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情境创设 机电装调教学 程序设计 案例
在学习机电装调程序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具体的程序设计类型,因此普遍感觉课程中关于程序设计的要求和现象等基本内容很抽象,所以教师在演讲中如果只注重概念的介绍,学生将难以理解内容,但是这些內容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创设应用情境,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学生可以看得见的知识,体现其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情境是现代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在机电装调教学过程中整合情境素材,创设实际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有意识、有策略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认识与感知新信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一、创设应用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抽象理论及概念具体化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机电装调的课程中PLC设计的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电梯、洗衣机及马路上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都用到PLC所设计的电路。在教学过程中先从交通信号灯入手学习如何用PLC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工作过程,在学习这个项目之前,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去路口观察交通灯的现象并记录下来,然后进入课堂观察所要设计的工作任务,并学会正确连接相关的控制线路。通过观察交通信号灯的演示板,找出学过的电路有哪些?各个电路的概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教师通过演示板操作演示交通信号灯的动作过程,并讲解信号灯的控制要求。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通过实际应用情境使交通信号灯的设计更具体化。
二、创设生活情境,减少理论与应用的差距
课堂上,可以将一个简单应用编写成这样既可以讲解程序的应用,又可以让学生熟悉程序的格式及设计过程,还可以将这个程序设计成一个功能逐步扩展的系统案例,通过不断扩展程序的功能,循序渐进地介绍程序设计。
三、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如果仅是纯粹地讲授,学生缺乏教学互动,易产生思维疲倦,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自然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创设设疑式情境,通过步步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参与到教学中,保持思维的逻辑性,并集中学习注意力。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再介绍相关知识,就可以将先后知识自然贯穿,为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
四、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做准备,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连接作用,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主题,系统阐述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习的背景知识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借助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水到渠成地掌握教学内容,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针对以上四种情况,在情境设计时,教师把书本上的内容还原为知识的背景,拉近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特别在介绍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程序设计要求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知识融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实例中。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共同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以达到互助性的学习目的。各小组之间可以通过交流确立各个情境的创设。如在教学交通灯的信号控制时,直接带领学生观察某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的现象,然后记录下工作过程,再结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观察、比较、想象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组员通过观察、记录,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关内容,积极主动地思考、探讨,寻找答案,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潜力极大地得到开发。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亲自体验等情境,将各小组发现的不同对象或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异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民主编.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廖常初主编.PLC编程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