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

2014-11-13 16:24韩芸
考试周刊 2014年77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

韩芸

摘 要: 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其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层面,教会学生将所学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以及通过分析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生物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渗透策略。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生活决定教学,教学改造生活,教学成果终将服务于生活,人们需要何种生活就应接受何类教育。生活与教学就是这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然而,与生活脱节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大弊病,其结果是学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走出生活困境。因此,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道路上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1.教学情境生活化——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一堂课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然而无话可说、沉默无言在现行课堂中并非个例,师生无法在课堂中深入交流已然成了教学活动的一种常态,这类现象的频繁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回避互动,甚至排斥互动呢?我认为陌生的课堂情境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生物课堂充斥着一个个陌生概念,课堂情境是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新概念的途径之一,然而教师在课堂情境的处理上不甚严谨,教学效果将不佳。如在陌生的情境中诠释一个抽象的新概念,抽象的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此时再将它置于闻所未闻的背景中,不但不能引发任何共鸣,反而会产生歧义,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没有任何帮助。

适时创设熟悉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就是很好的选择。情境的创设来自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除了能够避免学生理解新情境带来的时间浪费,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放松自我、投入思考、形成观点,进而畅所欲言,这将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这两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如此情境:吃过话梅后,我们的口腔黏膜为什么会觉得干涩?在做糖拌番茄的时候,我们添加的调料仅仅是糖,并无其他,可一段时间后,碗里还是多出了一部分液体,那么这部分液体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思考,并主动投入到本堂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中。

2.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师生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操作者和开发者。”换而言之,现代教学不再是一种照本宣科读死书的活动,教学内容不再是书上仅有的几段有限文字。在以教材框架为前提的条件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生活中可用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借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案例,将相关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

2.1利用生活中的类比,简化抽象的概念。

生物是一门源于自然,与人类生活、自然发展密不可分的学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大多来自自然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描述或相应规律的总结。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教授知识与生活中相关教学素材进行有序整合,以便在教学活动中用简单易懂的生活案例引入,进而逐步深入、扩展并最终理解相对枯燥抽象的概念。相较于传统教学,以生活中相关资源进行类比,其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生活化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内容由简及深,有助于学生理解記忆、构建相关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反射类型”这部分内容时,可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既好看又美味的蛋糕,当开始这部分内容学习时,邀请几位同学上前品尝。与此同时,在投影上呈现一些蛋糕的图像,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口腔内唾液量的变化。经过观察发现,不管是吃蛋糕的学生还是看蛋糕的同学,几乎所有人口腔内的唾液量都明显增加。通过思考分析得出,吃蛋糕的学生在受到蛋糕这个直接刺激后,唾液腺自动分泌唾液。这种出于本能的,不需要学习就会出现的反应就是非条件反射。而看蛋糕的学生在蛋糕图片的刺激下,刺激信号传至大脑,经复杂反应,如不自主回想起曾经吃蛋糕的经历,从而间接控制唾液分泌。在这部分实验中,图片本身并不能吃,不能引起唾液的分泌,但是曾经吃过蛋糕的经历在人体中保留了记忆,经蛋糕图片与蛋糕食物产生关联,最终分泌唾液。我们可以把这种记忆看做促成该反应发生的学习过程,而这种通过后天学习生成的反射就是条件反射。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原本对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通过生活体验这个方式,结合自己的生理反应理解两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让概念的学习变得具体化。如此结合生活由繁化简,从简单易懂的内容入手,步步深入,最终理解抽象的概念。

2.2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活中从不缺乏时事热点,当某一事件涉及学生的兴趣时,学生作为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往往很乐意针对这一时下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将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带入课堂,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是学习要点之一,而课本上对这部分内容的呈现仅仅是一张结构模式图和几句简单文字,相对枯燥,对学生很难产生吸引力。此时,教师可将“雾霾”这一时事热点加以穿插,先借机引入近年来本地愈演愈烈的雾霾现象,并让学生加以讨论、阐述见解,如解释其本质(空气中颗粒物超标)、危害(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预防(戴口罩等)、预防原理(口罩将颗粒阻挡过滤),借此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加以转折,进行课堂调查:“雾霾发生的时候,有多少同学没戴口罩?”“这些同学中有多少人感到肺部不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未感到肺部不适。然后借着这个结果让学生展开思考:“当带颗粒的空气进入人体时,我们身体中的哪些结构能像口罩一样对颗粒进行阻挡和过滤?”由此,顺利将时事热点转化成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释周围的生物现象,分析周围的生物事件发生发展规律,真正学会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生活化——拓展学生的学习技能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妨从生活化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特征对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渗透。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教学,借着学生放松的情绪穿插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合作讨论、分析探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

3.1从生活实例切入,提高分析能力。

知识来源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学生所学知识不应只为应付各种考试,而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优化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妨与生活密切联系,适当引入生活实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例如,在复习“人类对疾病的预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设置一个虚拟人物“小胖”,以“小胖生水痘”这一事件为线索,将复习要素串联,展开教学。教师首先创设小胖生病初期的教学情境:某天正在上学的小胖觉得浑身乏力,还伴随微微脑门发热,据多年与病魔奋战的经验,小胖很肯定地预感到自己要发烧了,于是报告老师、通知家长,一通折腾后被接回家。本觉着发个小烧,吃个药丸,躺躺多睡睡也就好了……哪知这次烧得很不一样,又烫又痒,一抓皮肤还有很多小疙瘩,最后疙瘩居然还膨胀变大成了一个个小水泡,去医院一查——水痘。在情境的铺垫后,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水痘是由水痘病毒这种病原体引起的。这类生物按照寄主不同可以分为哪三类?这种生物有无细胞结构?这类生物的身体由哪两部分组成?②水痘病毒侵入小胖身體使他得病,请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水痘病毒突破了小胖身体中的几道免疫防线?这几道免疫防线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将本章的重点——病毒的结构特征、人体的免疫防线进行分析回顾。之后继续安排两个情境(生病期间、病后恢复)分别对本章另外重点一一回顾分析。本堂课中,教师结合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征,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引起学生关注,进而吸引学生展开深入分析,在回顾本章重点的同时,解决生活中常见传染病问题的一般疑问,在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知识服务于生活。

3.2从生活角度着手,发展探究能力。

生物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其特征决定了生物课程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离不开科学探究。对于探究结论,学生往往在验证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理解,所以较易记忆,故探究一旦顺利进行,可帮助学生抛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建立理解性知识体系。在进行探究时,学生往往更困惑于这一探究该如何展开。故掌握过程和方法是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的关键。生活中的疑问随处可见,来自生活的教学资源可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实验平台。

例如,在教学“呼吸运动过程中人体结构对应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可乐瓶、保险袋、气球、Y型管等)制作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用以探究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体内结构变化,利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探究和废弃物材料的再度运用。这些生活内容的设置除了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的生活理念。

诚然,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渗透策略绝非只有文中所述的短短几项,生活与教学的结合可以融入课堂的每个角落。以生活为向导创新教学,促使学生自动自发地投入学习,在理解的前提下解决问题,摒弃死记硬背;同时提倡学生自由尝试,做到有话可讲,切实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当然,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仅仅是一个概念,能够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要实现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渗透还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摸索经验、记录反思,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周文彪主编.生活创新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7.

[2]胡涛主编.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0.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