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一”推导法 [外一章]
——掌握近体诗格律的快速通道

2014-11-17 05:54
诗潮 2014年3期
关键词:韵部格律诗韵脚

古韵新声·写作技法

“三四一”推导法 [外一章]
——掌握近体诗格律的快速通道

杨小源

有人学习传统诗词,急于掌握近体诗格律,废寝忘食地背诵律绝的各种平仄体式, 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可取。按照前人介绍的“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的方法顺序背,律绝共有十六种格式(不包括排律),太过庞杂,死记硬背太累人。通过学习,我摸索出一套土办法。取名叫“三四一”推导法,用起来很便捷,能快速掌握近体诗的各种格式,爱好者不妨一试。

所谓“三四一”推导法,就是遵循平仄运行三原则,以四个基本句式中的任何一句为座标进行推导,重新排列组合。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以轻易地通过格律关。

所谓平仄运行三原则,即是平仄在诗中运行排列的规距: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两两相间相重的。简称为“间”。

第二,平仄在一联中的关系是相对的,即相反的。简称为“对”。

第三,平仄在上下两联间的关系(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是相粘的,即相同的。简称为“粘”。

律绝的四种基本句式是:

A式句:仄仄平平仄,B式句:平平仄仄平;

C式句:平平平仄仄,D式句: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基本句式是以五言律绝为准。七言只是在句子前边加上两个相反的声调。如“仄仄平平仄”之前加平平,使之成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即可。其他句子类推。七言格式如下:

A式句:平平仄仄平平仄,B式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D式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这么四句。其中两句仄收的句子是上句,两个平收的句子是下句,因为格律诗押平声韵。

对平仄运行三原则和四种基本句式要熟记在心,滚瓜烂熟才好。从唐朝格律诗形成到现在,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任何一首都是遵这四个句式,按照这三条原则排列组合的。掌握此法能快速推导出五七言律绝的各种格式。将此法烂熟于心,从事创作格律诗,可以终生受用。

实行推导,就是以四种基本句式中的任何一句为第一句,遵循三原则重新排列组合。你要知道并确信,在三原则的指导下,那句与那句相对,那句与那句相粘,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是按规律运行和变化的。我们按前边说的五言四个基本句式A B C D的顺序排列来分析一下,看它是那首诗的格律,一下就会发现,这种仄起仄收的五言绝句相当多。王之焕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代表。前边说的七言四个基本句式按A B C D的顺序排列,是一首平起仄收的七言绝句,作品也相当多。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足可以对号入座。

前头说了,可以拿四个基本句式任何一句为首句按对粘原则进行推导,四句便是绝句,八句便是律诗。

有一个问题还要清楚:律诗,A B C D四种基本句式缺一不可,分别出现一到三次。其中首句不入韵,即A式句和C式句打头的,是前四句与后四句重复一遍;而首句入韵,即B式句和D式句打头的,则是二三四句与六七八句重复一遍,一四八句句式必然相同。

绝句,首句不入韵的,即A式句和C式句打头的,四种基本句式是俱全的。首句入韵,即B式句和D式句的,则不能全数到位,其绝句的首句和结句也必是同一句式。

所以,在推导排列中,只能遵守原则,不必也不能求全。如:五言以D式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那么按一联相对原则推导,与其相对的且押韵的句式只有乙种句:平平仄仄平。接下来,按上下联相粘原则推导,与乙种句相粘的只有丙种句:平平平仄仄。再接下来,又是按一联相对原则推导,与丙种句相对的只有丁种句:仄仄仄平平。排列起来,会发现,唐.李峤的《中秋夜二首》之一等许多五绝便是这种体式:

圆魄上清空,+仄仄平平,(D)

皆言四海同。平平仄仄平。(B)

安知千里外,平平平仄仄,(C)

不有雨兼风。仄仄仄平平。(D)

(首句圆字平声,此处可平可仄,故标以+号。律绝中有多处是平仄不拘的。是一种变通。)

七言律诗也是如此。试以B式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进行推导排列进行组合,我们不难发现,体式与此相同的诗也相当多,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仄平平仄仄平,(B)

东风无力百花残。平平+仄仄平平。(D)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A)

腊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B)

晓镜但愁云鬓改,仄仄+平平仄仄,(C)

夜吟应觉月光寒。+平仄仄仄平平。(D)

蓬莱此去无多路,平平仄仄平平仄,(A)

青鸟殷勤为探看。+仄平平仄仄平。(B)

看,如此简便易行。所以,我劝大家千万不要背绝律十六种体式的平仄口诀。写诗时按“三四一”推导法顺势一排就行了。若是初学写诗,对于对粘规律暂不纯熟,在心中排不准,可以用纸头排好,象填词那样去填,一来二去熟了,就可运用自如了。

也可能遇到另一种情况,即在你产生创作冲动并进行构思的时候,最先得到的那个句子,在你的诗的全盘构思中,可能不是首句,而是中间的句子。这也好办。就将这句放在中间,然后按对粘的原则向上和向下推导排列起来就成,其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你最先得到的句子在你的构思中是结句,那么你就以此句为准,按对粘的原则,向上推导。结果也是一样的。

格律诗的选韵和押韵的忌讳

一、 如何选韵?

选韵,是说要写一首诗,选用那个韵部的字作韵脚。这是个很具体,很重要,颇具个性的问题。每写一首诗都要在一个韵部中选一些字作韵脚。怎样选韵。有四点:

一是从所要表达的感情出发选韵。《诗韵新编》十八个韵部,《中华韵典》二十个韵部,有的发音响亮高亢,如“麻”、“豪”、“寒”、“唐”,比较适合写感情激昂奔放的诗词;有的发音轻微低沉,如“波”、“皆”、“儿”、“微”、“姑”、“鱼”,比较适合写感情上孤寂凄苦悲凉的诗词;其它韵部发声适中,对写不同感情的诗词有广泛地适用性。

二是从韵部的宽窄考虑选韵。普通话新韵多数韵部的字很多,但也有少数韵部的字不多,如“儿”韵和“皆”韵。字多的,称为宽韵,字少的称为窄韵。选韵要选宽韵用,可供选择的字多。

三是从作品可能用到的韵字出发选韵。写诗,或者先得素材,有了兴发感动,便得了诗意,相随而来的必然是得句,那么从这一句出发,你就大致可以确定将要用到那些字押韵了,于是就确定了韵部。

四是从作者对韵部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用韵习惯选择韵部。

二、格律诗押韵的忌讳

格律诗押韵的要求或者说规定,通常讲四条:一是押平声韵,不能四声通押。二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三是两句一押韵,韵脚通常在双句,单句不押韵。四是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由于韵是诗词的三要素之一,被称为诗之“基”,特别重要,人们在押韵上又常常出毛病,所以,围绕上边这四条,参照常犯的毛病,历代诗词家不断总结提出了押韵的一些禁忌。说法并不一样,有好多版本。参照各种版本,我认为有十三条值得注意。特地编了押韵十三忌的顺口溜,仅供参考。

押韵第一忌落韵,一韵到底不失信。落韵,又叫出韵,就是一不小心韵脚用了别的韵部的字。例如绝句首句入韵用的是“宫”字,第二句韵脚用“同”字,正确,韵母都是“ong”,可是结句却用了个“行”字,它的韵母是“eng”。很相近,但不是同一个韵部,这就是落韵了。我们要讲信用,不能失信。

押韵第二忌走调,平仄不分准乱套。走调,本质上也是落韵,因为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不在一个韵部,格律诗只能用平声字押韵,不能用仄声字押韵。例如一首绝句首句入韵用的是“阳”字,第二句韵脚用“光”字,韵母都是“ang”,又都是平声字,正确,可是结句韵脚却用了个“亮”字,它的韵母虽然也是“ang”,但它是去声,走调了。唱歌走调,能好听吗?

押韵第三不能凑,凑凑合合很别扭。凑韵,就是为了押韵而选了勉强对付的字来押韵,在诗界称其为“趁韵”“挂脚韵”。是指在韵脚上用一个与全诗意思毫不相关,很不统一,可有可无的字。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休”,“休”字就是凑韵。

押韵第四不能重,韵字重复是词穷。重韵就是前后句韵脚用了相同的字。例如“神九会天宫,蛟龙入龙宫”,这就不妥当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头脑中“词库”贫乏。

押韵第五不许倒,颠倒习惯添烦脑。倒韵是指相当多的词汇、词组、短句,其词序已约定成俗,习以为常,是不能颠倒的。可是为了押韵,硬性颠倒过来,就没有人愿意接受。例如“家庭” 、“融化”、“语文”、“熟悉”“舞蹈”和“诗词”等,倒置变为“庭家”、“化融”、“文语”、“悉熟”、“蹈舞”和“词诗”就不好听,不妥当。当然,有部分词语和短句是可以颠倒的,意思不变。例如“词穷”和“穷词”,“庭院”和“院庭”、“唱歌”和“歌唱”,稍有差别,区别不大,是可以的。要在尊重习惯。

押韵第六小心哑,干干涩涩诗情假。哑韵是指有些字是合口呼,又干又涩,声音不响亮,不太适合用以押韵,那就换成同意、同韵又响亮的字。例如芳不如香,葩不如花。

押韵第七防怪僻,故作高深没人理。僻韵是指所用的韵字生疏怪僻,不是常用字。读者不查字典不认得。例如“枵”(hao),空虚之意。“腹枵”可以组词,指肚里没有学问,腹中空虚,但社会交流和通常书面都听不到,也看不到,用它押韵,就形成了交流的障碍。

押韵第八防同义,意义重复少情趣。同义韵是指前后韵脚所用的字,虽然字不同,但韵部相同、意义相同,接近用同一个字,是应当防止的。例如芳与香、忧与愁、先与前、花与葩等。

押韵第九防歧义,表意不准也应忌。歧义,指的是韵脚的字在理解和解析上会造成分歧,不是深与浅的问题,而是辞不达意,模棱两可,甚至相反。例如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果将“还”字改为同声、同韵的“眠”、“颜”或者“船”都成为笑话了。字同,音和意不同也能造成歧意。如“区”,读音qu,指地域,行政区;另读音ou,是一个姓氏。“行”,有出行和银行之别;“参”有参加和参差、人参之别。据有人统计,这类字有三十多个。

押韵第十忌相混,新韵旧韵俩标准。所谓相混、混用,是指在一首诗中搞双重标准,诗的这一句遵普通话新韵,另一句却遵平水韵,这是不行的。例如有人分明是用普通话韵,可是对诗中个别字却坚持是入声字。还有人用平水韵,却用入声字押韵。都不对。

押韵十一忌借韵,新韵宽绰无比邻。用平水韵写格律诗,有一个共识,允许借邻韵一个字用于首句作韵脚,叫“孤雁入群”。原因是平水韵的平声分三十个韵部,多数比较窄,字少。而普通话新韵二十来个韵部,多数比较宽,选择余地大,所以不必外借,且普通话也没有邻韵的说法。不必借韵搞孤雁入群。

押韵十二避同声,阴阳错落应力争。同声韵是说韵脚的字为同一声调,这不是错误和毛病,而是不足。格律诗有一种均齐美,主要表现为节奏的平均,句数、行数的固定。这种规整均齐,不免板滞。历代诗人想方设法使它活泼点,注意让有些部位声调参差变化。上句尾字往往就避免同声。押韵也是同样道理,尽量作到阴平与阳平互用,避免一首诗的韵脚字全是阴平,或者全是阳平。同声很难免,不是错误。押韵,将阴平和阳平错落开是好上加好。在当今诗坛上有一个错误的理论,叫“押韵上层楼”,意思是绝句和律诗的韵脚要同一声调的字,才是高水平、高层次。这个层楼上不得。

押韵十三关唱和,依用步韵有区别。诗人之间交流联谊往往通过作品相互酬答唱和。赠诗之初的作品为之首唱,酬答作品为和诗。酬答的和作,如何用韵,通常在诗题上标明“步韵”、“题韵双步”、“依韵”、“用韵”或者“和”,各有不同的要求。一是步韵,也叫次韵,必须使用首唱诗韵脚的字来押韵,韵字的位置都得与首唱诗相同;二是题韵双步,不仅韵脚字相同,位置相同,所写的题材也要相同;三是依韵,要求和诗韵脚必须用首唱诗的韵字,但位置前后可以移动;四是用韵,酬答诗可以不用首唱诗韵字,但必须是首唱诗同一韵部的字。五是酬答诗题目上唯有一个“和”字,如毛主席的《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这种情况往往是同一题材,但却是自己选另外的韵来用。郭沫若的《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用的是平水韵的下平声相邻的二萧和四豪韵,毛主席的《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同是写看绍剧《三打白骨精》,用的却是平水韵上平声的十灰韵。这些前人创造的规矩,数千年来已经成为传统,我们也要遵守才是。

猜你喜欢
韵部格律诗韵脚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笠翁对韵》韵脚分析
韵脚怎么押?
李绅诗歌用韵考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扬雄韵文的韵部系统与先秦音韵部系统的差异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