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冬
摘 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安理会改革中,既要维护本国利益,也要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于安理会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安理会扩大,中国主张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对于积极“争常”的四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中国主要是根据双边关系的不同采取区别对待政策。中国不支持日本“入常”;对巴西、德国“入常”持消极态度;对印度“入常”持灵活立场。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于四国“入常”的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随着双边关系和国际局势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词:安理会扩大;立场;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92-04
自1992年本轮安理会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安理会扩大一直是各国争议的热点问题。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对安理会改革的立场引世人关注。
一、扩大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
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在本轮安理会改革工作中,中国自始至终都强调扩大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如1997年12月4日中国代表在第52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1963年安理会成员从原来的11个扩大到15个。自那时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是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数量上占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安全理事会作为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其改革应该首先反映这个变化,纠正安理会组成中长期存在的地域代表性失衡,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性的失衡。”
在改革初期,美国试图推动仅使日本和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快速修正”方案。中国对此坚决予以反对。1996年10月30日中国代表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任何排斥或歧视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方案,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广大会员国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2005年6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其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指出:“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已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2/3以上,但在安理会的代表性严重不足。这个状况必须纠正。”
2005年7月四国集团的改革方案正式提出后,中国明确表示反对。理由之一就是四国集团的方案不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按照四国集团的增常方案,扩大后的安理会将有11个常任理事国。作为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性组织的欧盟(27个成员国)将有3个席位,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区域性组织的非盟(53个成员国)仅有2个席位。作为富国俱乐部的八国集团将有6个席位。显然四国集团的增常方案是偏重于发达国家利益的,“未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利益”[1]。
二、积极主张增加非洲国家在扩大后的安理会的代表性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改革安理会,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2]
2006年12月11日中国代表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安理会改革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着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
2007年11月12日中国代表在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任何不能解决非洲在安理会代表性的方案,都很难得到各方认同,也无法获得中方支持。”
这表明,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坚定地与非洲国家站在一起。
中国积极主张增加非洲国家在扩大后的安理会的代表性,其理由如下:
1.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为1/4。常任理事国中有3个国家来自欧洲,1个国家来自亚洲,1个国家来自美洲。非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却没有自己的代表。非洲拥有联合国的53个会员国,却仅占安理会20%的席位。大幅度增加非洲国家在扩大后的安理会的代表性,有利于纠正安理会组成中长期存在的地域代表性失衡,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性的失衡。
2.非洲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严重不足,它们的声音在安理会很弱,更鲜有机会充分参与安理会决策。增加非洲国家在扩大后的安理会的代表性,有利于提高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安理会审议的大量问题都涉及非洲,但非洲国家在安理会没有充分的代表性。增加非洲国家在扩大后的安理会的代表性,将有助于安理会更好地解决非洲冲突。
4.长期以来,非洲国家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在许多国际场合支持中国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以人权问题为例,1990年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人权委员会上连续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涉华人权提案,就是因为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坚定支持。自1990年至2004年的12次投票中,非洲国家累计投票支持中国共129票,其他区域国家累计投票支持中国共149票。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票数接近于“东欧”“拉美和加勒比”、亚洲、“西欧和其他国家”等其他4个区域国家支持票的总和。没有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委员会的较量就将处于势单力孤的不利境地。同样,非洲国家在安理会没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和充分的代表性,中国在安理会也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
三、不支持日本入常
2006年3月16日,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说:“日本之所以‘入常失败,与中国反对有很大关系。”[3]事实上,中国政府从未公开表态支持还是反对日本入常。但是,在很多时候暗示了对日本入常的否定态度。
(一)对日本入常的表态
2005年12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会不会在安南秘书长访华期间提到日本在安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的问题?”秦刚答:“我们认为,只有能够正确对待历史,敢于承担责任的国家,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够赢得邻国以及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4]endprint
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用“三个犯错误的人”来形容当年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他认为,德国二战后历任总理的反省态度和德意志民族对自己不光彩历史的深刻认识都是值得日本借鉴的。他说,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理的表现非常好,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赞扬或是怀念希特勒时期”,而现如今日本历届首相则都去参拜靖国神社,那里面很多都是“当年二战的战犯”,其中还有3个是曾经在中国东三省屠杀手无寸铁的东北人民的刽子手。他说:“犯了错误的现在还不承认,还想提拔?”[5]
(二)对日本入常理由的批驳
日本及支持日本入常的国家都以日本为联合国所作财政贡献为入常的理由。如1996年10月30日日本代表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日本忠实地向联合国提供了很大的财政支持”。
1996年10月30日中国代表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表示:“安理会不是富人俱乐部,更不是公司董事会。增加安理会成员不能也不应该只看一个国家对联合国财政贡献的大小。重要的是,要看这个国家是不是对战争与和平有着正确的历史和现实认识;要看它是不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因素,因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避免和防止今后人类再遭战争与侵略的苦难,正是联合国建立的初衷,也是安理会的主要任务。”中国代表虽没有点名,但显然是针对日本的。
(三)对网民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事件的态度
2005年由全球多个华人团体共同发起的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百万人全球签名”活动得到了中国网民的踊跃参与。中国网民纷纷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专门开辟了名为“坚决抵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网友热评专栏。
2005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在各大网站,上百万网民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您对这种民间反日情绪有何看法?”
刘建超答:“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反日情绪,相反是要求日方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的、负责任的态度。”[6]
2005年3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有报道说,有上千万网民在网上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你对此有何评论?”
刘建超答:“我们注意到众多网民在网上签名,对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反对态度。这再次说明,日方应对历史问题持负责任的态度,以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7]
从上述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理解广大网民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签名活动。中国政府与广大网民深有同感:日本从根本上没有反思过去那段反人类的侵略历史,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四)强调安理会的新成员必须首先赢得本地区国家的支持和信任
2005年6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其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指出:“涉及各地区的改革方案应首先在有关地区组内达成一致。”中国主张安理会改革应维持目前的亚、非、西欧、东欧和拉美5个地区的地域划分制度,各地区在安理会内的代表安排应首先由本地区各国商定;争取进入安理会的国家,也必须首先赢得本地区国家的支持和信任,这样才能代表本地区到安理会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中国的上述立场显然是针对日本的。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说:“日本在争取‘入常的过程中,拉拢地理距离远的、无历史恩怨的国家,比如非洲,而把周边的历史问题搁置一边,这样的做法是拙劣的。”[8]日本的做法自然会引起邻国的愤慨。2005年4月12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时说:“中国公众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不能正确反省侵略历史、不能正确理解受害国民众感情的国家,竟然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中国国民的心态,也是日本其他邻国国民的普遍想法。”[9]日本只有正确反省侵略历史,才可能获得亚洲邻国的信任和支持,才有资格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四国集团的提案国数目只有32个,其中亚洲地区的国家除日本和印度外,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小岛国。所以中国政府强调安理会的新成员必须首先赢得本地区国家的支持和信任,就是要阻止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日本入常。
中国对日本入常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5月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在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会谈中,福田向胡锦涛表示希望在“入常”问题上得到中国的支持,对此胡锦涛表示,重视日本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希望(日方)从中感受到中方对此问题的积极态度。共同社称,这是中国领导人就这一问题首次作出这样的表态[10]。
当然中国领导人的表态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支持日本入常。日本与中国之间不仅存在历史问题,而且还有领土争端、海洋划界争端。日本还与美国推动军事一体化,试图介入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日本高层一再向欧盟国家兜售“中国威胁论”,坚决反对欧盟解禁对华军售。在人权委员会的历次涉华人权提案的投票中,投票反对中国的亚洲国家只有菲律宾和日本。菲律宾只是在1995年的人权会议上,投了唯一的一次反对票。日本则是始终追随美国投票反对中国。
有学者开列出中国支持日本入常的最低条件:(1)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或把14个甲级战犯“牌位”移出靖国神社。(2)日本通过正式法案将台湾地区排除出“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律文件、声明的适用范围;或日本承诺:美日军事同盟在台湾问题上无效;或日本确认:美国在涉入台海问题时候,不得使用日本军事基地(韩国、澳洲已经做了这种性质的声明)[11]。
如果日本连最低条件都拒绝,中国是绝不可能支持日本入常的。
四、对巴西、德国入常的消极态度
从官方表态来看,中国对巴西、德国入常的态度似乎较为中立。外交部发言人在被问及中方对两国入常的立场时,大都是阐述了中国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或者泛泛表示支持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支持两国入常。endprint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沃尔夫冈·鲁尔在2006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国家,一贯声称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几乎成了这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政治口头禅,但是它对德国正常而合理的‘入常要求给予的支持是如此之少,这不免使我感到有些失望。这个国家就是中国。”[12]总领事先生的失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德国入常的消极态度。事实上,不仅是对德国,中国对巴西入常的态度也是消极的。虽然巴西、德国与中国既无历史问题,也无领土争端,但是两国与中国并非价值同盟关系。以人权问题为例,在人权委员会的历次涉华人权提案的投票中,德国始终追随美国投票反对中国;巴西投票支持中国仅一次,大都是投了弃权票和反对票。
五、对印度入常持灵活立场
印度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印度对西藏地位的看法以及对达赖集团的态度也是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入常将使中国面临两个常任理事国的邻国,显然对中国不利。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但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推动了双方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合作。
2005年4月温总理访问印度,两国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印方重申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中方重申,印度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中方高度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13]
2005年4月19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向印新闻界介绍温总理访印情况并答问时表示:“中国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表示具体支持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中国希望联合国改革应首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中国愿意看到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旦时机成熟,印度将会被列入中国优先支持的国家名单之内。”[14]
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印方重申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中方高度重视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15]
日本的《产经新闻》对此报道说,中国在文件中表示中国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印度媒体也将中印两国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中中方的表态解读为“中国支持印度‘入常”[16]。笔者认为,中国在双边文件中所表明的立场是有很大回旋余地。一些境外媒体把它解读为“中国支持印度‘入常”是一厢情愿。
实事求是地说,中印两国之间的往来并不密切,政治互信还不强。在双边关系上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特别是边界问题仍未解决,不时对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对印度入常的立场是灵活的。印度入常能否获得中国的支持取决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印度外长穆克吉在2009年3月28日的一场竞选活动中称,“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还声称中国对于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领土立场是“不可接受的”。印度总统帕蒂尔2009年4月1日首次访问了中国藏南达旺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她在视察当地边境部队时称,她至今仍然记得1962年的“瓦弄之战”。2009年11月印度不顾中方严正立场,允许达赖到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活动。印度的这些言行损害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将影响到中国对印度入常的立场。
参考文献:
〔1〕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就日本外相称中方不会反对“四国集团”方案事答记者问.[DB/OL].[2005-07-30].http://www.fmprc.gov.cn/chn/gxh/mtb/fyrbt/dhdw/t205579.htm.
〔2〕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5-09-16.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信息中心.2006年世界地区国家关系大事记[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234.
〔4〕2005年12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DB/OL].[2005-12-01].http://www.mfa.gov.cn/chn/gxh/tyb/fyrbt/jzhsl/t2241 66.htm.
〔5〕林晓蔚.李肇星妙说国际风云 尽现大国气度. [DB/OL].[2005-07-25].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507250101.htm.
〔6〕2005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DB/OL].[2005-03-24].http://www.mfa.gov.cn/chn/gxh/tyb/fyrbt/jzhsl/t188843.htm.
〔7〕2005年3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DB/OL].[2005-03-24].http://www.mfa.gov.cn/chn/gxh/tyb/fyrbt/jzhsl/t189331.htm
〔8〕聂晓阳,戴闻名.鼠标点动中日关系[J].瞭望东方周刊,2005,(14).
〔9〕廖文静.国务委员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谈中日关系.[DB/OL].[2005-04-16].http://news. sina.com.cn/c/2005-04-16/20365669077s.shtml.
〔10〕李洁思.日媒称中国首次对日本“入常”态度积极.[DB/OL].[2008-05-08].http://first.huanqiu.com/2008-05/106316.html.
〔11〕薛力.中国应对日本“入常”的五选择.[DB/OL].[2005-04-07].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1/sino_jp050407e.html.
〔12〕余华川.联合国改革与发展:欧亚视角国际会议论文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DB/OL].[2005-05-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5/content_64191.htm.
〔14〕唐述权.孙大使向印新闻界介绍温总理访印情况并答问.[DB/OL].[2005-04-20].http://world. people.com.cn/GB/1029/42354/3333679.html.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DB/OL].[2008-01-15].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677372 4.html.
〔16〕日媒体称中国支持印度入常.[DB/OL].[2008-01-17].http://world.huanqiu.com/hot/2008-01/48498.html.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