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摘 要: 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主题,老师要做好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信、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从后进生转化成优等生。
关键词: 特殊家庭 后进生教育 教育方法
近来我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对于‘差生,要求好的同学帮助他们,最好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有不妥之处,就此,我就谈谈看法。
记得我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就采取了上述措施,作为班长的我当然也“义不容辞”地带了一位“差生”。由于年幼无知及骄傲心理,我对那位“差生”不但没有尽到职责,帮助他赶上班级同学,反而从心底瞧不起他,对于帮助之举也只意思了一下,不耐烦至极。当他有不懂的时候,我只是为自己的“了不起”而沾沾自喜,对他则摆出教师的架势,说尽讽刺之语,道尽嘲弄之词,不但没有增强他的自信心,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对我产生了抵抗情绪,成绩更加落后。
如果碰上一个有耐心而又有善心的学生,则也许可能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但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浮躁,骄傲自大,为自己的优秀而洋洋自得,蔑视后进生的人大有人在,这些对于上述措施的功能发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老师不能把学生简单地分为三六九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后进生不一定永远是后进生,只要老师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则后进生也可以转化成优等生。教师应该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交团体、智力因素等进行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一些后进生,尤其是那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我特别关注。他们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学生,这类学生本身的智力并不存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大多数来自于其所在的家庭,他们长期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亲人的关爱,性情孤僻、性格自卑、叛逆,往往容易破罐子破摔,导致在学习上甚少或者根本就不花时间,沉迷于网络之中,逃避现实的残酷;部分学生为了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故意造成学习不好或者下滑的假象,期望得到家长、老师更多的关注,长期得不到期望的关注,往往造成心理畸形,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尤其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老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容忽视。以下是我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孔子指出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后,可以通过交谈、问卷、日记等多种方法摸清自特殊家庭学生的情况,了解其家庭背景、成员情况、家庭收入等,并通过观察、了解、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及早找到各个特殊家庭学生的切入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调动积极因素
中学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情感非常脆弱,尤其是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谈论自己的家庭,更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此外,特殊家庭的学生有的来自离异重组家庭,有的来自留守家庭,这类学生通常长时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体验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并且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中,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形成孤独心理和叛逆心理,甚至是报复心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比较差,爱说谎、学习上不求上进,沉迷网络,等等。老师要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做一定指导,坚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老师应尽量少批评多表扬,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并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让学生拥有更多成功体验的有益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成功,在表扬与鼓励中不断进步。老师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面对现实。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准确把握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老师。”班主任要热情主动地关爱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经常跟学生交流,想方法与他们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让学生信任你,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班级的温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心理缺憾。有一次,我发现班上一个男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很不利,同学们嘲讽他,老师漠视他,只有抓坏的典型时才第一个想到他。发现了这些,我慢慢和他亲近,课间经常找他聊聊,发现他是一名来自于离异家庭的学生,父母各自重组家庭,都没时间管他,他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通过不断接触,我发现他是一个敏感、孤独、自卑、自制力差的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差,不易被同学接纳,他整天无精打采,不思进取,上课经常发呆、打盹。了解了这些之后,在学习上我尽量给予指导、鼓励,当他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我及时给予肯定,使他树立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上,我尽量多关心、爱护他,常找他聊天,使他眼里少了对老师时常会闪现的敬畏之情;在交往上,鼓励他融入班集体这一大家庭中,体会班集体的温暖,减少心灵的孤独与寂寞,还让他注意交往的技巧,体验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带来的心理体验。一个学期过后,他变得自信、乐观了许多,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力量
打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班集体,使“特殊家庭”学生受到尊重。老师对所有同学应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不得对任何同学有歧视、讽刺、挖苦等行为,还可以组织同学召开相关主题班会,例如《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不比家庭,比成绩》等交流讨论,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大集体中,人人都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他们消除疑惧心理和抵抗情绪,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形成良好的班风,发挥环境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德。
五、努力疏通家庭,优化环境
特殊家庭往往会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让家长明确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国家、社会的未来,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与家长共同探讨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共商教育对策,指导、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的不良环境,避免家庭教育走上歧途;让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父母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鼓励、督促他们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并且让学生缺失的爱有所补偿。对于祖辈代管家庭的留守學生,要对这些年龄较大、教育观点陈旧、文化水准较低的监护人做更多更细的指导,经常与他们联系,不断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让他们严格要求孩子,避免溺爱型、放任型的教育方式。
特殊家庭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差生”,只要老师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循循善诱,那么后进生也一定会成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王其昌.后进生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吗?问题讨论之九 浅谈后进生的教育[J].天津教育,1988,6.
[2]刘荣鸿.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林区教学,2003,9.
[3]周国春.关注后进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才智,2010,24.
[4]庞庆尧.浅谈如何提高后进生的物理成绩[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5]张红叶,马富强.有关“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一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3.
[6]贾连亚,王俊玲.浅谈后进生形成原因及其转化对策[J].网络科技时代,2008,08.
[7]张玉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网络科技时代,2008,6.
[8]杨斐然.小学后进生的特点和教育[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5,12.
[9]陈赦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01.
[10]陈铁波.后进生更需关爱[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