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互助式听课议课设计

2014-11-13 04:53仇亚宾张晓宇
考试周刊 2014年77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仇亚宾 张晓宇

摘 要: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一个职业性要求。经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体育课听课评课的现状并不理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提出高校体育课互助式听课议课设计,包括准备、实施、定期交流三部分,其中实施部分又包括发出邀请、课前交流、上课和听课和课后交流四个环节。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听课议课

一、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在高校中的设置,是国家教育方针落实于高等教育实践的体现,凸显了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多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形势严峻。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扭转,对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有所担当。

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树立、健康意识的形成、运动技能的掌握、健身习惯的培养等具有直接影响。尽管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涵盖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群众体育指导、运动队训练、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但体育教学始终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频繁、最重要的方式。因此,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各种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中,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一种易于开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方式。谢维和先生指出,大学教师听取其他教师的讲课,由此分享不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而促进大学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加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建设。这种大学教师相互听课的活动作为大学教学的学术规范和基本制度,应该成为大学教师的一种义务,成为大学教师的一个职业性要求、任职的规定动作[1]。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领域,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理应受到广泛關注、得到普遍开展并被深入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听课评课的现状与问题

对高校体育课听课评课的研究鲜见于各类文献。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词“高校体育”、“听评课”,相关文献仅一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听课评课还没有被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得到足够重视,对其进行的研究远远不够。

笔者通过电话采访和面谈,对位于北京和广州的十所著名高校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一是被调查各高校都有针对拟晋升职称体育教师进行的听课评课;二是都有教学检查或督导性质的听课评课;三是其中三所高校有制度化的、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四是教师自发地互相听课仅零散地出现在一些学校中。由此可见真正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还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通过采访发现,在以上有限的听课评课中,其应有的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发挥。一是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现有的听课评课,以检查、考核性质的听评课居多。而这些检查、考核只是例行的规定项目,无论教师的课上得多么出色,都难以对晋升或考核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这就造成教师在接受这样的听评课时,自然而然地从听评课者的角度出发,通常以教学常规为重点,但求没有差错、通过即可。二是从听评课者的角度看,他们以专家的身份接受上级部门的任务后出现在听评课活动中,工作重点是作出评价和提交相关报告,容易忽视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和提供反馈意见。有些专家甚至是来去悄无声息,远远驻足观看,只怕如此听评课对促进教学毫无意义。三是在为数不多的、有组织的、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听评课中,一则由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二则由于受“检查、考核性质的听评课”的思维惯性影响,部分教师心态消极、应付心理严重。四是由于人际间微妙的心理因素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自发地互相听课已非常少见,主要出现在新教师以学习为目的的观摩中。而在这方面,老教师们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互助式听课议课的设计

鉴于听课评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和并不理想的现状,笔者提出高校体育课互助式听课议课的设计。在此采用“互助”和“议课”的提法,意在强调与检查、考核性听课评课的区别。“互助”指所有参与者以一种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交流,真诚合作、取得共赢。“议课”指无任何检查、考核目的,是纯粹的教学研究活动,而且参与者应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教学本身,而非授课教师,也就是论事不论人。设计包括准备、实施和定期交流三个部分。

(一)准备

在此阶段,体育教学管理者必须发挥重要作用。除了通常采用的思想动员、经费保障、技术支持等手段外,更要通过适当的制度建设使广大教师摆脱思想束缚,确信互相听课议课为自我发展和团队壮大带来益处,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听课议课中。具体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1.自愿参与,即授课教师自愿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等展示出来,与同行共享并接受审视;其他参与教师也基于自愿参与听课议课,相互学习、指出问题、提供建议。

2.非考核性,即听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师间教学研究的开展,必须明确地指出此过程与各类教学检查、考核无任何关联。

3.推优促教,即听课、议课虽不能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但要定期总结,将发现的优秀课例、课程和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宣传推广,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准备阶段,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初期可能遭遇的冷场,明确从小型团队建设入手、逐渐扩大实施范围的思路,坚持不懈、持续推进。

(二)实施

这是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实质性阶段,也是灵感迸发的重要时刻。为确保这一阶段的成功开启和有效推进,笔者对实施程序作出如下设计。

1.拟接受听课议课的教师发出邀请,做出自愿对教学经验、教学设计等进行分享的意思表示,欢迎同行进入自己的课堂。教师们可以依据专业或者时间等因素,自发组成三人左右规模的小团体,以“自愿合作体”的模式参与到听课议课中[2]。初期,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要发挥先锋作用,积极发出邀请,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进行身份切换,在听课、议课中与同事展开平等的学术对话。

2.课前交流,这是教学设计的展示过程。通过交流,授课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得以充分展示。听课教师对于教学设计有全面和理性的认识,有利于进入体育课堂后的深入观察和分析。交流中的观点碰撞可以使教学设计在实施之前就得到修正和完善,或者形成待检验的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寻求答案。

3.上课和听课,这是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检验,另一方面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即教学技能、课堂控制、应变能力等的展现。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听课教师可根据具体听课目的和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听课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观察,可以以助教的身份近距离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可以作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亲身体会学习和运动带来的感受。

4.课后交流,这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进行的研讨。这种研讨是为了使听课议课与教学设计、实施紧密结合,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加以梳理后得出共识或进一步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包括下课后教师们的现场交流,包括后续的各类相关讨论,但至少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一周内安排一次听课组会议。选择一周以内,主要考虑到既要给教师们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使讨论深入和有效,又要争取在下一周教学开始之前完成,使研讨成果及时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在实施阶段,應善用笔记、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对听课议课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加工整理,形成教学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使授课教师转换角度实现自我观察,可以为不在现场的教师提供参考,可以用于日后回顾和总结,还可以发挥其他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定期交流

在互助式听课议课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应定期安排院、系层级的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是报告会、学术沙龙、茶餐会等任何形式,力求以学术为核心,营造轻松氛围,让参与者畅所欲言。

这一阶段,曾经被听、被议的课例和课程已经有所进化,成了更完善的设计。参加交流的教师能受益更多,同时在更高的起点上提供意见和建议。另外,基于上一阶段的积累,教师们对听课、议课时触及的学术问题有了较深入的思考,有些还形成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这将是一种无声的启示和激励,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

四、结语

z于完善。希望高校体育界更重视体育教学,深入研究和广泛利用听课议课这一教研方法。

参考文献:

[1]谢维和.相互听课:大学教学的学术规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6.

[2]饶济祥.高校体育教学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搏击·体育论坛,2011(1):42-43.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