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军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高考成功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终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 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科目,对于其他理科科目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怎样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我从若干角度谈谈认识和思考。
一、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结合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得到激发,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一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为了营造活跃的气氛,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进行革新,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最终喜欢上数学。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办法。
1.合作学习是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最好捷径。
教师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创建数学学习小组(6人一组最佳),在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一般而言,数学学习小组的创建需以学生的合作作为基础。针对新的知识点,老师可指导学生在课下完成预习工作,若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则老师可在数学课上进行统一讲解。在课下,数学学习小组的学生可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一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数学学习小组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学习数学,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即使不在数学课堂上,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对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对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来说,数学学习小组的创建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除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外,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分层教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2.分层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困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社会需要。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全面考虑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困生;B层:是学习习惯较好,基础中等,智力一般,基本上能按老师的思路听课的中等生;C层:基础好,反应敏捷,而且解题具有创新思维,数学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的尖子生,进而制定出相应的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把教师的分层教学设想向学生公开,让学生明白这个分层是对他们知识和水平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并说明根据学生情况各层次学生可以变动,进步的可“升级”,退步的应“降级”,消除学生心理不平衡状态,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只有这些转变并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
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對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革新,一方面可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创建,教师就需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使高中数学课堂的结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1.问题意识和提问艺术可以碰撞出火花。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都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自己充分互动,调节氛围,活跃思维,这样学生就会容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出并主动寻求答案,对问题穷追不舍,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提出数学问题,而且能解决数学问题。另外,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使得学生产生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考成功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终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解题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化归、学会迁移、学会创新,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后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事实上,衡量一堂课的成败,提问的多少、学会了多少的解题方法并不是重点,关键之处是所提问题、所教的方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否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善于引导,在授课中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从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将问题难度扩大,从直观形象到虚拟抽象,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将心思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就会在学习中易于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逐步形成通过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