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4-11-28 03:29张景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题项学科技能

王 利,董 杰,张景生

(1.聊城大学 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聊城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个人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

王 利1,董 杰2,张景生1

(1.聊城大学 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聊城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该文给出了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模型,设计了调查量表,以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获取实证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分别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及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实践,能够涵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服务需求,各种资源的利用基本均衡;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影响显著,且不同子环境会对不同层次的技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该调查结果,给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学习的几点建议,为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利用个性化需求信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个人学习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技能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要求转向对教师质的要求开始,人们倡导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准的实践活动则形成了世界性潮流[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技术支持学习环境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使自己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促进专业化发展进程。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意是支撑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根支柱。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的推进,学科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识转换技能和人际交流技能等教师教学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学科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成份[2]。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发展阶段、发展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3-6]。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发展是终身持续的过程,而个性化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7]。Web2.0技术及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使人们的信息创建、分享及用户之间的协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这些社会性软件可以为学习者所驾驭和自由构建,符合个人的需求,为个人所用。同时,网络学习的出现使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终身学习、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学习理念盛行。“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正是在这种技术发展和理念革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形态。其根本特性就是一种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或工具集合),高度个性化、服务导向和自由开放是它的三个主要特点[8],“个人学习环境”给个性化学习及独立学习以充分保证。因此,研究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根据研究进程,本文仅探讨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与“个人学习环境”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本研究认为个性化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提高学科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适于个人的学习环境,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及其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

个人学习环境能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和服务,而传统媒体资源和服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仍然会发挥作用,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在此推论假设。

假设1(H1):网络之外的媒体资源和服务同样会对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学习发挥作用,网络学习环境只是个人学习环境的一个子环境。

假设2(H2):个人变量会影响主体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

假设3(H3):个人学习环境会影响主体的学科教学技能发展。

假设4(H4):个人学习环境的子环境会对主体不同层面的学科教学技能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为主,具体分为理论分析、问卷编制、问卷发放和回收等几个阶段。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模型的提出

本阶段主要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个人学习环境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

1.个人学习环境的内涵

“个人学习环境”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在英国教育技术和互用性标准JISC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JISC CETIS)会议上,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国内外对此概念还存在不同的界定。2009年,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指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个由工具、团体和服务组成的个人教育平台,它不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或应用,更是一种个人如何进行学习的理念”。[9]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给出了相应的概念。个人学习环境是一个个人在网络上为自己寻找和开辟的学习场所;一个个性化的、由学习者控制的虚拟学习环境……[10]。个人学习环境是运用工具,允许学习者(任何人)融入到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中去,这个环境包括适于个人的网络、服务和资源,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11];资源是个人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2]。

目前,对个人学习环境的界定大多集中在网络环境,而忽略了网络环境只是人们工作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与网络媒体并存,在资源获取及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仍然发挥作用;美国学者Couros和Drexler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提出了资源网络教师和资源网络学生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连接各种资源,其中的资源包含了传统的媒体资源[13],这两个模型的提出为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提供了有利借鉴。因此,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既包括网络资源及服务,也包括传统媒体资源和服务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2.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呈现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信息。如何获取、分析、评估与使用信息合理地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是在信息社会人们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14]。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个人所掌握的有用信息越来越丰富。张伟倩认为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信息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信息知识[15]。

在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载体不仅包括个人的书籍、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和存储在不同计算机中的个人所有文件,而且还包括网络提供的对个人有益的信息、图书馆的图书信息、所能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信息和接触的人群所能提供的信息等。所有这些信息源都会服务于个人学习,而这些信息源又有相对独立存在的环境。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个人学习环境已有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环境”能够提供适于个人学习需求的信息服务是其基本职能之一。根据个人学习环境的内涵及人们可获取信息的来源,以资源为核心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图,把“个人学习环境”划分为人际交往、广播媒体、网络媒体、书籍报刊和实践活动五个子环境,每一种子环境都有自己的构成资源和服务。

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图

(1)人际交往环境

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与自己的同事、学生以及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专家等的交流。由于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分布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此子环境能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各种不同资源信息,丰富教师所能掌握的知识结构。

(2)广播媒体环境

广播媒体子环境主要包括声音和电视广播。由于声音广播的接收设备价格相对较低,容易携带,声音广播的节目设置包括新闻、知识等;电视是大众较为喜欢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节目除了娱乐类、新闻类和电影电视类节目外,CCTV9、CCTV10等频道播出的科技、教育类节目能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大量科普类知识。

(3)网络媒体环境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交互性得到加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些都会对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推广,可以接触到世界名校、名师的课程;图书馆的数字化、移动化使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及手机移动网络访问电子图书、期刊杂志及各种相关数据库等。网络媒体环境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个性需求资源。

(4)书籍报刊环境

书籍报刊子环境主要指纸质图书、杂志和报纸等印刷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印刷媒体是最古老的信息载体,由于其存储、阅读的独特性,具有有别于电子类媒体的优点。其中,纸质图书教材仍然是经典学科专业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大众获得间接知识主要渠道。

(5)实践活动环境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指导,其中“做”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位于塔的底部,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实践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实践活动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自从事一项运动、参加公开观摩课、进行旅行等方式获得其它媒体所不能提供的知识,而且该类知识源于自己的感知,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个人学习环境”包含多种能够提供个性需求信息的子环境,是基于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及人们不断提高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而建立的。对于同一问题解决情景,并不是所有的五个子环境都同时服务于主体的个性化学习,而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动态、有选择地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不断扩展、丰富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同时要学会利用个人学习环境中的每一种信息载体及技术手段,使自己的学习得以真正发生,培养和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二)问卷编制

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特征信息,包括性别、讲授学科、工作单位和个人拥有电脑及手机情况;第二部分为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的测量题项(最终量表12题),包括一个开放性问题;第三部分为教师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影响的测量题项(最终量表13题),包括一个开放性问题。

为准确地表述上页图所示的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中每一子环境,在设计问卷第二部分题项时,我们对不同子环境信息载体的本质区别进行了分析,最终将不同子环境的表征转化为资源获取渠道的不同,并相应地分为五大类;在问卷题项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媒介素养研究、学习环境等研究的相关问卷及研究结果[16-18]。

在问卷第三部分题项设计时,参考了已有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问卷的所有封闭性题项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法进行测量。经过初步设计、试测、再设计、再测试4个步骤,开发了“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及其对学科教学技能影响”的调查问卷。

经过预测试,根据分析结果,删除了3个题项,并对问卷题项的语言表述进行修改。然后进行再测试。项目分析结果表明,修改后所有题项的决断值(CR)均达显著,具有一定鉴别度。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及其对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影响两部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为0.783和0.837,这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以再测试修改后的问卷为最终量表。并以山东济南、聊城、泰安、青岛、济宁5地市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教师在获取信息资源渠道上可能存在差异,在样本的抽取上采取分层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问卷采集时间从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调查问卷全部以纸质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回收率为95.20%。其中,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为97.27%。463名被试的基本情况为:男性被试占总样本的58.42%,女性被试占总样本的41.58%;小学教师占总样本的41.31%,初中教师占总样本的37.26%,高中教师占总样本的21.43%。 对于全部有效问卷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研究

1.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分析

该部分问卷的题项涉及资源获取的五大类渠道,即纸质图书报刊、电视广播、Internet及手机网络、人际交往、实践及参观展览进行研究,每一大类涉及不同数量的题项,最终问卷共有11个与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相关的封闭题项。如表1所示,为对不同资源获取渠道题项的统计信息。

由表1可以看出,除题项A7外,其它题项的平均值均大于2,但每个题项得分值有差别;每个获取信息渠道的平均值均大于3,说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子环境包含的学习资源都有利用的可能;五种不同渠道的平均值相差很小,说明教师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子环境的利用没有较明显倾向特征。

表1 资源获取渠道的分析

(1)纸质图书资料在中小学教师学习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由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纸质图书报刊渠道的平均值最高,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利用纸质图书资料的机会较多,或者说更注重纸质图书资料的查阅。与中小学教师访谈过程中发现,由于纸质图书,特别是精品图书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并经过多位学科专家的审核校对,因而具有权威性。中小学教师对于教材或由名师编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重视,能够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专业发展。

(2)随着信息素养的提高,中小学教师注重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题项A4、A6的平均值较高,这两项分别与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学科网站和查阅电子图书或期刊获取信息有关;这说明计算机网络资源已经引起中小学教师的充分重视,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题项A7涉及手机网络的利用,该题项的平均值较小,说明中小学教师对于手机网络的利用率较低。

(3)中小学教师注重与专家、同事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人际交往题项中,A9的平均值较高,该题项涉及与同事交流获取信息,A11为参加培训与专家交流获取信息相关,该题项的平均分为3.0594,而涉及通过网络与虚拟社区专家即时交流的题项A5的平均分为2.1337。统计数据说明中小学教师向同事、专家学习的次数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了向权威、榜样学习的习惯。但是从交流方式上来看,中小学教师还是较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较少通过网络工具进行。

(4)公开、观摩课是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实践及参观展览设计了两个题项,题项A8的平均值为3.2376,分值较高,该题项涉及公开观摩课,说明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公开观摩课进行学习的次数较多,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比较重视。公开观摩课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整体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用到图1所示模型中涉及子环境所包含的学习资源,不同类资源获取渠道间的差别较小,说明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模型中的各个子环境都很重要。被试没有在问卷的无结构型题项中给出更有意义的资源获取渠道。因此,建立的研究模型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说明研究假设1(H1)“网络之外的媒体资源和服务同样会对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学习发挥作用,网络学习环境只是个人学习环境的一个子环境”成立。

2.个人变量与中小学教师人学习环境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考虑了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变量对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的影响,其中个人变量包括所讲授科目、工作单位、性别、是否拥有个人计算机及个人手机上网情况,其中,工作单位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下面通过相关分析探索中小学教师个人变量对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的影响,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个人变量与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相关分析数据

由表2相关分析数据可以看出,(1) 5项个人变量中只有个人电脑拥有情况和个人手机上网情况与个人学习环境整体构成有显著相关,其它3项个人变量对个人学习环境整体构成均未形成显著影响;(2) 性别与广播电视子环境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7;讲授学科与广播电视子环境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4;(3)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单位与个人学习环境整体及5个子环境均未形成显著相关,说明工作单位的不同不会影响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研究假设2(H2)“个人变量会影响主体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部分成立。

个人电脑拥有情况和个人手机上网情况能够明显地影响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过程,因此,技术支持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中小学教师个人办公及学习条件的改善。

(二)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研究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我们将教师学科教师技能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个别指导、测量与评价四个层次[19],共12个封闭性题项,以分析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对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中资源分类建设提供依据。

1.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统计性描述

如表3所示,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影响每个题项的平均得分均超过5分制的平均值,分值较高,这说明教师的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的影响整体上较大;在不同层次上,课堂讲授得分最高,该层次平均分为3.9542;其次是课前准备,该层次平均分为3.8985;个别指导层次平均分值最低,为3.7921。尽管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发展整体影响较大,但在不同层次上的影响不同,个人学习环境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讲授及课前准备发挥的影响作用较其它两个层次较大。研究假设3(H3)“个人学习环境会影响主体的学科教学技能发展”成立。

表3 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发展影响统计数据

2.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与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相关分析

如表4所示,构成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五个子环境与学科教学技能总体的相关系数分别0.118、0.179、0.238、0207、0.305,且显著性系数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这说明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五个子环境都会对学科教学技能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表4 个人学习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影响分析数据

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五个子环境与四个层次学科教学技能的相关程度不同;(1)纸质图书报刊与课前准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3,与课堂讲授、个别指导和测量与评价三个层次的技能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特性;(2)广播电视只与个别指导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3,与其它三个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均未呈现显著正相关;(3)计算机或手机网络与测量与评价未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其它三个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44、0.157;(4)人际交往、实践及参观展览均与四个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成显著相关,人际交往与四个层次学科教学技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2、0.133、0.116、0.258;实践及参观展览与四个层次学科教学技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1、0.225、0.275、0.231。

上述数据分析说明,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技能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技能会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子环境进行学习和提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模型涉及的不同子环境能够提供不同特点的资源和服务。研究假设4(H4)“个人学习环境的子环境会对主体不同层面的学科教学技能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成立。

四、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个人变量会影响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子环境会对学科教学技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不同子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的不同层面会产生不同影响。在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个人应注重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层面的策略

1.创造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全媒体条件,营造学科教学技能提升氛围

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由不同媒体组成的子环境构成,每一子环境都会是学科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媒体的数量和种类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中小学教师能够接触到的媒体会影响其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而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又会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

上页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对学科教学技能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特别是对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城镇中小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积极利用国家政策,通过购买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相关的图书资料、改善信息化办公条件、建设利于教师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等途径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创设全媒体工作环境,满足中小学教师进行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媒体条件是提升学科教学技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关媒体资源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

2.建立个人学习环境良性构建机制,满足学科教学技能提升的个性需求

政府及学校应利用制度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参加有利于学科教学技能提高的相关活动,并且要考虑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需求,对行政层面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活动进行系统设计、统筹安排。

中小学教师所处环境和个人条件会有所不同,在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中对于学科教学知识、技术—教学法知识和技术—内容知识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个人学习环境构建过程中对不同子环境的侧重也不同。由于教师的部分个人变量,如拥有电脑、手机及上网情况会影响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教师的个人家庭办公条件信息;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随机听课、教师互听课、课堂教学竞赛等形式掌握每一位老师的个人学科内容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情况,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其学科教学技能提升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子环境,如采用个人报名和单位派出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小学教师有针对性的参与远程研修、校内教研等活动。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相应的学习活动档案,并且在学习活动完成后,跟踪相关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评价其学习效果。在政府和学校层面建立促进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良性构建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个人层面的策略

1.培养学科引导下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意识,增强学科教学技能提升的针对性

使学生理解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这需要教师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同学科教师在提升学科教学技能过程中需求的学科内容等知识不同,关注的媒体和资源也不尽相同;教师个人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获取过程中应注重学科的引导作用,积累与自己讲授学科有关的媒体资源信息,增强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页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子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影响不尽相同。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的现场公开课及观摩课活动,通过向同伴、专家教师学习,并加强教学反思,找到自己学科教学技能的薄弱点,并确定与之相关的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积累图书、期刊或相关的网络资源。人际交往、实践及参观展览与四个层次的学科教学技能都显著相关,中小学教师要注重该项子环境的建设,在个人学习过程中积累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专家信息,通过阅读专家的博客、观看教学案例等形式学习其学科教学技能的长处;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为桥梁建立与之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让学科专家观看自己的授课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案,并作相应点评,帮助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保证学科教学技能提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高个人学习环境的组织管理能力,优化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和效果

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提升学科教学技能,因此,教师个人必须能够对不同子环境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提取。由于构成个人学习环境的信息载体多样化,并且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对个人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对课前准备影响较大的电子图书、文献资料等信息要确立统一的命名规则,并学会利用Notefirst等电子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以利于检索。对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及个别指技能具有较大影响的网络资源要善于利用网页浏览器收藏夹、百度搜藏、麦库记事等云服务软件对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标识管理,在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使信息的获取快速、便捷,优化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和效率。

3.均衡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强化学科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中小学教师由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学科教学技能全面提升的过程,不同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不同特点,构成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的不同子环境对不同层面的学科教学技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中小学教师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构成进行反思分析,发现并弥补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中缺失的子环境。

在学科教学技能提升过程中既要注重图书资料的积累又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向同事、学科专家及专家教师学习,通过积极交流互动在注重对显性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发掘隐性知识。以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为依据,全方位构建个人学习环境为学科教学技能改善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使自己在课前准备、课堂讲授、个别指导和测量与评价四个层次的教学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首先对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构成及个人变量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次,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环境对学科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实际,能够涵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服务需求;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状况会影响中小学教师不同层面的教学技能。基于该调查结果,给出了基于学习环境的中小学教师提升学科教学技能的相应对策,以期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1]王坤庆.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哲[J].高等教育研究,2011,(5):22-28.

[2]李玉峰.论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分及其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07,(1):74-77.

[3]程良宏.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12-116.

[4]高翔.教师专业能力自评分层命题的求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1,(3):44-50.

[5]王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有效性评价:走向概念性框架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4):7-10.

[6]王晓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38-47.

[7]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04-109.

[8]尹睿,李丹飒.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2,(7):20-23.

[9]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http://net.educause.edu /ir/library/pdf/ELI7049.pdf,2013-04-15.

[10]关中客.个人学习环境(PLE)漫话[J].远程教育杂志,2008,(1):80-80.

[11]尚佳.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8,(1):18-20.

[12]吴宇璐.论个人学习环境要素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46-51.

[13]Drexler W..The networked student model for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Balancing teacher control and student autonomy [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3):369-385.

[14]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23.

[15]张伟倩.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16]张新华.信息空间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战略环境[J].图书情报工作,2003,(7):16-23.

[17]陈晓慧.张哲,张博.高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状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50-56.

[18]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19]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利: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wangyleee@163.com)。

董杰: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245751462@qq.com)。

张景生:学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教育信息化(478743207@qq.com)。

2014年2月15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An Empirical Study of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ubject Teaching Skills

Wang Li1,Dong Jie2,Zhang Jingsheng1
(1.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2.Liaocheng Health Workers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of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given.Its validity and in fl uence on improving subject teaching skills are also studied by adopting the instrument of questionnaire among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of Shandong Province.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model can cover all the personalized useful sources and services,which can be balanced dur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t is also founded that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signi fi cant in fl uence on teachers’ subject teaching skills.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countermeasure is also given in order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subject teaching skills by utilizing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bject Teaching Skills

G434

A

1006—9860(2014)05—0089—08

*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个人学习环境视域中的课堂教学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3GG05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题项学科技能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