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驱动式”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11-13 16:24张静
考试周刊 2014年77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高中历史

张静

摘 要: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个性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化教学加以训练,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问题加以促进。对于高中历史这一基础性学科,既要注重知识教学,又要强调能力培养,怎样将二者相互结合是教学的关键。本文将探讨运用以“问题驱动”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模式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问题驱动式 结构化教学 高中历史

一、问题提出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普通高中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更强调尊重学生个性,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者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思路,运用发现法、案例法、问题法、讨论法及小组教学组织形式。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多地采用發现法、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不强是过多探索;二是教学效率低,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较大;三是过多强调学习方法的培养,容易使方法和知识脱节。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的矛盾。

二、知识教授与能力培养矛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表现

1.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握知识体系;二是以史为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者是最终目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以系统化的知识系统为基础。这在教学中本身就存在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如何相互协调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是高考文综的考试科目,而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逐渐提高。高中阶段是知识大量积累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各种思维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3.教学中的矛盾体现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副科”,家长、学生大多不怎么重视,导致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对历史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涉及很多具体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反复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为了取得好成绩,某些学生死记硬背考试知识点,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然而背诵未必能取得好成绩,于是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历史课失去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再有,针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尝试运用新式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点,还有像由于学生能力层次不同实际参与人数少,课堂过于注重形式,教师预设答案等问题,更使课堂缺乏实效。

三、对以“问题驱动式”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必须以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为前提,因此,系统化的知识教学仍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同时根据高中历史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阶段性特征,本着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目的,在宏观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的知识教学方式,而在具体教学形式上嵌入问题驱动方式,在整个知识教学的框架下进行问题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在宏观教学过程中,采用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渐进分化、综合贯通教学理论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具体方法是:首先介绍所学课知识的总体框架,以形成原有知识固定点;然后学习具体内容,强调新知识与原有认知图示的联系;最后综合,在头脑中系统化。

在具体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式学习,在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指导。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方式。由此可形成以“随机进入的问题驱动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动态过程如下:

在框架教学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整个课程的逻辑框架。在教学中教师以一个教学内容中的对象为核心,采用随机进入法,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让每个小组从角色角度考察核心对象,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在具体知识教学阶段,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运用教材、史料等,首先自主思考,然后相互讨论,最后形成报告或课件。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对学生和小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在具体知识教学阶段以后,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及思考、讨论方式进行调整。

四、总结与讨论

该模式以知识教学为线索,把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整合起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知识教学线索中穿插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中进行方法指导,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这样既能保证知识教学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2-303.

[2]郭红.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学习的组织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2(59).

[3]晏瑞钰.探讨高中历史教学[J].读写算,2013(1).

[4]邱刚.知识结构化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8(24).

[5]张子超.学习型组织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史教育研究,2011(52).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讨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