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微文化逐渐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也迎来了一种新理念——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它将是未来课程学习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互动
现代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等微文化,使我们的生活被这些“微”活动包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微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微即细小的、碎片式的。微课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移动化的知识传播。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涵
微课程概念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主要针对传统的长课程与知识体系,为学习提供了单元化、独立化的课程模式,为单元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能有效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操性特征。
微课程的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能适应教学中的发展与变化,对挖掘课程潜力有重要意义。
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更具灵活性。运用微课程,可以将完整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删减与完善,实现信息技术的单元式教学。
2.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微课程的灵活性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人性化的学习任务,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拓展知识
微课程能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同兴趣和学习水平,制订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深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
三、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1.设计任务,制作微课程
微课程的设计需要体现学生需求,任务的制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制订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编辑电子相册知识时,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照片素材,自己选定相册的主题,然后应用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最后形成一个风格独立、完整的相册。为实现该教学目标,可以将任务划分为以下几项:任务一:搜寻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拟定的主题,搜集生活中的图片或网络中的图片,将图片处理成电子版,并将图片修改成统一的格式,然后对图片进行适当剪辑。任务二:编辑美化。根据主题风格,使用制图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图片内容之间要有衔接,注意图片的色调变化。任务三:相册的合成。参照相册合成教程制作电子相册,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搜寻电子相册合成方法。这些任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任务的难度也是由易到难,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修改照片格式、编辑图片、合成电子相册等技能。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实践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与用融为一体。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习任务,采用屏幕录制与语音讲解为一体的方式制制订微课程视频,突出操作要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难。
2.微课程的求同存异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分两步,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基础理论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能力,二是针对个别学生和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微课程就能将教学中的同与异进行很好的区分,用较短的时间剖析要点,并对学生作业进行专项辅导,鼓励学生主动钻研信息技术,能拓展研究型学习的层次。
3.微课程为教学提供先学后教支持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制订微视频或在网络中下载微视频。学生先观看视频,了解学习任务,并自己实际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的过程中不应打扰或提供支持,让学生在教材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指导自己的实践。
微课程能很好地节省教师重复教学的时间,有利于拓展新的知识内容,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面。学生也能在微课程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应创造更多的微课程开展形式,在微学习中将知识与技能积少成多。
参考文献:
解利.浅析开源软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8).
作者简介:管清方,男,1982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