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晖
【摘 要】本文首先强调了实践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环节;基础会计;应用
按照中职教育的主旨目标,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体系框架,加大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力度,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和高水平的技能训练,力图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学科专业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会计教学来说,关键环节在于大力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从而理解原理,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才能使知识升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打造中职毕业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过硬本领”。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就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是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初学会计知识的学生而言,该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很强,会计科目较复杂,核算程序繁琐,编制报表难度大,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运作了解甚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所有具体操作步骤都讲授给学生,学生依样画葫芦,没有机会去探索思考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这些都将直接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效果欠佳,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必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去理解会计专业术语,完善学习中的难点,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和巩固,变难学为易学。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很多学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由于知识多而散,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教材不合适、实践内容不连贯、实践过程脱离实际工作等。
1.校内应用实践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实践教材的选择。对于实训教材的选择,既要结合初学者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实践教学对理论学习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辅助、促进作用,实训教材的选择不易太浅,也不易太深。
(2)实践性教学的课时安排。据了解有些学校根本不安排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专业课学完后直接安排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上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根本不能代替基础会计实训。有些学校对基础会计安排了实践教学,但学时很少。
(3)课程内容的调整。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践性教学的进度,学生实践内容的完成情况,灵活安排应调整的内容,比如:《账户和复式记账》一章中的《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安排在实践教学“登记账簿”时讲解,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会计模拟环境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有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实验室配备仿真的设备,比如说点钞机、装订机、点钞纸、企业会计科目章、双色印台、实训用的单据、记账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等,实验室墙上应张贴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电脑上都应安装财务软件。
2.校外见习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课堂实践性教学的学习,虽然学生对基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但在灵活运用会计知识,熟练处理各方面经济业务,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有必要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全面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架起从理论通向实际的桥梁,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在进行校外见习时,应选择规模较小、业务量少的企业。如果规模大,业务量过多,对于只学了基础会计的学生来说,会打击学习积极性,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实训企业的选择能针对学生实际,恰到好处,不但会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
总之,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到《基础会计》课程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该课程入门难问题,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是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