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与保护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

2014-11-17 02:41王成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保护传承

王成越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传统的城镇化有着本质区别的、健康的、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然而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面临一系列的障碍,要想切实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必须扫清这些障碍。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纳入到城市规划的长远规划中、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大力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是扫除阻碍我国文化发展障碍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传承;保护;新型城镇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4;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83-03

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3.7%,中国已经走上了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传统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部结构和功能,而忽略了对繁荣文化传统、构建精神文明的文化城市的关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经济为导向的房地产开发、城市道路和城市街区的大拆大建,使对城市有重要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建筑逐渐损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已经造成了很多无法弥补的破坏,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长远规划,即使有规划,效果也不理想。再加上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力量薄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亟待解决。

一、新型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三大方略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提高城镇化率、扩大城镇规模的城镇化之路,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差距,我国步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然而,单纯靠扩大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的城镇化之路在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进程中凸显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而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带来了诸如社会、经济、环境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单纯靠城镇用地扩张、人口规模增长的城镇化已经不适应中国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传统的城镇化有着本质区别的、健康的、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最终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统筹城乡发展、繁荣文化、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数量、规模、用地面积的扩张,更包括具有多个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在内部功能和结构上的优化,使城镇的文化景观、生活方式向乡村地区渗透,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真正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

与传统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部结构和功能,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人多底子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少的情况下,可以说走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首先,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发展重点,兼顾城乡利益,在大中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以牺牲小城镇为代价。其次,新型城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为本,在公众、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第三,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是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在城镇建设中更加注重城镇功能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实施人文关怀,使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因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病”。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经济为导向的房地产开发、城市道路和城市街区的大拆大建,使对城市有重要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建筑逐渐损毁,高楼大厦、欧式建筑的堆砌造就了国内“千城一面”的奇怪景象,城市之间日益趋同、城市文化的缺失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一直是国人所引以为豪的资本,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理应被传承下来,地方文化传统理应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进程中独具一格,发挥出其应有的魅力。然而,在大拆大建中,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建筑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不仅没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许多城市提出文化要为经济发展让路,老街道、老建筑逐渐消失,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命脉的传承受到严重威胁。庆幸的是,国人在城镇化建设中也开始意识到传承与保护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许多城市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挖掘,并将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考虑中,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老街区老建筑的保护,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协调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障碍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保护并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并吸引了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产业项目到当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第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已经造成了很多无法弥补的破坏。旧城改造、街区重建等一系列的举措推倒了众多的古建筑和古街道,而这些古建筑古街道是无法复原的,就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即使有些城市对被损毁的建筑进行修复和重建,也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原始的建筑了。对旧城和棚户区的改造,即使人们再回到居住地,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已经被破坏殆尽,再加上增加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再也找不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了。第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长远规划,即使有规划,效果也不理想。一般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关注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构建优美的环境,而对繁荣文化传统、构建精神文明的文化城市的关注则少之又少,也没有制定强制性的政策措施严格保证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活动的实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关注也不到位。第三,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力量薄弱。很多时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仅限于个人或某个小型组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参与。社会大众对保护文化传统持旁观者的态度,虽然有这个意识,但是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人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比较低俗,不值得保护。endprint

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一个方面,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最高已经占到了GDP的50%,文化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值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投入少、从业人员少、产业门类不全、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些建议

(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纳入到城市规划的长远规划中,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并保证其实施性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中,通过立法,用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是最有效的方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因此必须将文化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其长期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规划出文化生活用地。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该特别注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再根据各城镇的特点,将先进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产业结构的构建,政府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用地等多方面的支持,积极吸收优秀的文化传承人才和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出品牌。

(二)加强文化交流,避免隔绝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物保护

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得将文化保留下来,而是应该将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广泛交流,并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使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品牌。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时,首先要扶持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其次要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做到雅俗共赏,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百花齐放。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广泛开展历史文物的整理工作,对没有遭到破坏或者破坏程度比较低的文物进行及时的抢修和保护,对各种遗址进行全面的修建性保护,同时,确定一批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历史文物。在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档次,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内涵。

(三)提高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大力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

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首要的是提高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壮大民间保护队伍。可以以多种形式,如鼓励发展民间文化保护协会或保护组织,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些协会和组织,或者举行传统文化艺术大赛,不仅可以打造当地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又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使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提高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过程中更好的提高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大力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提高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经济收入,使他们不再为自己的收入所愁,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带来先进的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理念,真正将地方的传统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政府的资金投入还可以用于收购普通人家中的文物,政府可以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鼓励人们捐献文化遗产,收藏在历史文物博物馆中。可以在学校创办传统文化培训班,让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亲身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纳入到城市规划的长远规划中,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并保证其实施性;加强文化交流,避免隔绝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物保护;提高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大力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这几点措施,切实落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最终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亮.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创新[J].民俗研究,2014,(1).

〔2〕韩冬雪.学术专题:新型城镇化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3〕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经济地理,2010,(12).

〔4〕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5〕黄守斌,韦磐石,等.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黔西南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美学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保护传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