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2014-11-25 02:30潘秀
教师·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一堂课一节课课文

潘秀

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课本里已走了几个轮回,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原来的老师只需有一本教科书加上一支粉笔,还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就行,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师的教育思想也不得不跟上时代的要求,教育观念也不得不转变。如何才能上好一堂令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语文课呢?我想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一点经验与同行们分享:

一、用设计公开课的心态来设计每一堂课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地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从来不管结果怎样,学校领导叫他上一节公开课,他就埋怨:“那我得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来准备,多浪费我的时间呀。”前人曾经说过:“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其实,课堂就是老师的战场,如果要打赢这场战争,那你就得把准备工作做好,不仅要做好,而且要精心地准备和设计。有的老师认为:反正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懂老师上得好与坏,只要自己把书本上的几个词语,几个生字讲解完毕,课文内容粗略地讲一下就完事了。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太荒唐了,课堂上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如果你忽视了他们,那你的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怎样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呢?首先,老师要熟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吃透教材;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最后,探讨怎样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怎样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学生们就能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知识,老师驾驭课堂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我在教学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下册的《夏夜多美》这一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让他们反复地读几遍,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还要求他们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后想一想: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种小动物?它们分别都做了什么事?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你的实际行动告诉老师?这一节课我只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后自行解决问题,孩子们反复读课文后都要抢着回答问题。我让孩子们尽情地回答,孩子们几十个脑袋,想出来很多不同的答案,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这篇课文的教学宗旨是要教育学生懂得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从那以后,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行动,我发现这一节课的效果达到了。而有的老师,只相信自己,一堂课40分钟,都是老师在讲,从来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只要有一点时间,他们都充分利用起来讲,他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嗓子沙哑……而学生却在下面打盹睡觉,或是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堂是学生表现自己的大舞台,作为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他们能再次表现自己,体验成功。我们不要怕浪费时间,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一节课我只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做他的继承人?孩子们通过自读课文后,又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我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雄日很诚实,所以国王就选他为继承人。我趁机给孩子们讲——诚实是人的美德,诚实是一个好孩子应具备的品质。这样,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就呈现出来了。

其实一个充满学生集体智慧的课堂比一个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要精彩得多,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一个人在想,也应该让学生想,老师也要听学生讲,学生的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己做主。

三、提高练习的质量在校园内,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老师叫我背诵的名言警句、古诗、课文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我每次考试为什么总是考不好呀?”我想,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定出现问题了,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学生背熟了,不等于就领悟了,也不等于会使用了。有的老师每布置一次作业就布置得很多,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反对题海战术,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总之,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充满学生集体智慧的课堂,才是比较完美的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堂课一节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