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质疑的能力

2014-11-20 23:54把红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木船师生关系师生

把红强

【摘 要】质疑大有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适时质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又发散思维。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设疑不失分寸地答疑、解疑更要组织学生探究释疑,从而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课堂教学的动态。

【关键词】质疑;教学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给予学生问题、思路、结论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常质疑,会使思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发展思维。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这方面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首先是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教師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例如有老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让学生总结课文的时,总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母爱。但总是有“刁钻”学生会站起来会质疑:为什么单单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难道大家知道了这只麻雀的公母?。如果老师把这位同学的问题当做很冒失的幼稚问题,一听立刻火冒三丈,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劈头盖脸把学生一顿批评,那就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挫伤积极性。如果老师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同学们,这位同学读得多认真啊,大家看看,课文明确交待了这只麻雀的公母了吗?”学生马上带着这个很有兴趣的问题,又深入文本,认真寻找答案。课堂会异常活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这篇课文是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你看,超越了文本,超越了作者,也超越了教师设计的初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有兴趣就有动力。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当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课文《小木船》时,教师可以问到学生,在自己的小时候,有没有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给你送过什么礼物,你喜欢吗?你现在还珍藏吗?为什么啊?学生肯定会七嘴八舌,说上一大通,然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断续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珍藏小木船?他为什么一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陈明是什么人?并且围绕“每当我看到珍藏在抽屉里的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这句话,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只有对这篇课文感兴趣时,才能深入课文,才能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进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课堂插上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如读了这篇课文,学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他的好朋友要给他送一只小木船?小木船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我想,这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文所表现出的真挚情感。

三、教给质疑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提问,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课文,还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使他们学会质疑呢?我认为最先应该从每课的课题入手,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引子,将学生的思路纷纷打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的知识,而是自己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才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发现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课文中没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而课文中讲到的,如果想知道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该怎样去做,是问老师呢还是查资料?而课文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些内容呢?主要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掌握什么呢?有了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做基础,学生才会在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地学会质疑的方法,培养出创新的能力。

2.学会利用“文中的提示”质疑问难

当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掌握了一定的质疑方法后,“我要学”的学习热情便日趋高涨。这时,教师应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课文重点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泡泡”中的问题。在阅读中思考学生会发现这也是质疑问趣的一个切入点,以后自己再读课文时,就明白了怎样去理解课文,并且知道该怎样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3.老师范例“质疑问难”

以上两种方法,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会很容易接受,可是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来说,也许还是一无所获。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要告诉方法,还要做示范,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让学生从敢于问到善于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不断变换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如同桌之间相互质疑,前后、左右四人质疑,小组讨论质疑,全班集体质疑,教师课堂质疑,教室后墙上开辟“每日一疑”等方式。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四、把质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五花八门,非常凌乱。教师就要把这些问题加以整合,并且有机地揉合到课文内容里,揉合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文中有一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学生会问为什么要用上问号,他不是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吗?又如《诚实的孩子》中,学生读到第三段,对“不是我”同样的话,用的标点符号不一样(表兄弟表姐说的用感叹号,列宁用的是句号)产生了疑问。教师此时要引导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内心活动等。如教学《故乡》,在讨论“为什么要写杨二嫂?不写她故事是否完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讨论:杨二嫂与闰土的异同点是什么?一步步地让学生知道答案:原来写杨二嫂是为了深化主题,进而理解《故乡》的主题:表现在军阀势力及封建势力的统治下,中国城乡日趋没落、贫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适时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质疑,定会溅起美丽的浪花,荡漾起精彩的涟漪。

猜你喜欢
木船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木船》后传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