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
【摘 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目标、形式单一,过分注重作业的规范划一,侧重于机械重复的操练。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作业设计目标与方向,确立以学生为本,开放自主、新颖多样、面向全体、注重差异的语文作业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素养;个性化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即学习除了注重“知识与能力”外,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目标、形式单一,过分注重作业的规范划一,侧重于机械重复的操练。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
一、作业内容个性化
每天留的作业如果天天如一,日久天长,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学生对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完成,不仅毫无个性所言,而且也会降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作用。因此,个性化作业首先要在作业内容上改革创新,以唤醒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使学生有发挥其个性的可能。
(1)作业内容兴趣性。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必须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只有在愉悦欢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学生在完成趣味性的作业中既能理解课文的主题,又能拓展学生了解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内容生活性。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学习“木”的字时,我在课后留了一项作业,请学生找出含“木”字的物品。学生十分积极,用一个小本子记下了许多和木有关物品的名称。如:杠、机、杖、杈、柜等,这些字中有的是学生还没有学过的,学生是通过查字典完成的。通过此项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认了很多字,同时还感悟出汉字表意的特点,总结出一些识字方法,从而提高了识字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主动性得到增强。
(3)作业内容地域性。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语文。《山中访友》描写的是大山中美丽景色,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完本课以后,我问:你的家乡什么样?学生顿时陷入沉思,一会儿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我见学生兴致很高,便趁热打铁说:“你能写下来吗?”我们地处农村,针对田多、地多、树多、农作物多、空气好的特点。
二、作业形式个性化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每次布置的作业形式都是一成不变或者是大同小异,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的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会慢慢的被抹杀,他们只会被动的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作业。
(1)演说交际类作业。它可以是演课本剧,如学习课文《两小儿辩日》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2)读写积累类作业。它可以是摘抄好词佳句名段,写读书心得,课文的续写,精彩片段的仿写等;也可以是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如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从学生摘抄的句子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已不仅仅局限在童话和故事上,他们开始阅读诗歌,甚至是散文。
三、作业要求个性化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中,应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者。它强调了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通过让学生自选作业难度和数量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1)作业难度自选。在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课,我根据课后思考题,设计了难度不等的三项作业:①根据课文内容涂色。②根据课文内容涂色,并介绍秋天的景色。③根据课文内容涂色,并搜集有关秋天的好词佳句。这三个难度等级不同的作业,分别体现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的完成。
(2)作业数量自选。教师布置作业时,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记忆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选择确定各自的作业量。此种方式多用于重复性的作业,如抄写词语。逐渐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自觉运用学习技巧加快学习速度,有效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样做也使抄写的过程不必枯燥,成为激励自身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体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