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而目前的很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学风和校风受到了来自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教师聘用的“裙带关系”、学术欺骗等有违道德法规的情况不时出现在校园中。校园中个体的心理认知、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作为文化深层次的结构是在人际交往中的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的,因此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的探索,旨在强调人际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处理好民主参议、学术自由,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人际关系 干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00-00
1绪论
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社会思潮都在不同程度上渗入校园这一文化场域,造成了校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混乱,影响到学生的德性成长。[1]尤其是在现今功利主义思潮开始在校园内泛滥开来,入学人数的激增,使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价值观和处事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文凭贬值,大学成为批量生产社会所需“工具”型人才的加工厂,不仅仅降低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更是松懈了对学生的道德规范,使校园文化建设遇到了诸多难题,但倘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好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气,那么涌入校园的歪风邪气,必会不攻自破,毫无立锥之地。“无论是出人才还是出成果,都需要有一种平等自由和真诚合作的人际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汇总,要重视人际关系的改善。”[2]因此,本文通过讨论校园中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校园中几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与校园文化建设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唤起众人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2高校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有很多。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大多强调有关制度、精神、物质等相对于学校的主体教师、学生来说,关联性比较小,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一种与自身不相关的错觉,而对于人际关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往往是认识有余,具体的阐述和做法不足,实际上,还是对人际关系的理解程度不够。
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于狭义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于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发展。“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3]校园文化对校园主体人的影响深远,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也是远远不够的。一种精神氛围的形成和发展,靠的是学校日积月累积淀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师与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由此,三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学风校风,学校的和谐发展,优良的文化底蕴,都要凭借校园主体间良好的人际交往。
3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为主导的管理活动中的干群人际关系
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举足轻重。领导者对干群关系的重视,会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疏导,领导者对待他人的态度,会影响到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对待教师、学生的心理态度,无不与上面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有关。在管理活动中,发扬民主是关键。民主的参与管理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事务中能够有机会发表源于各自立场的看法和见解,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密切学校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进而深入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思想和意识,最终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3.1理想中的干群人际关系
一所学校的领导,他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与解决中,凭借的就是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展民主作风,在组织活动中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并有很高的思想觉悟,能够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管理者、领导者,更重要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学的便利,为教师提供教的便利,在宏观上指引学校各部门的发展,朝向既定目标不断努力。这样的干群关系必然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学校的每位成员都能够以一个积极、奋进的精神从事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在情感上互相交流沟通,在工作学习中,把集体利益放在优先,摆脱个人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的价值观。
这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对组织内的人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和鞭策,群体中的个人在思想上达到了共鸣,在行动上得到了统一,干群关系不是高高在上的干部对教师、学生发号施令,而是一种急师生之所急,忧师生之所忧,为学校整体发展而出谋划策、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意识。
3.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干群关系
然则,理想中的干群关系,在现实中却遭遇到了阻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官僚主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涌进了校园,不仅毒害了尚未踏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更严重的危害是渗透进入了领导干部的行为价值体系中。于是在学校出现了官僚作风,“奴性”思想,干群关系急剧恶化,现今“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反而成为了平常事。一切朝“钱”看,本是市场行为,却在校园中比比皆是。这样的干群关系,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颗毒瘤,不仅仅是教师的价值观受到熏陶,更重要的学生的价值观会在这种畸形的干群关系中,变得唯利是图,整个校园文化也将变得浑浊,更别提校风学风的建设了。
学校的领导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针和政策,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但科学的决策也需要良好的干群关系做支撑,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学校每年都有校园设施的重修或改建,包括场馆的建设、建筑物的粉刷、树木的栽培、道路的翻新等等,这些行为对学生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领导者在制定整改方案中,可否把教师、学生的立场考虑进去?在学校道路的翻修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出行的不便,可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却对这些不便可否做出解释,也许道路的翻修是必要的,对未来发展更是有利。但若学校的管理人员能够就翻修的目的、翻修的时间长短加以解释,对带来的不便稍作歉意,那么教师和学生的不满情绪就有可能变为对领导人决策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有形的语言在无形之中改善了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这类事务虽然细微,却看到了领导干部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看到了一种平等共处的干群关系,这对于校园民主、平等作风的形成是良好的、至关重要的开端。endprint
4以教师为主导的学术活动中合作与竞争的人际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样不容忽视。以往的研究中,都比较重视师生关系,对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谈论的并不多,大多关注的是相同院系或是同一专业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不同院系、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认识不够,或认为无关紧要。我们一直在渴望中国大学出诺贝尔奖,是不是应该首先考虑一下,我们的大学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对待学术活动的,教师在学术竞争中是否科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单兵作战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强调的是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合作共赢,把科研涉及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分工做同一项目。因此,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样重要,不可忽略。
4.1不同院系之间教师在学术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一所学校的学术风气息息相关。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做学问的风气。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不乏某些教师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因害怕自身的利益受损,而不顾一切阻碍学校输入新鲜的血液,想法设法排斥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这样的行为不仅使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人心惶惶,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内耗,影响学术的自由发展。
4.2师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教师作为布道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责任,教师的师德作风、职业素养,对待教学工作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和学生同为校园主体,二者的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一致,学习气氛浓郁而热烈,师生之间互动与沟通交流。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再只是完成教案中的任务,跟上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聚在一起,就一个问题共同讨论,在争辩中探求真理,启迪思维,各抒己见,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有所收获,有一种恍然大悟的顿觉。轻松自由但又秩序井然的课堂,是每位学生都欢迎的,在这种课堂气氛的渲染下,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再是讲台和课桌,而是知识寡众的区别,教师在学生的启发下,突现灵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眼界开阔,对未知充满好奇,渴望探寻到真理,师生的人际交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5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社团等集体中自我完善的人际交往
“就大学而言,学风也为校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积淀的精华”。 [4]作为校园的主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态是一所学校校风好坏的关键。刚刚踏入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本科以前的教育中,学习好就等于一切,只要抓住学习就能够获得尊重和自豪感,其他都可以不管不顾,大学却不一样。在大学里,知识的学习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与中等教育不同,大学作为更高层次的教育,强调的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单纯的学习成绩好并不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自身心理的满足。
5.1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人际交往
在以专业划分的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性格迥异的几十号学生在一块上课,在同一个场馆学习相同的专业课技术,很多学生还是同一个专业课老师,难免会出现种种摩擦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改善人际关系可以化解这些问题。但现实是,初次踏入校门的大学生们,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气势凌人,互不相让。在人际交往中,强调自身要求的满足,对他人的需求不能够理解,往往视为不可理喻。
在这样一个磨合和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孰对孰错。只有大学生的懵懂无知,自身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够,在长久的相处中,每一个人难免会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班级活动和学习中,这些缺点如若不加以改正,则会影响到他人,使学生在集体中孤立无援。正是在不断的受挫不断的改正中,学生的自身得到了完善,对他人有了宽容之心,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思自问之心。“相对学生而言,他们是相对稳定的、弱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故他们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以及做人原则等实践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并会对学生构成从游式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5]
5.2在社团人际交往活动中提升自我
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第二大课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影响力,它的存在,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所学尽可能运用到实际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最重要的是能使大学生能够结识他人,结交本班级之外,其他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中,掌握社交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参与活动,在自己热衷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平时的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活动中,解决问题,提升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社团的交际面比较广,在学校内不限专业、不限院系,同在一个社团,互为社友。往往社团可以跨校联合举办活动,这样学生的交际面将扩展到学校以外的其他高校,在活动中,不仅仅可以体验到其他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可以结识到自己学校以外志趣相投的大学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在忙碌中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完善自我,提升了社交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热心参与,出谋划策,积极有为。
6结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人际关系的构建,要提高到更高的地位,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对不合理的竞争和行为,对领导干部有失公允、自私自利的行为要采取措施,加以抑制、监督,切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对有违师德、职业素养差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严重者要使其脱离教师队伍,以保持整个教师队伍的纯洁。学生的责任更是不容推脱,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学生还要做到尊师重教,理解教师的苦心和谆谆教诲,校园的各个团体、组织中的个人要学会自律,宽容礼让,和谐共处。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的人际关系维护。在大学校园中,干群关系、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这些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维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轻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政策的落实,学术风气的净化,文化气息的形成,都要有稳固、长效和友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宋晔.校园文化的伦理绅士.高教文摘[J].2009,1.
[2] [3]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9.
[4] [5] 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6] 林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7] 张林芳.人际交往关系的物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4.
[8] 邓伟.谈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维护校园稳定[J].科技与生活2010,15.
作者简介:王社雄:男,(1980-)湖北天门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