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压力测试模型的广东城镇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研究

2014-11-27 01:54欧金朝国家统计局清远调查队广东清远511518
探求 2014年2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承受力低收入

□ 欧金朝(国家统计局清远调查队,广东 清远511518)

一、引言

经济学界通常将通货膨胀的内涵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一般而言,只要存在货币,特别是纸币本位制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在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下,只要不大幅降低居民生活水平,超过一国经济和国民承受能力,就是可以承受的。目前,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本文主要使用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是基于初次分配、政府转移支付分配之后的第三次分配。对低收入者而言,通货膨胀无疑是福利的头号“窃贼”,由于他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边际消费倾向较大,无法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此外,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通过分配获得的货币收入不能买到相等的生活消费资料,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又限制了人们的发展;物价上涨的不平衡性,会给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社会的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城乡居民生活成本压力也不断增大,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日常生活开始遭受了较为严峻的挑战,通货膨胀相关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学术界针对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以及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鲍瑰蓉(1994)指出,承受力是指居民在经济上、心理上能否承受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当超过承受力最高限,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将会“变形”,并且存在一般界限和最低界限之分[1]。季鸣、童星(1996)共同研究认为,经济生活中的物价上涨与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常常不一致,居民物价上涨承受力包含:经济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和政府调控保障能力[2]。费春桃(2000)影响居民对物价上涨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分为:收入因素、支出因素、心理因素[3]。李文溥、龚敏(2011)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4]。黄智淋、赖小琼(2011)研究认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是稳健的,但扩大的程度因所用数据的时间长短而异[5]。李腊生,蔡春霞,张岩(2012)构建了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度量模型,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利于提高居民通货膨胀的承受力,货币供给量的加速增长则会削弱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6]。王朝明、马文武(2013)通过MIU模型和变异补偿法,货币需求函数和个人效用函数,构建消费效用不变补偿指数,将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经济的通胀状况相结合,建立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指标[7]。

概言之,现有文献主要着眼于从理论和定性角度探讨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而对居民通胀承受力的量化研究较少。实际上,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在收入、消费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所受到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别。本文拟从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借用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压力测试方法,量化分析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观测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影响。

二、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测度

(一)测度方法

从经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承受力是指居民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容忍或承受程度。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最终都会通过居民的经济行为得到反映,如果我们将居民的经济行为划分为消费与储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居民消费的斯拉茨基方程分析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替代效应来观测居民对待通货膨胀的评价,测度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

假设居民的收入I(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要么用于消费支出C,要么就是储蓄S,I=C+S,消费品原价格为P0,储蓄利率为r0,消费品需求为Q0,则有I0=P0Q0+S0。当消费品价格变为P1,储蓄利率为r1时,使得原经济组合(Q0,S0)仍然支付得起的需求即为斯拉茨基需求,它表示消费品的价格P发生变化时,居民消费品需求Q的变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即纯粹由价格因素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动;另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即由价格变动所带来实际收入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居民消费的斯拉茨基方程:

(马歇尔需求)(斯拉茨基需求)

当发生通胀时,居民消费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会对消费品需求做出抉择。我们依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的居民效用函数U(C,S)(效用最大化与它的对数形式是一致的),直接转换成以下对数形式来求解效用最大化问题。

由U(C,S)=αlnQ+(1-α)lnS和约束条件PQ+S=I

得到:

式(2)即为居民消费需求函数,a=平均消费倾向APC,由式(1)可得替代效应为:

式(3)揭示了居民纯因通货膨胀价格因素所引起的消费需求的降低量,即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程度,即居民为了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不变,他因此必须增加(αs/P2)p=αs/p(替代效应始终为负)的支出用于消费。若与收入相比,则αS/PI即为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侵蚀程度,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侵蚀程度的倒数PI/αS即反映了居民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另外,基于基本生存发展的需要,居民消费存在一个最低的支出(自发消费),其存在决定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侵蚀不能超越自发消费水平。通过文献分析,我们知道居民物价上涨的经济承受力有其一般界限和最低界限:一般界限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率不低于物价上涨率;最低界限就是物价上涨不至于危及低收入层的基本生存需求。因此在测定经济承受力时,我们分别用社会平均消费支出和低收入层消费支出代替自发消费支出,来衡量广东居民的一般界限和最低界限。由此我们定义

为居民通货膨胀的承受力方程,式(4)中,V代表独立收入组别居民的通胀承受能力,C0为满足自发消费所需的消费支出(低收入居民和总平均消费支出作参照),除去自发消费部分的收入为储蓄S=I-C0,平均消费倾向由各组收入分别计算=αC0/I。

(二)通胀承受能力量化

根据1998—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以及考虑生活、收入水平整体向上的趋势,通过环比的方式分析人们对相邻年份收入增长和物价变化的满意情况。以上一年平均居民消费支出作为C0,广东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基期指数作为P(1998=1),利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计算广东居民的分组通胀承受能力,即(一般界限)居民保持去年平均消费水平的经济能力。具体承受能力(居民对通胀承受能力的最低界限是用上年的低收入层消费支出为参照计算的)如下表:

表1 广东居民分组通胀承受能力情况(一般界限)

广东居民通胀承受能力是与分组收入基于不同消费支出水平的比较值。由表1可知,2012年的广东高收入群体对通胀的承受能力是广东居民平均收入承受力的1.61倍,是低收入群体的3.38倍;广东低收入居民承受力只占到中等收入群体能力的53.6%,平均收入的47.5%;最低收入居民和困难户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分别只占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2.68%、27.45%。不同收入居民的通胀承受能力的差距是很明显的,承受能力水平与其收入水平是相对应的。

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情况(基于一般界限)

2002年,由于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调减,相对上一年的消费水平,对应收入组的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大幅下挫,尤其是低收入组(最低界限)其生活消费能力仅为2001年的74.1%。2008—2009年期间,广东通货膨胀率达到5.5%,创下近年来的峰值,物价的过快上涨,使得收入增速缓慢的低收入群体,无论是相对往年社会平均消费支出水平还是自身的消费水平,其经济承受能力都出现了下滑现象。广东中、高收入居民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之势,当年的通胀承受能力并未因此有所下降;2009年,因为受到上年国外金融危机传导的影响,广东居民收入增速缓慢,居民整体通胀承受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始,广东中、低收入群体承受能力水平一直处于总平均线以下,这与中、低收入群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上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的趋势有关,收入分配出现了失衡和持续恶化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广东不同收入组别的居民通胀承受能力保持了稳定上升的势头,这是与广东居民生活水平整体向好发展态势相对应的。因此,通过价格分离的方式对广东居民的通胀承受能力量化的方法是可行的,不足之处是未能考虑到财产增值收入、借贷收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所低估高收入群体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

三、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宏观压力测试模型

压力测试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可能异常减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事件或情境,并度量这些事件发生时造成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状况。为了充分了解潜在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影响,以便政府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政策措施,预防极端事件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冲击,我们建立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压力测试模型。

(一)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应用

近年来,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逐渐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根据IMF(2004)的定义,宏观压力测试是指用来评估一些异常但有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冲击对金融(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一系列技术总称。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Single risk factor),是分析单一冲击(风险因子)的影响。敏感性分析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也不考虑滞后影响。二是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情景分析是一种设定性状态分析,它分析单一冲击或多种冲击的影响。情景分析分为历史情景和假设情景分析。历史情景分析是指利用某一种过去市场曾经发生的剧烈变动,评估其对现在的资产组合会产生什么影响。假设情景分析又可分为非系统性的假设情境与系统性的假设情境两种。非系统假设情景设定的方法有:最糟情景法、忽略次要因子和主观情境设定。系统假设情景的主要设定方法有:历史相关性系数法、极值理论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

实际上,任何一个经济系统,只要系统运行评价存在权衡性问题,它都有一个承受能力问题,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就是由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权衡而引出的。借鉴Wilson和Virolainen提出的研究框架,如果将金融系统风险承受力转化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便可以构建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的实证模型。若以V代表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X表示宏观因子,可以得到通胀承受力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

(二)广东居民通胀承受力模型的构建

根据压力测试的需要,解释变量的设定一方面是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系统地研究了国际价格和汇率等外部因素对国内物价的影响[8];马宇(2009)认为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而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9];刘金全、谢卫东(2003)通过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具有波动性的溢出效应[10];方勇、吴剑飞(2009)认为国内货币过度发行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11];封福育、梅国平(2009)的研究表明在通胀状态下,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存在部分“费雪效应”[12]。综合以上研究,可将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大至归结为:货币供给、汇率、外汇储备、投资、经济增长率、利率等。

解释变量的设定另一方面是对居民收入、消费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高铁梅、梁云芳和何光剑(2007)认为城镇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存款利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3]。李文溥、龚敏(2011)认为通胀会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14]。刘小兵(1999)认为经济增长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一般居民收入增长的速率不及经济增长本身,收入分配从边际消费倾向角度影响到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因而完善分配制度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15]。以上研究表明,与居民收入、消费的有关的因素主要有: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利率等。

综合已有研究结果,我们选取如下影响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宏观经济因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CN、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GD、广东进出口总额VitGD、广东固定资产投资FAIGD、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RGGD、狭义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1、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2、外汇储备Fer、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R、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R。

数据区间为1999—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数据库、广东省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将有关数据转化成年度增长率的形式,并对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做差分得到其变动情况V。

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变化值

数据检验和处理:为了避免造成伪回归现象,对变量做单位根ADF平稳性检验,发现Fer、gCN、gGD数据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SRGGD、FAIGD、VitGD、M1、M2、R、V均是平稳的时间序列。用平稳的宏观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收入组的承受能力做回归分析,发现VitGD对广东高收入群体Vh和平均收入的 均有显著影响,而SRGGD则对中等收入群体的Vm有显著影响,没有相关变量影响低收入居民Vl。此外,通过对高、中、低组收入的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收入组内数据的方差偏大,而且还出现组间局部趋势相反现象,为了避免因为数据整理和抽样调查形成的误差,科学合理地估计广东整体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一般界限,我们通过分配一定权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调整优化,定义居民通胀承受力V=25%*Vh+50%*Vm+25%Vl。

我们将通过检验的宏观经济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对广东居民通胀承受能力做回归分析可得:

从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表现较好,方程各项均达到相关要求。解释变量检验的t值较高,说明模型的宏观解释因子对通货膨胀承受力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广东进出口总额VitGD与V存在正相关,当VitGD增加时,可以增加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力V;该指标在两个方面增强了广东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力:一是出口总额增加,意味着通过贸易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二是进口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原材料能够减免由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影响。此外,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RGGD对V的相关系数达到了1.62,是广东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主要影响变量,不考虑物价和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SRGGD的增长,是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形成的收入效应引发社会商品需求导致的。因此,SRGGD的增加不仅是居民收入水平上升的重要体现,也是居民对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四、情景构建与压力测试

我们对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压力测试旨在评估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对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力产生何种影响。其基本原则是冲击应该是“极端但可能的”,应用到具体案例中的冲击必须根据具体情形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不同数据点来计算相同冲击或情景的影响。压力测试过程表明了影响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因子要做一些扩展以适应参数中的不确定性,通过设定不同经济情景来开展。各种宏观经济模型进行情景设定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其中,K变量代表冲击变量,F变量代表影响因子,S0代表初始(当前)状态,S1至Sn代表各种设定的情景。根据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选择可能的冲击源和冲击幅度。

(一)情景指标的构建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选择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的和指标来构建经济情景,作为压力情景测试的源变量。首先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历史趋势,作为我们构建压力情景的参考基准。VitGD、SRGGD的历史趋势分析分别如图:

(二)情景压力测定方法

首先以压力情景源变量VitGD为例,通过模拟宏观经济受到冲击时的历史数据,以VitGD为解释变量分别对其它宏观经济变量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将设定的压力情境下VitGD代入估计出的方程,从而得到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宏观经济因子的估计值。依次得到各宏观经济因子在假设压力情境下的估计值后,再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就得到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V。如果VitGD对该宏观经济因子解释性不好,那么对其它各宏观经济因子进行自回归(即通过对各变量各自独立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出未来趋势),从而得到其它宏观经济因子的预测值,这时将所有的宏观经济因子的估计值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就得到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V。

(三)对广东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测定

在未来宏观经济改变的压力情境设定下,以VitGD为解释变量,对SRGGD进行回归,发现VitGD对SRGGD解释能力不好,同样方法,发现SRGGD也无法解释VitGD变化。因此,分别对VitGD、SRGGD建立如下独立的时间序列模型:

考虑到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累计完成进出口8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远高于原预计全年增长8%的目标。设定8%、12%、16%高中低三档VitGD数值,并根据方程(7)得到SRGGD预测值,对居民通胀承受能力做压力测试A。

表2 测试A情况

通过测试A发现,MA模型对变量的预测效果不太好,我们依据历史情景法做压力测试,根据2013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2.1%、13.8%数据,分别对、设立8%、12%、16%,10%、14%、18%高中低三档增长率情形,做压力测试B。

表3 测试B情况

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的压力测试表明:宏观经济变量SRGGD比VitGD对广东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保持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在提高居民通胀承受能力上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适当地提高广东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可确保广东居民整体承受能力的不下滑。当SRGGD、VitGD分别同比增长12%、14%时,广东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约上升了0.001。

概言之,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广东居民整体通胀承受能力处于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此外,物价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要大于高收入群体。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还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宏观调控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努力将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广东居民消费和进出口总额的增速。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

[1]鲍瑰蓉.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有多大[J].统计与咨询,1994,(6).

[2]季鸣,童星.物价上涨的居民承受力体系及其测定[J].南京大学学报,1996,(1).

[3]费春桃.城市居民对物价上涨承受能力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0,(9).

[4][14]李文溥,龚敏.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1,(l0).

[5]黄智淋,赖小琼.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

[6]李腊生,蔡春霞,张岩.我国居民通胀承受力测度及压力测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7]王朝明、马文武.我国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判断—基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与主观效用指数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3,(4).

[8]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9]马宇.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J].财贸经济,2009,(12).

[10]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J].世界经济,2003,(6).

[11]方勇,吴剑飞.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9,(04).

[12]封福育,梅国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002—2008年的经验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O).

[13]高铁梅,梁云芳,何光剑.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R].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07,(3).

[15]刘小兵.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1999,(9).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承受力低收入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娶低收入老婆
骆驼之死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霜叶红于二月花
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阶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法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动机水泵轴承受力分析及风扇对水泵轴承寿命影响研究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