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冷月葬花魂”

2014-11-24 11:47周莹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简答题葬花原著

周莹莹��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目第一次采取必答卷加附加题的形式,将名著阅读题放入了附加卷中。高考与名著挂钩,本是好事,因为对于千百万考生来说,高考就是指挥棒,这一举措或许能改变青少年阅读缺失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的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读书最多的学生阅读量又大多集中在辅导资料上。2014年,政府又将倡导全民阅读写进了工作报告。可见从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出发点来看,不能不说高考考名著是值得赞赏的,而且高考名著考查从无到有本身就是进步。

然而,仔细翻阅江苏省2008年到2013年的高考试卷,名著题考查方式却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分别从2008和2013的高考试卷中选择一道名著简答题来稍加分析:

25(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4分)(2008年江苏卷)

23(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013年江苏卷)

参考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考试说明,“要求了解有关名著阅读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B,可见,高考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还是比较客观的。笔者发现,从题目的设置来看,简答题考查的基本都是作品的内容识记,2008年至2013的江苏高考试卷中的名著阅读题都是这样的模式。对于阅读而言,识记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理解的基础。而且,如果要求高中的学生读名著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从降低难度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处理也未尝不可。

但是,中国实在是一个非常擅长考试的国度,因为会有很多的人教你如何考试。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这样的考查方式带来的直接的恶果便是学生的名著阅读过程成了“流水线式”生产,名著阅读课则呈现出随意化的低效态势。

“流水线式”阅读的具体表现是阅读过程的快餐化。名著阅读被纳入考试范围之后,至少是对江苏省的图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经典名著倒是没有身价暴涨,但是各种名著大全、名著导读和高考名著高分之类的图书却突然充斥于大大小小的教辅书店。有读者才有市场,而这读者当然就是需要拿这名著阅读题15分的高中学子。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大量背诵教辅资料上的文学常识,甚至是名著阅读练习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方法在考试中居然也颇有成效。

因为备考大全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都有详细全面的介绍,很多学生未必看过原著,但是答题却可以头头是道。文学史上还在争论海明威的作品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学生却能在选择题中准确地判断出《老人与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一切当然是拜参考资料所赐。笔者发现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的学生得分甚至不如几乎完全依赖教辅资料的学生。这让潜心阅读的学生心灰意冷,让走捷径的学生心怀侥幸。学生还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就已经先接受了他人现成的见解。这种“流水线式”的阅读既扼杀了人性和创造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以及精神负担,同时几乎完全达不到倡导阅读的目的,笔者窃以为实在是流弊无穷。

与此相关的是,在参考资料满天飞的情况下,很多教师的名著阅读课成了“放散羊”。学生任意阅读,没有指导,只有练习,教师顶多规定一下阅读进度。笔者也不得不惭愧地承认,自己也曾经“放”过“散羊”。既然参考资料集合了多位精英编写得那么全面那么权威,又何必自找负担呢?在陪着学生一起“走捷径”的同时,笔者渐觉名著考查的方式有问题。

这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一出,笔者最关心的首先就是名著附加题,屡屡失望之余,又反思或许是自己眼界过于狭隘,只看到眼前“树木”,未见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要不为何连续六年不变呢?是为了平稳过渡,还是命题者对学生阅读现状有过高的期待呢?

尽管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依然不乏“吐槽”声,但名著阅读的考查是一大亮点。

首先,简答题真正体现了B级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先看看今年的原题: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2014年江苏卷)

要想做好这两个小题,肯定要比较熟悉作品的内容。第(1)小题还要对《红楼梦》前后章节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不同版本诗句的理解也体现了对作品主题的把握,学生在回答时就要有对作品的灵活理解,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第(2)小题则更多从语文逻辑的角度去思考鲁迅创作心态的变化。当然,如果第(1)小题不是让学生“分别说明”,而是采取相对开放的提问方式,让考生依据原著去选择性评价“葬花魂”与“葬诗魂”的表达依据,可能更能展现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2014年名著考查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批判意识。高考题公布以后,笔者问过几名考生,名著多选题无一例外地都选了B项,理由是根据经验主义不可能考名著的缺点。考生的理由反映出我们的名著阅读及指导阅读时常见的问题之一,即只谈成就,回避问题。但是命题者却偏偏大胆地表达了对名著的“非议”。《子夜》是今年高考新增加的篇目,只靠教辅资料却不阅读原著的考生是怎么也不会认为《子夜》在结构上有问题的,但是精读过原著的学生应该会在这一选项上有所得。

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并没有变化,但是考查内容却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如果这种变化能继续走下去,自然会促使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去阅读原著;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名著阅读和其他的阅读理解不同,不好去规范题型和题点,当然也就没有答题模式好遵照,以往大多是立足于对内容总结和回顾的参考资料,必然是靠不住的,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往“专家”的路上走,那么教师的业务修养的提升也变成了附加的福利。

真是好一个“冷月葬花魂”!但愿名著阅读考查能就此一扫以往的陈腐之气,还名著阅读以生气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猜你喜欢
简答题葬花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拔牙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红楼戏的滥觞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答高考生物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