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平
摘 要: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要教好小孩子,首先要自己学会变成“小孩子”,为学生创造温暖、关爱的环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努力实践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治学做人标准,从教人源头上去追求真理,使我们的孩子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在教育了他们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
关键词:陶行知;小学生;理解;引导;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69-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窃以小学为教育之根本”,“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辅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注意力易分散,自制能力差,由于遗传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自身的学习方法,习惯,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困难生”(学困生、心困生、情困生)的帽子一旦戴上,就不大容易摘下。“优等生”往往是老师的骄傲,家长的荣耀,“困难生”则是老师叹烦的料,家长忧心的宝!那么该怎样来引导,教育他们呢?
一、理解——必要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知道儿童的潜力需要,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后才能为小孩除苦造福……”为了更好地教育指导“困难生”,对学生我们不应该抱有成见,应以同情的态度去体验学生的所感所受,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或许有些事在老师心里是微不足道的,而学生非常看重,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移情性的理解他们,多与他们接触,不但是课上,课外也要到他们中间去,真正熟悉了解他们,亲近他们,必要时,多听听各门学科的课,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能多接近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
记得有一位在我心目中上体育课不肯活动,让我有点头痛的学生,在我听了一节数学课后,发觉他的数学是拔尖的,课堂上思维积极,活跃,提出的各种问题令许多老师叹止,一下子,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原来他有他的特长。由于情感的变化,在以后的体育课上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产生了帮助他的责任感,同时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长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冒尖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面面俱到,也允许他们在某些方面薄弱一点,“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在与一位任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换对学生的看法时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这位老师讲,他原来对体育运动队的学生也有看法,学习成绩差,但是,当这位任课老师看了校运会比赛之后,看法也改变了,他说,看到他们在赛场上勇敢顽强,敢于拼搏为集体争荣誉的表现,动了感情,原来他们有不少长处,如果能把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精神引导到学习上,潜力还是很大的。
二、亮点——教育的“契机”
行知先生曾言:“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之外,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美……”对于“困难生”,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其“闪亮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使其亮点更亮,这是转化他们的契机,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创造条件,让同学,家长知道他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这种信任与鼓励,是他们积极向上的一种不可低估的动力,对于他们的过错,要宽容,理解,耐心指导,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一位二年级叫俞某的同学,平时调皮捣蛋,文化成绩一塌糊涂,体育课上“尖头”一个,不遵守课堂纪律,有时还随意去欺负别的同学,一次活动课中,我意外地发现他的侧手翻做得特别好,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奖励了一颗大红花,还让他表演给小朋友们看,他显得很自豪,表演完了,还一本正经地教其他想学的小朋友,我抓住时机,又让他充当了一回“小老师”,他教“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从此,我的课中,少了一个“调皮蛋”,多了一个“小能干”,更为喜人的是,他的文化成绩较以前亦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老师眼里,他不再是“困难生”,而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学生,一个进步中的学生了!
三、交流——有效的“点击”
如果说,“减压”与信任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有效途径,那么情感的培养则是这条途径中坚实的基础。尤其对于“心困生”与“情困生”来说,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能与老师真诚地沟通、交流是他们所向往的,只不过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由,他们“羞涩”了,“胆怯”了,“孤僻”了,……陶行知先生说:“心理学是一切教学方法的根据,要想在教学上求进步,必须在心理上注重实验。”“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此时,我们应当及时地找寻、找准时机,采取聊天、谈心、交流、辅导等形式进行适时的“点击”,努力做到“勤招呼”,日常中遇到自己的学生,微微笑,点点头,亲切地问好,走近学生身边;“勤观察”,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议论什么、思考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走进学生中间;“勤交流”,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拉家常,交流各种思想,揣摩他们的心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个性特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帮助;在学生感到忧虑时,教师给予排解;在学生困惑时,教师给予指点;在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给予安慰和鼓励,为他们健康心境的培养,创设一片优良的沃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新的深处。”如果把问题学生看作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把它挖掘出来,琢去那些掩盖着它本来光辉的杂质,使它重放光芒。“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启发”,对于“困难生”而言,鼓励,赞扬永远比打击,批评有效,而找寻切入点,因势利导是关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