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如何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

2014-11-22 17:28叶杏兰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题复习培养能力人文精神

摘 要: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为例,结合备课的具体过程,对高三历史如何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进行探索。高三历史进行专题复习时要依托教材,整合知识,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加强各专题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关键词:专题复习;人文精神;主干知识;专题联系;培养能力

专题是新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蕴含着特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价值。强化专题意识,以专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复习,是高三历史复习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复习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和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自从进入高三备考阶段以来,各类考试接连不断,与此同时,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不断暴露出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我在二轮复习中,注意探索如何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尤其是我们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第二届教学比武时,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参加比赛感受颇深。初赛时,我选择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专题复习作为参赛课例。借此机会,我对该专题的复习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历史专题复习的方法。现将这一过程的点滴记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一、初稿沉闷:表格和问题太多,让学生疲惫不堪

我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导入本专题复习内容,设计了四个表格把相关的事件和人物思想进行比较(其中包括: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②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③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④15~18世纪中西方思想比较),还提出五个探究思考题,试图让学生清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还通过三则材料进行中西方的横向联系,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适应古今中外相联系的题型。

我之前曾参考其他老师的课件,自认为做了充分的准备,信心满满地进行第一次试讲。可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很累,反应不太热烈,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变成了我的“独角戏”。为什么效果并不理想呢?问题出在哪?

课后,备课组的同事对我这节课进行了集体研讨,意见如下:

优点:能把相关的专题知识串起来列表归纳,并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出相应的探究思考题去拓宽学生的思维,是不错的做法!

缺点:四个表格花了不少时间,时间太紧,太多探究思考题让学生应接不暇,总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让学生疲惫不堪。虽然围绕人文主义的线索,但没突出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亦没提供人文主义的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修改建议:围绕人文主义这条线索,增加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材料,把人文主义的内容融入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减少探究思考题,不要重复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内容,适当进行中西方联系,突出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二、二稿改进:抓住主干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大家提供的宝贵意见,我恍然大悟,立刻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这次我注意围绕着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干知识,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个事件,增加了相应的阅读材料,把考纲内容纳入其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在内容上我也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启发学生学会概括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同时期的含义,并对这两个事件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把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及这种不同对中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具有相邻体系的知识进行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此外我还请学生欣赏、比较图片,注意区别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不同,学生既欣赏了名画,在辛苦忙碌的复习中又感受到一股轻松的气息。

对于启蒙运动,我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来归纳相关知识,增加比较类型的题目,同时强调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让学生明白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一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丰富启蒙思想的内涵,我把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思想进行横向联系、启蒙思想对法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行纵向联系,这样不但重点突出它的纵向发展体系,而且还达到同时期相应领域的历史进行中外联系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的能力。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从抓住主干知识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出发,调动了学生在二轮复习中的积极性,踊跃参与课堂的思考和讨论。

二稿改进后,我们历史科组进行了初赛,整个科组的同事都来听我的课。课后,科组同事对这堂课进行了讨论,作了高度评价:

优点: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加强专题知识之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对学生阅读、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以材料题、选择题和探究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来命题,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

缺点:内容还是有点多,时间有点紧。如果能再压缩一下非重点知识,应该会更好。

虽然有小小瑕疵,但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最终凭借这一设计,我以历史科组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初赛。

三、几点感悟: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需要不断探索

通过这次教学比武课初赛磨课的经历,我体会到专题复习只是单纯罗列知识表格和摆出一大堆的探究思考题是不够的,毕竟时间有限,而且炒“冷饭”的形式不足于突出主干知识,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

高三历史如何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依托教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对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建立专题知识结构,加强整体把握历史结构、体系的能力。

2.突出历史主干知识,丰富专题知识的内涵,注意与相邻体系的知识进行古今中外的联系,加强各专题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

3.瞄准时事热点,把热点问题同相关的历史知识相联系,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寻找专题突破口。

4.归纳方法,总结做题规律,精选材料题和选择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有效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是一个围绕原有知识结构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好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小川.文艺复兴史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3]姚锦祥,颜笑华.思想史专题的教学价值与实施策略:高中新课程历史专题的教学价值探索(5)[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03).

作者简介:叶杏兰,女,本科,就职学校: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猜你喜欢
专题复习培养能力人文精神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微课程”初探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