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国际化实验

2014-11-17 17:18王建忠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海淀区国际化课程

王建忠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对教育国际化初步达成共识

第一,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当今世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使得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成为时代所趋。

第二,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其基础是要具有民族情怀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

第三,教育国际化绝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在国情、市情、区情、校情的基础上,站在“世界”的高度,以国际视野借鉴和应用世界各国优质学校普遍认同和实施的普世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和办学经验,在本土化基础上促进本国教育的发展。

第四,教育国际化的重点是师生国际素养的提升,既要培养学生国际文化理解能力与国际竞争及合作意识,也要促使教师生成宽阔的国际情怀,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

第五,评价教育国际化成效的重要指标包括:能否使学校达到世界水准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促进全体学生的高质量发展,等等。

二、 基本形成了以项目实验为载体,

分级分类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格局

形成了行政牵头、教研科研引领、学校主体实践的推进机制。用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以国际办为行政牵头,以进修学校成立的国际课程教研室、教科所成立的国际教育研究室等为引领机构,从机制建构上保障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基本策略。

(一)区分层次

基础教育国际化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交流、理解、融合、主导。按照以上标准,我们对全区各校进行了初步评估,总体情况是:一小部分学校处于零起点,没有任何国际化行为;多数学校处于第一个层次;少数学校处于第二个层次;极个别学校处于第三个层次。

(二)分类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高中教育阶段适度引进优质国际教育元素,促进高中课程的多元融合,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职业教育阶段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

形成了项目引领、典型引路的推进方式:确定了10个重点实验项目、56所国际化研究实验学校,作为海淀区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种子军团”,为我区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化积累经验。

三、海淀区基础教育

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项目成果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深度发展

1.从“交流互访”走向“项目合作”

借助国际组织和第三方教育机构,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改革项目,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联合推进的学校改进项目——爱生学校;明天幼稚集团引进了美国耶鲁大学开普兰课程,该课程提供了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案例,注重儿童兴趣的激发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并且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指导方案。

2.从“单向交流”到“双向交流”

从向发达国家的单向学习转向双向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不但强调“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注重“开发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将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推向世界。比如,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牵头成立了中美教育课程教学联盟,就是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研制度、课程建设体系、考试评价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势推向国际,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交流与分享。

(二)国际理解教育得到广泛开展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宽容,消除隔阂,维护世界和平。

两年来,项目组多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自觉实践并勇于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实施方式和评价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主要有主题活动模式、学科渗透模式、校本课程模式等。

主题活动模式:如 “模拟联合国”活动,已经成为海淀区众多学校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契合国际理解教育目标,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还有像北京市十一学校举办的“多国文化日”活动,学生自己设计主题、策划、组织活动;在人大附中,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由国际部外籍学生主办的盛大活动——多元文化节,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科渗透模式:如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围绕学校“六会一特长与国际眼光”的育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各学科每学年至少向全校展示一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开课,很好地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

校本课程模式:如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特考利市高中联合开设中美文化差异比较课程;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语言类课程法语及法国文化课;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以国际交流活动为基础,以语言交流、国际历史地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往的基本礼仪、各国教育的比较等内容为主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还有一部分学校选用了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国际理解教育》。

(三)国际课程本土化得到深入实践

在课程中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融入国际课程元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方向的一种有益尝试。

海淀区是北京市最早引进国际课程进行实践的区域。目前从全市来看,无论在获批的学校数量,还是招生数量上,海淀区的规模都是最大的。为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2014年5月7日,“海淀区国际课程教研启动会”成功举办,标志着海淀区国际课程教研正式开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研引领全区国际课程的深入发展,通过搭建教师交流、研究、提升的平台,全面提升海淀区国际课程教学水平,并为国际课程的任课教师创设专业发展的通道等等。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国际课程的常规教研,目前全北京市乃至全国,海淀区是第一家。endprint

海淀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确立了以中方为主的融合方式,采用课程项目学分管理模式,吸收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合作中提升中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开放多样和特色发展。例如,北京市十一学校的AP课程①、A Level课程②和IB课程③三个项目资源均已辐射到普通班级中。

课程的借鉴与融合还体现在教学方式变革方面,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怎样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例如,美国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海淀区与瑞典合作“变异教学”等项目,都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近年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十八大三中全会决议中也再一次提出“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迫切需要将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合理高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引入国内,在基础教育的管理、评价和服务机制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

应该看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学校里出现了选修课、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等一系列教育管理改革。这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校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具有民主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引发了学校固有班级、年级、教研组等管理体系变革,进而动摇了多年形成的学校层级管理制度,开始探索建立更为民主的“扁平化”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

(五)借力信息技术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探索出了“不出国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友好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国际视频交流活动,打破时空的局限,让广大师生不出国门也能与国外进行交流。

“海淀英语学习社区”是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支持的一项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语言类教学研究项目,是海淀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打通英语学习的课内外界限,依靠先进的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智能标签和推送等领先技术,为海淀师生提供更广阔、更便利、更生动活泼的英语虚拟学习社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四、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下一阶段的工作

纵观近两年的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新一批实验校的加入无疑又为下阶段实验工作推进注入了新的力量。关于下一步的工作,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国际素养

从根本上讲,为进一步提升海淀教育国际化水平和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海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目标应该聚焦于学生国际化素养的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应该从本土认同、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全球责任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为达成此目标,我们要培养一批国际化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提出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组建一支国际教育专家队伍,培养一批国际化干部教师骨干队伍,引进一批具有外国专家资质的外籍教师,形成机构合理、专业过硬、能力较强的区域教育国际化干部教师队伍。换句话说,师生的国际素养提升应该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二)着力加强特色课程借鉴与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不同国家之间的课程总会有些差异,我们需要尊重这些差异,我们的课程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选择性。外国孩子可以选择与中国孩子完全相同的教育内容,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有机会选学部分外国的课程,最终的目的是改进我们的课程,让我们的课程在培养孩子的国际化素养上更有活力,因此,需要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更谨慎、更有智慧。

我们引入国际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学生出国留学、所谓“洋高考”的应试做准备,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优秀的国际课程,服务海淀区教育综合改革。

在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干部教师的国际化经历和技能,重点开发面向在国内学习的学生的国际课程,使其在本土也可获得国际化视野及技能;二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中最大程度地获益;三是通过在线教学、屏幕课程等数字化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开发国际课程,探索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三)着力拓展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

中外合作国际项目的引进与实施,使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得到普遍的认可。海淀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合作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着力点。去年,海淀区与中国教育科学院合作引进了“中美创造力人才培养研究”项目。近期,海淀区将引入“中芬未来学校创新计划”,以促进学校创新为目标,探索未来学校的组织管理方式,通过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式创新、特色课程创新和支持系统创新,提高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质量等,这些都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四)着力整合多方国际教育资源和力量

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状况表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相互整合,以及个人、学校和政府的相互协调。因此,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需要政府、学者、专家、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团体、家长团体、民间团体、企业单位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尤其是我们地处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海淀,区位优势明显,一定要集中整合与协调多方力量,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举办各类教育国际博览会和研讨会,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相关进修或研习机会。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在2013年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全球化时代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会议。今年10月中旬,海淀教科所还将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承办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从国际学生学业评价看教师教育质量论坛,重点关注国际学生学业评价计划的结果对教育质量和教师质量的反思,为海淀的教师搭建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endprint

(五)不断拓展借助信息技术的国际交流

信息技术对教育国际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海淀区的中小学教育必须树立国际交流形式多元化的主导思想,整合现有国际交流方案及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跨国课堂,真正地推动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进行。

(六)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体系

为了确保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健康迅速发展,海淀区教育学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在两委一室的领导下,将确立系统的管理监督体系:一是要建立国际教育数据库,就课程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国际化4个方面的成效指标完成状况进行普查,作为推动工作的起始点;二是建立成效指标,成效指标是各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努力的依据;三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及财力。

(七)加强针对外籍学生的课程研发与管理

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建立世界城市步伐的加快,海淀区基础教育可能会面临外籍人员子女求学人数不断增加的问题。我们针对区内具有招收境外学生资质的24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涉及招生、教学、课程设置、班级融入、民主管理、家校合作等方面,全面掌握海淀区基础教育阶段外国学生的教育教学现状。现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国学生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二是建立和完善外国学生教育的信息分享和交流机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三是组建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为学校实践探索提供专业支撑。

总之,海淀区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必须立足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实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海淀区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根本思想。希望各学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高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注释:

①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开设的大学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AP课程是指针对AP众多的考试科目进行的授课辅导,目前以Calculus AB(微积分AB)、Calculus BC(微积分BC)、Statistics(统计学)、Physics B(物理B)、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几门课程为主。

②A-Level课程:英国高中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

③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

编辑 潘雅 张金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淀区国际化课程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自行车的发明
北京市海淀区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