇等人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案例,研究了构建三层技术框架结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根据教学资源的数据特点和存储特性,提出了教学资源海量存储的设计方案和三层技术架构的整合模型[7]。
鉴于中职示范校当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认为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及信息化整体环境的建设应该基于本阶段现状,在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基本教学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应用层次提升的工作。现阶段,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建设框架应该包括:
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的前提是统一数字化资源标准,定义资源类型。教育部已经颁布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在开发资源时可以参照这两个文件。与此同时,为了规范中职示范校资源建设,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第24条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件资源开发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管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范》。另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明确规定了详细的标准。
资源标准的确定为开发者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有利于达到资源基本结构属性的一致性,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习者对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使用提供最基本的支撑。当前教育部及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建设标准从内容要求、管理规范、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针对学校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建立适用的、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标准,指导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在资源标准建立完毕后,中职院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搭建重点应该着眼于资源平台的建设,具体包括:数字化资源制作开发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
1.资源制作开发平台
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教师应用最广泛的资源类型为:PPT课件、精品课、视频录像等。因此,所谓的资源制作开发平台就是能够最便捷地支撑教师制作出简单、易用的数字化资源的工具和软件。例如:精品课发布软件、视频录播系统、学科专业Office以及LectureMAKER、iSpring、Articulate等数字化资源制作工具。
2.资源管理平台
资源自主开发和外部购买是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何将已有资源最大效度地管理,生成有学科特色、学校标记的校本资源是中职示范校在建设资源平台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前市面上有很多公司开发了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资源管理的增删改、搜索、统计等功能,但在实际设计时,一定要提供按照专业、课程、知识点及资源类型进行分类查找的功能,将同一课程体系下的资源按照专有属性进行聚合,并标注知识点标签,方便教师引用。资源管理平台应该提供共享功能,针对同一区域范围内的学校,解决资源孤岛问题,发挥中职示范校区域整合、优势引领的示范作用。
3.资源应用平台
资源应用平台是教师开展信息化课程,应用教学资源的有效载体,要推进资源应用平台的实施,首先要培养教师线上教学的理念、养成线上备课的习惯并大力普及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方法。资源应用平台的搭建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在使用中会有非常大的困难。中职示范校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中职示范校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资源体系建设的宏观思想,将策划、开发、管理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统一思路,有效推进。
标准制定与平台建设是为中职示范校开发资源库提供基础支撑。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是中职示范校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由于中职教育类型有别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资源库的建设也存在差别。一般来讲,中职示范校资源库的建设包括三级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站、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教师研修视频课程、题库系统等方面。
制定应用指南和策略管理办法是中职示范校建设资源框架的保障手段,也是整体框架不可或缺的内容。应用指南和策略管理办法应该明确学校组织开展实施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方案和推进措施,利用行政手段督促并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加强教师培训,定期开展专业内部、专业之间的交流,通过培训、考核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起来。
数字化资源内容的开发和建设是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在建设过程中整体的方法策略应是先定标准、然后搭框架、再制定实施办法和应用方案,通过行政手段来调动教师建设资源的积极性。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应该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媒体素材、三级教学资源、精品课程、仿真实训室以及数字图书馆、教师研修视频等资源为重点,促进信息化资源建设在内容上从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向基于知识点管理的积件库过渡,在结构上从离散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单元过渡,在形态上从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过渡,在管理上从较单一功能“信息管理”向智能化“知识管理”过渡,实现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多样化、多元化和开放化,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等各科门类齐全的课程资源库,满足中职示范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教学[8]。
三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和素材级教学资源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三级教学资源
1.专业级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级教学资源是课程级和素材级资源建设的前提。通过相关专业在区域范围内的专业建设调研、广泛听取院校行业企业的呼声,并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萃取,形成系统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就业面向、培养目标等。
(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相关人员从业的技术规范,汇总行业标准为资源库建设和专业教学提供技术操作的标准信息,规范专业学习。
(3)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构建的核心,而专业课程体系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首先,要在中职示范校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专业调研基础上,形成符合各专业课程培养的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具有普适性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方案;其次,要收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院校在课程设置基本方案基础上开发的校本化特色课程方案,为更多的院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第三,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方案,以便更好地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服务,更好地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提供有效与便捷的教学资源支持。
2.课程级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领域专家的说课、课程标准及配套的基本学习单元学习包等资源。将源于企业的项目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并通过专业课程整体方案设计,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课程学习包。课程级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开发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提供基本框架方案,同时为具备区域或行业特色的院校留出特色空间。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学习单元为单位进行配套教学设计开发,为有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方案。
(3)教学课件: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课件,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录像: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录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5)演示录像:每个实操项目配套开发演示录像,帮助学习者反复观摩实操规范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实践技能。
(6)任务单元: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任务,引导学习者有效参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辅助学习者通过行动实现高效能的学习。
(7)测试习题: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测试习题,帮助学习者完成单元学习后进行学习测试和评价。
(8)企业案例:以学习单元为单位汇总、整理配套的企业案例,帮助学习者观摩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
3.素材级教学资源建设
素材级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素材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1)图片素材:采集职业技术相关专业的图片素材,包括抽象的简化图示,形象的实物照片,与专业相关的工具、设备等图片,同时图片素材应该有大量的企业、工厂的实际场景和设备,尽量还原工作现场。图片数量依据各个专业特点进行开发与采集。
(2)视频素材:研制课程教学组织过程指导录像、实训项目操作录像、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操作录像等视频教学资源,视频容量依据各专业实际需要而定。
(3)动画素材:动画素材资源是当前中职院校最为短缺的信息化资源,研制各专业课程与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有关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工作流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尤其是针对部分专业实训周期过长、成本过高、危险过大等内容,动画素材应覆盖大多数专业。
动画素材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类:
a.原理讲解类:针对相关专业(数控、汽车、模具等)抽象、难以理解的原理知识利用动画展示,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b.过程模拟类:构建实际操作的虚拟场景,为教师、学生提供过程模拟类动画,使学生比较方便地学习实训操作流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c.仿真交互类:仿真交互类动画应能够为学生提供交互操作,允许学生在虚拟的场景、设备中自由操作,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自行判断操作动作的正误,针对错误操作能够给出正确操作的提示。
d.异常问题判断类:针对职业技术部分专业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动画教学资源应该研发出一套针对特定专业的误操作动画包,对所有实训项目中的误操作产生的异常问题现象进行归类并分析原因,为学生的实际实训项目做好铺垫。
e.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关联类:职业技术的教学动画大多数是模拟实训过程和讲解知识,但是书本上的很多知识较工厂生产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满足课堂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针对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与技能相关内容开发对应的动画资源。
(4)企业案例素材:采集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企业典型案例,编制成能够嵌套到平台的媒体文件,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使用。
(5)课件素材:按照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和需求,组织教师认真研讨,开发出符合专业课程各教学单元知识点的辅助课件。
(6)习题素材:研制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试题库。
素材级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充分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需要,不能笼统地开发一些杂乱的数字化资源。在结构上,应该按照课程模块或知识模块分类;在应用上,应尽量与教师日常上课常见的课件工具(PPT)结合。
精品课程网建设是中职示范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大专业内涵建设与构建具有课程特色的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9]。示范校在建设精品课时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将学校一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挂在网上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互动学习。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指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拟各种职业教育中实验和训练的工具软件。利用仿真实训系统,教师可以将常规实训教学从车间移入普通教室,通过电脑屏幕或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实训现象,讲授知识原理。解决了常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周期过长、成本过高、危险过大、微观现象无法展现等问题。例如,冷冲模具制作过程费用较高、需要时间比较长、操作比较复杂,就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虚拟仿真工具进行支撑。
图2 冷冲模具仿真教学系统
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数字化资源建设应包括:完善的书目数据库、各种实用数据库、电子科技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库、光盘资源;各类电子图书、电子版文献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形成虚拟馆藏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馆藏资源,建立特色资源库;联网并共享社会及其他中职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不仅应关注教与学的应用层面,还要针对示范校建设中提出的教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开发有特色的资源。中职示范校的教师团队有着特殊性,教学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水平较低,因此,很多教师亟需关于个人能力成长方面的培训资源,包括:理论类、专业知识类、实践操作类等。教师在学习相关视频后,可以在真实的课堂中迁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题库管理系统包括题库及对应的管理系统。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实操型人才,如果还套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试题考评机制,就不能科学地开展素质评测。示范校建设中关于人员考核机制的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机地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最终定义考核目标与结果,是管理人员应思考的问题。基于当前中职院校的考核现状,应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项目、工作任务为单元,辅以多媒体试题、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着重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记录、考评。
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层次与水平,形成在区域范围内有引领性、部分学科有代表性的成果,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是否成功与完善直接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及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增值方面,为了能够使数字化资源建设真正落地,发挥其作用,在资源内容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在学校层面,制定完善的办法与机制。彭瑜曾提出了钻研“三个文件”,建立三级网络,建立三类平台,遴选三个载体,物化三类成果的“三个五”中职示范校建设推进策略[10],本文则重点从信息化管理及应用人才培养、培训及发展的角度提出推进措施与实施办法。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行政组织机构及一线教辅人员,需要在建设之初就成立资源建设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及标准,由学校领导牵头实施,定期考核,过程监督。
在推进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信息化人才是其中核心和主导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培养和发展信息化人才。
1.培养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
加快信息化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采用对在岗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补充信息化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水平。
2.加强教师关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技能培训
系统的培训体系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的根本保障。要结合学校师资的现状,开展以下类别的培训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指导;教学资源及虚拟实训工具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动画脚本的编写方法、思路和要点;课件制作的理论方法及创作思路;课件制作软件及使用技巧等。
3.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及实施机制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信息化发展的共性要求,制定适合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开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虚拟实训室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评比,并将之纳入职称评定、名师评选的主要参考条件。
4.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机制
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研修视频课程集体研讨、强化应用,推动教师实现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的更新和变革。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引导教师开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模式的构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在建设之初就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加强评估体系研究,制定以学校为对象的数字化资源水平评估标准,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精品课程、仿真系统、专业素材、人才队伍、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学校以及各个学科专业考核的内容。
定期开展校内范围内的信息技术课件大赛对于推动学校整体数字化资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源建设委员会可以组织以周或者月度为周期的比赛,各个教研组派优秀教师参加比赛,既能监控各个专业资源建设和实施的进度,同时为培养校内的骨干教师和未来的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结合中职学校实际,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11]。事实上,由于专业化的批量生产方式难于兼顾所有学校的特定需求,因此完全应用软件公司的中职示范校资源并不能与中职示范校的教学方案完全匹配,因此需要一线中职示范校的教师作为开发和应用的主体,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12]。
本文在对我国中职示范校当前的数字化资源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资源体系建设框架、资源建设内容、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策略与实施办法三方面提出了认识与看法。然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云计算和大数据对教育的变革日渐显著,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紧密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在建设中逐步摸索,研制符合学校自身实际需要的资源开发体系与模式,提升中职示范校的建设成果。
[1]中职毕业生渐成中国产业大军[N].中国青年报,2013-03-18(11).
[2]教育部等公布“国家中职教改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第一批名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21/c_121009459.htm,2014-01-21.
[3]周小力.浅谈中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展的趋势[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33.
[4]陈莉,冀燕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的调查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0-53.
[5]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85-87.
[6]王城华.示范校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21-23.
[7]郭向勇,吴光斌,李勇.构建三层技术架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0):2501-2505.
[8]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3):3-7.
[9]谢夫娜.中职精品课网络资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2011,(11):65-66.
[10]彭瑜.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推进策略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7):4-7.
[11]赵凯,邱庆荣,何学纪,康宇.中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229-230.
[12]胡强,胡海南.中职学校校本仿真实训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6):28-30.
王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学习系统及数字化学习环境(dorrisww@126.com)。
钟绍春: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数字化学习环境(sczhong@sina.com)。
尚建新: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psychesong@qq.com)。
2014年2月5日
责任编辑:马小强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Strategy for Lead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Wei1,Zhong Shaochun1,Shang Jianxi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7;2.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Ideal software Co.,Ltd.,Changchun Jilin 130117)
Vocational schools are important bases of cultivating people who do well in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our country has selected three batch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inquire and lead how to reform and innovate since 2010.But amo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result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s critical.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digital resourc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he essay puts forward a resource system construction frame which includes digital resources standard,resource platform,repository and content,application guidelin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And then it focuses on the content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then analyze the three-level teaching resources as well as“Excellent Courses”,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digital library,teachers training video course,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system.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focusing on 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as well as promoting schoolbas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Lead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Digital Resources;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Promotion Strategy
G434
A
1006—9860(2014)05—01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