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林
摘 要:本文在阐述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针对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方法,希望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它不仅是学术领域中所有学者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还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职能。语文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各行各业对中职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教学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无疑应当成为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
一、语文教学的意义与功能
(一)语文教学具有终身性的育人功能。语言是伴随人终生的一项特殊技能,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从出生时的咿咿学语就开始了具有终身性的语文学习过程。待其入学以后接受的是系统的语言文化的训练与学习,直至其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都离不开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并且还要不断的提升和发展,由于职业、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语文的学习还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语言文化因其博大精深因而具有终身性的育人功能。
(二)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的辅助功能。语文教学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言,则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能够为他们在学习其他方面知识的时候给予重要的帮助与支持,如果不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不能熟练的驾驭语言文字,那么要掌握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三)语文教学具有社会性的传承功能。汉语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其实现有效的传承对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系统的传授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汉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课程课时少,地位低。在中职学校课程中,专业课的地位一直比文化课要高。近年来,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课、技能课越来越多,语文课就成了辅助课,课时安排不足,为专业课和其他课程让路。大部分学校只安排一年的语文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干脆取消语文课。
(二)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差。中职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的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大,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学生厌学表现为旷课和无心学习。很多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在语文等课程上,认为语文课就是休息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对中职语文教师缺乏培训或没有培训,教师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教学观念与方法相对落后,教学设计难以考虑到新一代学生的思维特点,也疏于学法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依然套用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本为本,大多采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问答式教学策略。忽视语文课外拓展和对学生课外语文活动的指导,缺乏执教特色。
(四)缺少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材料。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种类繁多,单单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就包含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和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等。但是就哪一种教材而言,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都较大。
三、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科学设计内容,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对教材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
首先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选取与学生专业课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材料。考虑中职生的就业、学习需要以及认知来选择篇目。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其次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要求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和教师打破“唯成绩论”教学思想的束缚,消除因此教学思想的误导而产生的强制性教学理念与手段,引导学生摒弃“60分万岁”的狭隘意识,注重人性化元素的导入,体现“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思想。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放弃以前的填充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如下几个作用:一是通过讨论与参与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二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提高语文教学的被重视程度,还语文教学的本真角色。构建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并重的新型教学体系,以便于促进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工作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学生和学校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最后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其自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总之,学校与教师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时效性。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继承是指对语文文化精髓的传承,这是其语文教学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发展是针对中职学校的职业特点与价值取向,对语文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创新,以体现时效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发展特征。这不仅有助于中职学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助于语文教学自身的发展。在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社会背景下,立志培养定向需求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总之,根据学生专业、学期及授课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是适应新时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变旧模式的最佳途径。
结语: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学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不二选择。与传统教学相比,如今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用。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随着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特点,形成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输出更多素质高,技能强的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工人才。作为学校,教书育人是其本职工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其教与学的实用性,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为社会服务,为培养技能人型才服务,为学生融入社会后有一技之长服务,这才是中职学校语文教改的宗旨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丽君.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 王希瑜.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育界,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