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乾春 张金坤
1.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影像中心 (江苏 淮安 223300)
2.解放军第82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女,28岁。左胸痛伴气闷半年余。5月前在外院诊断“左侧胸膜炎”,并先后3次均抽出大量胸腔积液(液体性状不祥)后症状能暂时缓解,于1986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胸部正、侧位片(图1-2)显示左胸腔巨大肿块,考虑纵隔畸胎瘤类肿瘤可能性大。术中见一源于纵隔心脏-大血管交界处的囊性肿块,约19×15cm,囊内有一微小血管持续微量出血。完整切除肿块。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纵隔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亦称囊性畸胎瘤,主要为源自外胚层的上皮组织,能不断分泌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而成囊性,好发于前中隔心脏-主动脉交界处,大者可占满纵隔甚至一侧胸腔[1]。本例的特别之处为囊内有活动性出血。
分析本例胸片,排除游离性胸腔积液的依据主要有:1.左侧胸腔阴影上界呈弧形上突,而不是胸腔积液所表现的抛物线样弧形下凹;2.阴影上部密度很高,而不是一般胸腔积液因自上而下随液体量渐增表现为密度由低变高[2];3.左侧后肋膈角清晰。那么胸腔包裹性积液能否除外?正位片显示肿块横贯左侧胸腔,左侧肋间隙无缩窄,侧位片肿块几乎覆盖左侧胸腔大部,但胸骨后及心脏后下透明区存在,因而病变既不像烧饼贴在炉壁上[2]那样座于肺的纵隔侧及外、前、后胸壁上,也没有突向肺组织间的扁平或半圆形界面[2],故纵隔的及肺前、后、外侧包裹性胸膜积液也不能成立。侧位片病变不呈两头尖的梭形[2],亦不符合左侧斜裂间包裹性积液。左侧膈及胃泡的位置、形态正常,病变上界接近胸顶,因此左侧肺下积液也不可能。结合正、侧为胸片,病变明显跨叶,即与肺叶、段解剖定位不符[2],故亦不符合肺内巨大囊性病变。排除了胸腔积液,从发病几率考虑纵隔囊性畸胎瘤,并得到手术、病理证实。
图1 胸部正位片
图注 胸部正、侧位显示横贯左侧胸腔的巨大块影,伴纵隔明显右移,左膈及胃泡位置、形态正常,胸骨后及心脏后下透明区亦存在。
众所周知,CT、MRI能为胸腔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但笔者认为有时对胸腔巨大病灶的起源仍可能十分纠结,常常需要把断面影像进行堆塑思维,而胸片具有较优越的空间分别率,其基本征象分析仍是立体架构的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
1.戚克林,周志祥,冯光建,等.巨大下纵隔皮样囊肿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894.
2.邹仲.胸部X线诊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74,286-291.
3.王永武,周永新,李钦传,等.纵隔巨大恶性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J].罕少疾病杂志,2002,9(5):11-13.
4.王永保.肺畸胎瘤2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2,9(2): 48-48.
5.叶波,李鉴,赵守华,等.原发性纵隔肿瘤295例诊治[J].中国医刊,2008,43(10):38-40.
6.郑奎生,王辉,张丽艳,等.巨大胸膜间皮下纤维瘤影像学诊断1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3):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