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振
在高中生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应强化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所谓积极心理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学生在写作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诸如写作动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等。它是衡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写”,更要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写”。
如何强化高中生积极心理素质,笔者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在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写作训练中,进行了有益的摸索和尝试。
2010年和2012年,笔者向高中一年级学生印发了《作文情况调查表》。综合调查和分析统计的结果表明,与中学生写作活动相适应的学生心理素质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三种类型:(1)压抑阻隔的板滞型。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呈消极状态。(2)机械和创造交融的摹仿型。学生心理素质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呈起伏状态。(3)积极稳定的创造型。
这三种类型在学生写作活动中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反映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这三种类型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流动状态。其二,在这一流动状态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表现出“千流归大海”,即从(1)到(2)再到(3)的纵向趋势;一方面又表现出循环往复的均衡特性。其三,任何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可表现出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起伏性。
找出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规律后,笔者除了在教材内容所规定的写作教学中完成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指导训练外,在各学年的写作训练中则分别有所侧重。具体操作如下:
高一年级以观察笔记和片断作文训练为主,着重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强化写作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训练15次~20次。
高二年级以说明文和议论文训练为主,着重训练学生“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强化写作意志和提高讲演能力。写作训练10次~15次。
高三年级以各类文体的综合训练为主,着重训练学生对儿童生活情趣的了解和对儿童心理特征的观察,且能准确生动表述的能力;强化写作动机和审美能力。写作训练5次~10次。
大家都知道,高三阶段是高中的关键时期,所以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高三年级在讲读和写作训练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讲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但我们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把讲读文章,尤其是名家名篇分解得支离破碎。大则几大块,小则几十块,分门别类,叫学生咀嚼领会。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对文章情境失去整体把握。反映到学生写作中,则是胡乱堆砌材料,文章层次混乱,中心不明确,甚至不知所云。
另一方面在讲读文章时,面面俱到。生怕遗漏掉什么,一股脑全塞给学生;没有重点难点,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囫囵吞枣。反映到学生写作中,则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内容干瘪,不生动不具体。
上述两种不当方法使学生心理素质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不稳定状态。
其次,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写作中应表现出对审美对象的独得之美。如图所示:
“浅”尝辄“止”,就是在讲读教学中,学生应基本掌握的必须使其掌握;文章中学生一时可能不懂或难懂之处可以略加提示,暂且放过。这样,使学生的审美意趣长久保持在最初阅读文章听讲文章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愉悦境界中。“浅”实不浅,“止”实未止。
循序渐进,是指在大量阅读并且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审美对象的联想、分析、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贴近审美对象,为之欢乐,为之振奋;为之痛苦,为之愤恨;为之击节赞叹,为之惋惜遗憾。同时,他们会提出各种疑问,盘根究底,直到从中找到使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为止。随之,认知感悟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飞跃。
反映到写作中,学生会表现出极富张力的创造欲,学生想把自己的独特看法、独特感受,甚至活脱脱地就是把他们自己表现出来。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完成,我们教师在作文里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惊喜、许许多多的色彩和许许多多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学生作文分析及心理素质评估示例:
学生×××,2010年入学,班级学习委员,省级三好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高等院校。
作文分析:高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议论文材料作文训练。
材料内容:周恩来小时候练毛笔字。一次,有个字没写好,周恩来又重写。一次不行,又写。如此反复几十次。妈妈说,今天别练了,明天再写。周恩来说,不行,今天的事今天做。
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以“今天的事今天做”、“谈惜时”、“谈勤奋”、“男儿当自强”等角度立意构思入题。虽都扣题,但缺新意。该生的作文:战胜自我。中心论点:要想成就一番伟业,每个人都必须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懒惰。立意高屋建瓴,构思独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论证中,列举了张海迪、凯勒、霍金等人的事迹,尤其是写了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时病了,有时上体育课扭伤了脚,都想请假休息,都想自己给自己放松一下;但同时另一种无形的压力,就是责任感,使她感到又不能这样。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战胜了自我。
心理素质评估:该学生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她对自己品质和意志重新认识和磨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显示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
通过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所教的2011届学生中,前后有十多位学生的近二十篇文章在省、地、县各类报刊上发表;在年级和校级各类征文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克服了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了自信心,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当然是要作的,但要紧的是在乎做人。”写作训练中实施这一原则,教师应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懂得“先成人,后成材”的道理,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广开其胸襟,发舒其志气”,强化写作动机。
在写作训练中实施这一原则,教师应重视对中差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把作文的内容环节训练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结合起来。
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学生的个性也不同。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写作中也有较明显的差别。实施这一原则,教师应熟悉了解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应把握好分寸,既要尽量缩小这些差别,又要尽量保持这些差别。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多姿多彩,才会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个性。
中心共聚是指学生在同类题材或对同一题目的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或思想的认同趋势;即使是对同一题目而进行不同文体类别的写作训练时,学生都会表现出相同的情感或思想趋势。写作训练中实施这一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立意,重视审题以及对材料的组织和挖掘。
高中生在三年的生活学习中,心理素质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相应的写作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心里应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应有一个较为系统可行的计划步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写作意志的培养,强化积极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找到写作循环往复和阻滞不前的原因,同时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