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涛
基于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该努力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就是语文教学过程实施的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是指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学到了知识,而不是指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很认真。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一、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有一位专家说“课堂教学要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句话是在否定前者的基础上肯定后者。让学生学得更好更轻松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的,离开了教师的教学,何谈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教”和“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自学,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这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我们授课时,作者简介、字词梳理等基础性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然后课堂交流。像写法赏析、主题把握、课外延伸等提升性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明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在强调教师“教”的主导性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一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如果教师始终控制课堂的话语权,那就又回到了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恰当利用教学手段
1关注新旧知识的统一和融合
学生是具有鲜活思想的个体,他们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消化吸收新知识。过去已有的知识是新知识生长的土壤,学生只有将新旧知识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将这种知识放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才完成了真正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前要认真去“备学生”,去考虑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并且考虑怎样将新旧知识和谐串联起来。
例如在讲授《鸿门宴》一课时,就以复习《祝福》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刻画人物形象手法为导入内容,这样不仅带着学生回忆和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而且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这篇文章到底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带着问题听课,效率自然就高了。
2关注新知识的迁移
语文的生命是运用,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的语文才是“大语文”,才是有生命的语文。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例如在讲授《鸿门宴》一课时,在归纳项羽和刘邦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写作,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形象。这种趁热打铁的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再如讲授《作为偶像》一课时,教师可以举两个实例让学生分析。第一个是把刘德华作为偶像的杨丽娟,为了见偶像一面,害得家破人亡。还有一个是何洁的粉丝,为了见何洁一面而不惜跳桥。在简单地介绍了这两个事例以后,问学生对于追星一事的看法。经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达成了对追星的理性认识。
3重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余文森教授在谈及预设与生成时曾说过:“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由此可知,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效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处理好这些突发的事情,只有这样,教学的实施才能更有效。
例如在讲解一篇课外古文时,文中有一句“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关于“或误称下官”的翻译,给的答案是“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但是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不能翻译成为“有时误称皇帝为下官”?笔者想了一下,这样的翻译从各个方面讲都理解得通,于是就说这样也可以。笔者这样说并不是为了糊弄学生,而是确实认为学生的理解有道理。这样的做法维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去思考问题。
三、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先后顺序,以尽可能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
上课时,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而不是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我们可以这样去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和教材有关联的材料,最好是最新的,以拓宽学生视野;可以删除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可以整合,将和本课有关联的知识与以前已有知识整合,以旧带新,以新固旧,以提高课堂容量;可以调整,根据学生知识特点和接受能力,将教材顺序进行恰当调整,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想课堂教学有效,还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生生相互交往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等心理状态。
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表现为学生精神饱满、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也面带笑容,适时点拨、恰当引导。看到的不是教师的板着的脸庞,而是双方之间默契的配合。听到的不是教师大声的呵斥,而是时不时地会心的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就是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听课,进而闪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
再科学的方法,都是需要教师去实践的。再科学的方法,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请记住斯霞老师的墓志铭:“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