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苏 宇
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促进了护理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1]。品管圈又称品质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1962年首创,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5~12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2]。我们将品管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了手术部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在减少工作漏项,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班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年7~12月间,我院手术部由不同职称、学历的12人自发组成了“品管圈”,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其中包括辅导员1人、圈长1人及圈员若干人,圈名为星馨圈,同时设定了圈徽。
品管圈活动是采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PDCA)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的程序来进行[3]。PDCA循环就是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改善品质来实现阶梯式上升的过程[4]。
圈员根据自己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提出若干备选主题,圈员根据主题评价表选定本次最终主题。评价方法是所有圈员依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对备选的5个主题进行1分、3分、5分打分,然后将备选主题的分数求和、排序,分数最高者即为本期品管圈的活动主题。通过评选,第一顺位是规范手术部护理交接班,总分18.67,定为本期活动的主题(表1)。
2013年7~12月持续6个月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2.3.1 数据收集
根据科室一级质控检查资料,收集2013年6~8月手术部护理交接班质量检查数据,统计结果(表2)。
2.3.2 结果分析
根据2013年6~8月的质控检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工作漏项、环境清洁不到位、无菌物品过期、护士行为不规范、层流机未关闭等是值班护士在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根据80/20法则,本圈工作漏项、环境清洁不到位、无菌物品过期、未执行护士行为规范作为改善重点。
2.4.1 设定改善后的目标
改善前值班护士在交接班中出现质量缺陷的次数为35.67次/月,改善后目标值设定为19.87次/月,设定降幅为44.29%。
表1 主题选定评价表
表2 一级质控检查汇总表
2.4.2 设定理由
根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作为改善后目标值测定的理由。本圈能力为60%(评价后的分数是3分,占总分5分的60%)。
运用特性要因图从人员、管理、环境、物品4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真因查检找出5个真因:工作繁琐易遗漏、无菌物品摆放不符合要求、无菌物品拿取不规范、外出着装不规范、工作流程欠完善。
根据存在的问题及要因分析,探讨所有可能改善的对策,并进一步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案,并对合适方案进行排序,决定实施顺序。
确定实施对策先后顺序,再决定试行日期,汇报给辅导员和上级主管,经同意后开始实施对策。①制定并执行手术部清洁消毒基本要求。②粘贴使用标识,并按时间顺序摆放及使用无菌物品。③督导护理人员遵守行为规范,注意仪容仪表。④制定并使用值班护士日工作项目提示表。以工作流程欠完善为例(表3)。
2.8.1 有形成果
护理交接班质量改善前质量缺陷为35.67次/月,改善后为13.33次/月。目标达标率=(13.33-35.67)/(19.87-35.67)×100%=141.39%。进步率=(35.67-13.33)/35.67×100%=62.63%。
2.8.2 无形成果
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都有提高(图1)。
图1 活动前后雷达图
表3 值班护士日工作项目提示表
表4 检讨与改进
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手术部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将改进措施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为维持改善后的成效,制定《手术部清洁消毒基本要求表》和《值班护士日工作项目提示表》作为工作标准。
对“星馨圈”、“规范手术部护理交接班”整个实施过程,圈员进行反省与评价,并运用PDCA对存在的缺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与提高(表4)。
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圈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了手术部护理整体质量。
[1]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40.
[2]史聪慧.QCC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8):188-191.
[3]章一华.品质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2):1673.
[4]郑树森.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