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4-11-17 03:16梁春娥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民族精神培育

梁春娥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支撑。在民族复兴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问题,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19-02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需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内涵,才能一贯保持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指向和依托,才能拥有无比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土壤。在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培育主体则是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国各阶层的力量,需要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祖国更具有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警醒大学生不忘国耻,提高民族凝聚力,努力地投身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豪迈情怀,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作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强大国家,在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反映出它欣欣向荣的面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需要通过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来实现。因此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昂扬进取的斗志、豪迈无比的建设热情,能够积极树立伟大的理想,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前提条件。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需要依靠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中的广大群体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凸显了个体民族成员的共同身份属性,能够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而产生自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的崇高使命感。在大学校园里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意识,把大学生自身成才成长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自觉地把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报效伟大的祖国。

二、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1.民族精神信仰弱化。在当前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中国社会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新旧社会思潮杂糅,个别地方出现无序、失范的现象,它们强烈冲击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大大消弱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部分大学生受社会影响,缺少主人翁意识,没有国家责任感。大学生价值观转变,集体观念的消失,让一部分大学生以是否能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是否有助于个人未来自身发展及其生存作为评定自身成功的标准,缺少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献身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民族理想,已被为自己为金钱而工作的功利主义所代替。那种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与个人发展紧密相连的思想越来越淡漠。

2.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可以有许多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轻松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当代大学生优点是接受新事物较快,但是他们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的冲击对他们的影响也尤为巨大,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价值观迷失。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中。西方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性解放、自我奋斗、自由竞争,它唤起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是中华名族传统的民族精神轻视个体重视整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为大学生们真心折服和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主张的是轻利重义,诚意正心,把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提升到无比的高度,但是,这种高度使大学生陷入到内心痛苦和自我矛盾中。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多元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丧失。

3.大学生公民素养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不少家境生活优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没经受过挫折教育,缺少生活的艰苦磨练,没有吃苦精神。道德缺失和不正之风现象在社会上弥漫,这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严重影响。个别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不关心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没有自己的信仰,更不清楚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不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去成才成长。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缺乏奋斗精神,贪图安逸。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严重问题,在学业上弄虚作假。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受人生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素质教育,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养。

三、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1.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发扬者和继承者是当代的大学生们,所以他们也理所当然的应成长为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都使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过时论等各种观点,与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相对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一代代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的努力。endprint

2.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教育。自尊、自信、自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前提。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接受以及实践,从而形成整个中华民族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有着伟大民族精神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需要依靠作为社会中坚群体的大学生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顾全大局、清正廉洁、爱国奉献、自强不息、与人为善、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五千多年的滚滚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没有因外患而屈服,因内忧而解体,依然以巨人的高大形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现在我们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中获取有益的营养。

3.加大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修养。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开拓进取精神、精诚团结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觉遵守并实践爱国守法、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诚信建设,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努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1.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教育,让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民情、国情、世情以及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了解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认清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不断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2.以校园文化为基石,创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先进文化大学校园,拓展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内涵。可以在大学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号召大学生积极踊跃投稿;可以组织大学生定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记录片,谈人生,谈感想;可以举办大学生自己参演弘扬民族精神的文艺节目。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认清我们祖国曾经受过的屈辱、现在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面貌。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参观实习、勤工俭学、参加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这些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也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好方法。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对大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教育和历史教育;选择一些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革命圣地和遗址、革命老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选择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企业和大型厂矿企业,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4.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要把培育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大学生体验自理、自立、自信、独立、自主的训练,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行为训练和精神教育,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沈宝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与有效途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 邱伟.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职大学报,2013,(5).

[4] 彭艳飞,张正芳.中外价值观冲突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理论导报,2011,(3).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民族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