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岚 胡璇
摘 要: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一生所留下的诗歌并不多,但却以奇幻著称于世界文学,《古舟子咏》则是他其中一首流芳千古的长篇完整诗作。《古舟子咏》以展示一个古老却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为平台,意在探讨关于人类本性的罪与罚的问题。诗中的主人翁——老水手在射杀信天翁后遭受到严酷的惩罚,在所有的水手死去后却独自活下来。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老水手的存活,不仅是对于人与自然回归和谐的一个见证,更是一种完成了基督教教义—信仰救赎和爱的救赎的载体与见证。
关键词:自然观;基督教义;信仰救赎;爱的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188-03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评论家,他的诗数量不多,但《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瑰宝。这些诗显示了柯勒律治创作的原则和特色,即以自然、逼真的形象和环境的描写表现超自然的、神圣的、浪漫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时“自动摒弃其不信任感”,而感到真实可信。这些作品都融平凡的细节和富于诗意的象征为一体,其中也不乏超自然的神秘主义倾向。作为文学评论家,他享有很高声誉,而作为“湖畔派”三诗人之一,柯勒律治则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古舟子咏》是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名作之一,而且是唯一一篇长篇完整诗作。全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富有神奇色彩和玄幻之美的航海传奇,意在探讨关于人类本性的罪与罚的问题。基督教思想和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在这里被诗人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宣传了上帝仁爱和西方基督教的赎罪思想。生态评论家赋予《古舟子咏》“最伟大的生态寓言”之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诗中关于老水手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刻画得娓娓生动,细致入微,令读者犹如身历其境,感同身受。尤其是从射杀信天翁时的无意识,意味着老水手拒绝上帝的使者,自然的代表;到犯罪后等死的枯木般的心情,此时他割舍了同自然界,同万能的上帝,甚至是同与其他众水手所代表的人类世界的一切联系;直到最后心中泛起仁爱的涟漪得到救赎,至此他的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才决定了自己最后的命运——赎罪至救赎。还有人说,《古舟子咏》的创作意图即原初主题即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当时曾有一位著名女作家巴波尔德夫人指责这首诗缺乏道德寓意,柯勒律治却回答说此诗的毛病在于道德的寓意太多。事实上,诗人通过水手恩将仇报射杀海鸟后遭逢的可怕灾难以及后来的忏悔和得救,探索了罪与罚的伦理问题,含有道德的寓意。本文正是从基督教义—信仰救赎和爱的救赎两个角度对老水手存活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自然观的阐释
对于全诗的最后,只有老水手,这个诗歌故事所有灾难与惩罚的“始作俑者”活了下来,不同的学者和前辈对这个问题大多数都从自然观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人與自然的和谐主题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古舟子咏》以“画中船”令人窒息的等待命运惩罚的降临来展示由于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暗示了人只有热爱自然、热爱他人,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获得自我拯救的途径。“老水手历经三重循环,即身处自然—远离自然—回归自然,认识到了自然强大的威力,历经磨难的他成为讲述这段惨痛经历来劝诫世人的智者。人与自然从蒙昧的对立状态转为有意识的合作,但这次不是出自本能而是历经灾难后的自觉行动。人与自然关系终于迎来了美好的和谐。‘他(老水手)的路线又折回到了启程的地方,这当然要遭受痛苦,但是他的痛苦是在仁爱的背景中予以探索的,他感悟到的真理远远超出了宗教教规,而成为一种对宇宙万物和谐的肯定”[1]。老水手刚开始与其他水手一起航行于海上,一切都风平浪静,安安稳稳,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时,大海就是自然的代表。《圣经》上言,大海是孕育人类的载体,从诺亚方舟的例子中我们可见大海的威力。大海可以孕育人类,同样也可以摧毁人类。当生命使者的代表信天翁被老水手无意识射杀后,代表自然的大海开始了对人类猛烈的报复,老水手所代表的人类此时正处于远离自然的境地。正如诗人所处的时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我们现今的社会—对自然高度的掠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剧烈而残忍的,以人类的全体性命为最高代价。人类要想获得救赎,唯一的途径就是重新爱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的另一个化身,海里的水蛇成功完成了对人类的救赎,领悟后的老水手紧紧抓住了这一契机,才得以存活。
从自然观另一角度看,“《古舟子咏》中的主人公老水手是一个代表着基督教传统的流浪者,在肉体上他虽然再生了,但精神上,他却没有得到拯救,只能寄希望于流浪来拯救自己的灵魂。所以,他是一个获得再生后的永久负罪流浪者,在流浪的过程中,忏悔自己的错误,也间接表现了柯勒律治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理念”[2]。
从宏大的社会背景,可以以生态观为角度进行切入分析论述。“《古舟子咏》隐喻着人类从对自然无知而本能地敬畏自然依附自然的原始蒙昧阶段进入文明社会驾驭自然的人与自然主客两分对立冲突阶段,再到反思生态危机最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亲和谐调的未来阶段,因而是一部人类成长的生态史诗”[3]。从隐喻的修辞手法看,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有言:“没有隐喻,就没有诗。”[4]“《古舟子咏》中很多意象都是采用了隐喻的手法,生态即是此诗隐喻的最大主题。诗中的一切人物鸟兽都不是具体化的,以泛称和无名的特点来表示各物均有所指代:老水手代表比较激进的人类,众水手则是芸芸众生,信天翁和海蛇都是自然的代表,全诗阐释的故事全过程即是人类从最开始的崇尚自然,到破坏自然,到最终的回归自然的整体发展,生态成长的过程也由此得到体现。人类文明从最开始的依附自然,利用自然,感恩自然,到文明的膨胀至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忽视自然,到人类最终得以生存的出路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热爱自然。
二、信仰救赎教义的阐释
《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一首流芳千古的长篇完整诗作。全诗采用传统的四行歌谣诗节,分为7个部分,共625行,通过老水手之口向客人,也向众多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他亲身经历的神奇、玄幻,却充满压抑和恐怖的传奇故事。老水手在途中拦下了急急忙忙去赴婚宴的3个年轻客人,生命的传奇经历赋予他的灼灼目光吸引了原本不愿意停留下来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听老人讲述完那个令他刻骨铭心的死里逃生的故事:老水手和其他水手一起坐上了从家乡出航的船,第一次向赤道驶去。原本一路顺风顺水,虽然一度狂风冰雪驱赶着他们去向南极,但是信天翁乘风破雾而来,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可是,此时的老水手因为无意识的状态射杀了带来福音的信天翁。从此,全船人员的厄运拉开了序幕。风停了,浪息了,船,静止了。无休无止的静止,就像是进入了画中的世界一般,无声无息,无穷无尽。“血染般的太阳”挂在“黄铜般酷热的天空中”,船上甲板萎缩,船底渐渐腐烂,当生命腐朽的气息占据了水手们的视线和内心,仇恨和怨念纷纷转向了所有灾难的始作俑者—老水手的身上。极度干渴的折磨,幻船的出现,两只女精灵的赌约,接受惩罚的过程,逼死了每个水手,成为陈列在甲板上的具具尸体,心里的仇恨却挥之不去,化成目光死死定在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却也是唯一的存活者——老水手身上。一直心存内疚,备受罪恶感折磨的老水手最终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对在海中出现的美丽水蛇,情不自禁为它们祈祷。挂在脖子上的信天翁的坠落象征着厄运的解除,老水手终被航海者所救。然而得救却消除不了曾经的悲痛,曾经无限逼近死亡的恐怖,曾经徘徊于地狱边缘的惶惶不安,终有日日的流浪、不停的讲述才能稍稍舒缓内心的扭曲和痛苦。
柯勒律治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纵观柯勒律治的一生,他经历了一个从早期虔诚的圣公会信徒,到受伏尔泰哲学的影响而宣布自己是无信仰者,转而热衷于上帝一位派论和大衛·哈特莱(David Hartley, 1705—1757)的唯物主义哲学,后来又回到圣公会正统的宗教心路历程。柯勒律治一生思想的终极命意均指向了宗教[5]。所以柯勒律治本人是信奉基督教的,而西方宗教的力量有时甚至强于法律的强制力,基督教义是所有信奉上帝的虔诚基督徒必须遵循的准则,基督徒受到教义的约束远远大于其他所谓的法律法规。据宗教发展历史而言,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教义基本上有10条,其中在本文中分析《古舟子咏》需援引“第七条: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6]。诗中让人震撼的是水手们无一存活,连死前都是带着对老水手的憎恨与厌恶。抱怨恐怕是他们对老水手的唯一心情。基督教义中说,人若不信则无所救。其实,水手们也许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在面临生死边缘,虽生犹死的漫长考验后,他们已经忘记了上帝的存在,他们已经麻木到不知等待上帝的救赎,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对老水手的憎恨已经占据所有的信仰空间。他们是老水手罪孽的牵连品,他们相信自己必死无疑,不再相信上帝还会仁慈地救起这艘如同画中船上的所有人。在漫长的折磨里,他们对待老水手的心情从未更改,当憎恨已经取代了信仰,上帝也没有宽恕他们。
“基督教义第五条: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7]。有杀生之罪的老水手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全船人所遭受的灾难均是由他而起,恨、愧疚、坚持贯穿了他等待的全过程。而与众多水手们不同的是,他的心里没有憎恨,反而一直坚信着上帝,所以才有后来,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发自肺腑地为海蛇——这一幼小的生命而祈祷。也许,自己的死亡在所难免,但是,还是恳切地希望上帝能保佑海蛇。这是他对于生命的信仰,对于上帝的信仰。如果说,“信天翁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也就是上帝本人的化身。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8],那么,海蛇则是上帝派来救赎老水手的使者。海中水蛇的出现是老水手得以生存的关键,如果此时老水手对它置若罔闻,不难想象,老水手的尸体也只会是沧海一粟般的沉寂。反言之,正是因为老水手在射杀信天翁后有所悔悟,更加坚定对生命的信仰,对上帝的信仰,才会对一切生灵有敬畏之心、祈祷之情,上帝的救赎才有他的意义。
三、爱的救赎教义的阐释
“基督教义里第三条:信原罪。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第四条: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9]从这两条里,我们可以从爱的救赎观对老水手的存活做另一方面的分析。基督曾说过:爱亲人,爱朋友不是真正的爱,爱敌人,爱罪人才是真正的爱。要为你的爱人祈祷,也要为你的敌人祈祷。而柯勒律治在《古舟子咏》中把这种爱引申为爱万物。要对上帝所创造的生灵心怀爱和尊重,要为一切生命祈祷。不管是自己的同类还是鸟兽,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生命,都有自己生命的尊严,上帝爱所有生命,人也应该如此[10]。
从诗中可以看出,老水手的残忍杀生才引来了后面一系列的厄运,导致了全体水手的死亡。在海上绝望的那么多日子,足以摧毁一个人生存的所有希望和精神力量。然而,老水手诚心诚意地为在海中看见的水蛇的祈祷才成为拯救他脱离苦海的关键,这样的祈祷其实就是爱。在西方基督教中,不缺乏上帝对于人们关于爱的教导,上帝是仁爱的,他博爱天下苍生,所以教众也必须是充满爱的,爱人,爱己,爱有生命的一切。即使是真正犯有罪恶的人,上帝首先倡导的也是救赎,而且在西方法律上,没有死刑这一极刑,这也说明了基督教以生命为重,以爱为先。老水手刚开始忘恩负义,射杀信天翁,说明他背叛了关于基督教爱的教义,残杀生命导致招来上帝的惩罚—水手的全体死亡,船只在海面的静止不动,生存的毁灭,希望的沦陷,精神的崩溃。古语言: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水手在经历过层层打击后,在自知自己生存无望、精神崩溃的边缘,看见海中的水蛇,却仍能抛开自己的处境,虔诚地为这个幼小的生命祈祷,这说明,在他的心中,还是有爱的。即使这是经历过愧疚与悔恨的洗礼的爱,即使这是经历过死亡与绝望的考验的爱,即使这是经历过残酷与坚韧的等待的爱,但是,就是爱的出现,才能拯救一切。老水手之所以没有遭受到全体水手死亡的惩罚,一同葬身在大海上,就是为了成为这样的爱的出现的见证与载体,只有他还活着,才能证明:人性本有爱,才能完成爱的转变,才能实现上帝的仁爱对人的救赎。上帝不是残忍的,上帝是充满爱的化身,上帝的惩罚不是绝对的死亡,而是死亡罅隙中生命对爱的呼唤。只要心里仍存有爱,他还是会以爱待人,以爱救万物苍生。老水手的存活,完成了从爱的消亡(射杀海鸟)—无爱的惩罚(水手死亡)—有爱的救赎(老水手得救)这一爱的救赎的完整体现。从反面衬托的角度来看,其实,老水手虽然有罪,但他本身也是一个生命的存在,然而全体水手们对他却再无善意可言。即使其余的水手并没有残害信天翁,但是他们对老水手也足以看出没有心存怜悯,只想生存的欲望吞噬了原有的仁慈与爱,这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无论老水手有罪与否,对生命掌有惩罚权的世间唯上帝一人。上帝以仁爱教众,那么,心存仁厚应是众教徒因爱救赎的必要条件。水手们放弃了爱,只剩下恨,因此也就得不到上帝最终的救赎。
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的确是传达了一种对于人与自然的态度,自然观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但是,诗歌的丰富性也在于它的广泛与可多角度阐述。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老水手的存活,不仅是对于人与自然回归和谐的一个见证,更是一种完成了基督教教义—信仰救赎和爱的救赎的载体与见证。诗中的故事,以其古怪、夸张的特点,展现出一篇爱的寓言,充满丰富的道德寓意,体现出诗人的宗教思想,遵循基督教义的指导,不仅关乎自然,更关乎人性中关于爱的教导。
参考文献:
〔1〕姚本标,从对抗到和谐的诗意回归——《古舟子咏》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外国语文,2010,26(2).
〔2〕王茜.柯勒律治与《古舟子咏》.科技信息,2010,(25).
〔3〕刘国清.人类成长的寓言史诗_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古舟子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特伦斯·霍克斯.论隐喻.昆仑出版社,1992.
〔5〕张文会.试析浪漫主义化的基督教—柯勒律治的宗教思想.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6〕〔7〕〔9〕宗教研究中心.世界宗教总览,基督教.东方出版社,1993.
〔8〕王丽.《古舟子咏》中信天翁的意象.巢湖学院学报,2009, 11(5).
〔10〕陈开梅.解读《古舟子咏》中基督教主题.安徽文学,2008,(5).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