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4-11-17 17:53陈伟荣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程设计

陈伟荣

摘 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应用舞台。本文以《表格信息加工》为例,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旨在就信息技术的教学路径做一简要探究,以期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课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1 前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富创造性且实践性强的学科,也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结合紧密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导致上机练习的时间有限,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上机操作能力,这也违背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正好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追求通过实际操作来实现教学任务的目的。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四章4.2《表格信息加工》为例,就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赘述。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由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明确任务阶段,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合理任务的设置,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以“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分析任务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逐级逐层的分析讲解,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为下一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也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完成任务阶段是让学生通过已经设置好的任务出发,结合对任务分析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去完成之前所设置的任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作出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践

3.1 明确任务

《表格信息加工》一节的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合适的图表处理软件,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二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为此,我将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任务细化为三个子任务(见图1)。

图1:明确任务

对于任务二,我以教材“实践”(P80)资料二《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为例,将表格数据图形化再细化为四个子任务(见图2)。

3.2 分析任务

图2:四个子任务

在明确了任务之后,教师适时地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心里会思考如何去动手完成。通过前期表格信息加工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这时学生已经对数据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可是,如何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我首先从表格数据图形化的实质解析入手,引入了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和制图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我还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并对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在任务中难以理解的事项我又逐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层层分解,分析一部分让学生跟着完成一部分,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3.3 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和教师对于任务的层层分析后,学生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实际完成任务扫除了障碍,这时,教师就要按照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当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和消化吸收的程度不同,课堂中对于任务的完成也会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或者还没有弄清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完成,或者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秉着鼓励为主,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3.4 评价任务

评价主要是对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界定,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作品评价和操作评价。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而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重点评价,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再次进行分析和示范操作,通过对学生操作行为的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认知等做到心里有数,以方便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就学生还未掌握或者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加以补充和完善。学生评价则主要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或者小组式的评价来开展。例如,同样是饼图,有的学生标注了数字(如图3-1、图3-2),有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颜色,还有的学生采用立体式等,这些实际操作上的差异所展现出的作品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认识问

题的发散性思维。

4 结语

4.1 创设有效情境是前提

运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好任务,紧扣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吸引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为此,就要给任务的设计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尤其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学会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种学习情境,如为了让学生完成对数据与表格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我有意识地通过数据与图形进行比较,并将图形中的数据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最

终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2 设置合理主题活动是核心

主题活动是把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蕴含到所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来,尤其是要把重点内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设置为活动主题,通过主题的设置,开展一些列的活动,通过师生间活动的开展来探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

4.3 运用任务效果评价是保证

教学评价与效果反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检验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对任务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中收获知识,也是协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程度,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可以值得参考的现实依据。教师在对任务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1)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苏兴洲.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33—34.endprint

摘 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应用舞台。本文以《表格信息加工》为例,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旨在就信息技术的教学路径做一简要探究,以期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课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1 前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富创造性且实践性强的学科,也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结合紧密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导致上机练习的时间有限,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上机操作能力,这也违背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正好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追求通过实际操作来实现教学任务的目的。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四章4.2《表格信息加工》为例,就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赘述。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由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明确任务阶段,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合理任务的设置,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以“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分析任务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逐级逐层的分析讲解,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为下一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也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完成任务阶段是让学生通过已经设置好的任务出发,结合对任务分析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去完成之前所设置的任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作出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践

3.1 明确任务

《表格信息加工》一节的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合适的图表处理软件,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二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为此,我将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任务细化为三个子任务(见图1)。

图1:明确任务

对于任务二,我以教材“实践”(P80)资料二《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为例,将表格数据图形化再细化为四个子任务(见图2)。

3.2 分析任务

图2:四个子任务

在明确了任务之后,教师适时地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心里会思考如何去动手完成。通过前期表格信息加工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这时学生已经对数据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可是,如何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我首先从表格数据图形化的实质解析入手,引入了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和制图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我还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并对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在任务中难以理解的事项我又逐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层层分解,分析一部分让学生跟着完成一部分,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3.3 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和教师对于任务的层层分析后,学生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实际完成任务扫除了障碍,这时,教师就要按照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当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和消化吸收的程度不同,课堂中对于任务的完成也会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或者还没有弄清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完成,或者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秉着鼓励为主,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3.4 评价任务

评价主要是对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界定,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作品评价和操作评价。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而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重点评价,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再次进行分析和示范操作,通过对学生操作行为的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认知等做到心里有数,以方便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就学生还未掌握或者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加以补充和完善。学生评价则主要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或者小组式的评价来开展。例如,同样是饼图,有的学生标注了数字(如图3-1、图3-2),有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颜色,还有的学生采用立体式等,这些实际操作上的差异所展现出的作品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认识问

题的发散性思维。

4 结语

4.1 创设有效情境是前提

运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好任务,紧扣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吸引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为此,就要给任务的设计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尤其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学会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种学习情境,如为了让学生完成对数据与表格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我有意识地通过数据与图形进行比较,并将图形中的数据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最

终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2 设置合理主题活动是核心

主题活动是把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蕴含到所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来,尤其是要把重点内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设置为活动主题,通过主题的设置,开展一些列的活动,通过师生间活动的开展来探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

4.3 运用任务效果评价是保证

教学评价与效果反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检验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对任务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中收获知识,也是协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程度,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可以值得参考的现实依据。教师在对任务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1)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苏兴洲.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33—34.endprint

摘 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应用舞台。本文以《表格信息加工》为例,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旨在就信息技术的教学路径做一简要探究,以期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课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1 前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富创造性且实践性强的学科,也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结合紧密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导致上机练习的时间有限,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上机操作能力,这也违背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正好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追求通过实际操作来实现教学任务的目的。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四章4.2《表格信息加工》为例,就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赘述。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由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明确任务阶段,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合理任务的设置,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以“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分析任务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逐级逐层的分析讲解,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为下一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也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完成任务阶段是让学生通过已经设置好的任务出发,结合对任务分析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去完成之前所设置的任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作出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践

3.1 明确任务

《表格信息加工》一节的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合适的图表处理软件,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二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为此,我将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任务细化为三个子任务(见图1)。

图1:明确任务

对于任务二,我以教材“实践”(P80)资料二《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为例,将表格数据图形化再细化为四个子任务(见图2)。

3.2 分析任务

图2:四个子任务

在明确了任务之后,教师适时地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心里会思考如何去动手完成。通过前期表格信息加工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这时学生已经对数据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可是,如何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我首先从表格数据图形化的实质解析入手,引入了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和制图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我还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并对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在任务中难以理解的事项我又逐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层层分解,分析一部分让学生跟着完成一部分,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3.3 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和教师对于任务的层层分析后,学生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实际完成任务扫除了障碍,这时,教师就要按照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当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和消化吸收的程度不同,课堂中对于任务的完成也会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或者还没有弄清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完成,或者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秉着鼓励为主,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3.4 评价任务

评价主要是对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界定,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作品评价和操作评价。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而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重点评价,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再次进行分析和示范操作,通过对学生操作行为的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认知等做到心里有数,以方便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就学生还未掌握或者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加以补充和完善。学生评价则主要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或者小组式的评价来开展。例如,同样是饼图,有的学生标注了数字(如图3-1、图3-2),有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颜色,还有的学生采用立体式等,这些实际操作上的差异所展现出的作品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认识问

题的发散性思维。

4 结语

4.1 创设有效情境是前提

运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好任务,紧扣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吸引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为此,就要给任务的设计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尤其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学会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种学习情境,如为了让学生完成对数据与表格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我有意识地通过数据与图形进行比较,并将图形中的数据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最

终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2 设置合理主题活动是核心

主题活动是把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蕴含到所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来,尤其是要把重点内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设置为活动主题,通过主题的设置,开展一些列的活动,通过师生间活动的开展来探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

4.3 运用任务效果评价是保证

教学评价与效果反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检验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对任务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中收获知识,也是协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程度,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可以值得参考的现实依据。教师在对任务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1)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苏兴洲.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33—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