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所“一专多能”型护理骨干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2014-11-12 05:31朱云杰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一专多能战伤野战

朱云杰,吕 丹

军队医院在承担平时战备训练、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战时卫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救援等任务,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适应多样化任务需要,注重加强机动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野战医疗所是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主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执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的重要力量[1]。高技术战争战创伤突发性、多元性、残酷性等特点,对其护理队伍环境适应能力、战伤救护能力、心理干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自2010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野战医疗所护理骨干进行了“一专多能”培训,现将培训方法与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野战医疗所护士(师)50人。现役军人31人,文职人员19人;年龄24~36岁。护士8名,护师38名,主管护师4名,平均护龄分别为5、12、16年;本科42名,大专8名。

1.2 培训内容与方法

1.2.1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能 主要包括洁净手术室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感染预防和控制;野战条件下外科手术组织与实施;手术室基本护理操作技术;手术室仪器的使用与保养;专科手术配合技术等内容。培训时间2周,培训对象以野战病房护士为主,分为两组,分别由麻醉科和急诊手术室承担教学帮带任务。

1.2.2 战伤外科护理技能 主要包括急性失能性组织损伤与修复、清创、抗感染护理;止血与抗休克护理;四肢及血管损伤救治与护理;脊椎损伤救治与护理;颅脑损伤救治与护理;胸部损伤救治与护理;腹部损伤救治与护理;颌面损伤疼痛救治与护理、神经损伤救治与护理;低体温救治与护理等内容。培训时间2周,培训对象以野战手术室护士为主,分为四组,分别由创伤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承担教学帮带任务。

1.2.3 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危机干预相关理论、干预程序与方法,以及心理自我防护等内容。采取理论授课、心理测试与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由医院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教学任务,在战伤外科护理技能培训的同时展开护士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训。

1.3 考核 分为培训前素质摸底考试与培训后综合技能考试两种,分别进行登记,建立跟踪档案。考核内容为救护模拟复合伤患者,采用全程救治护理、分段量化打分方式进行,即伤员到达野战医疗所后,护士要完成复合伤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护理和全程伤员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评定标准:满分100分,≥90分为优秀,75分(含)至89分为合格,<75分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相差明显 野战医疗所50名护士(师)培训后,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好于培训前。见表1。

表1 50名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

2.2 卫勤保障成效性显著 实施护理队伍“一专多能”培训以来,医院参与地方灾害救援、特大事故抢救3次,野战医疗所参加上级演练考核6次,伴随卫勤保障4次,护士参与积极性高涨、技术演练标准、程序运作规范、实际保障到位,成绩突出、表现出色,受到上级机关、地方政府和部队的一致好评。

3 讨论

3.1 开展“一专多能”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背景条件下,其着眼点是适应军队医院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军队医院卫勤保障正从传统意义上的静态体系保障,逐步向参与反恐处突、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领域拓展,向遏制和打赢现代化战争聚力,时间急、伤病杂、环境差、危险大等特点明显[2],给野战救护的速度、效率和方式等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一专多能”培训能较好地锻炼护理队伍的战场适应、快速反应、野战救护和自我防护等能力,能有效缩短平战差距。其落脚点是提高野战救护质量水平。根据以往战争伤亡资料统计,伤员通过量的70% -75%需手术治疗[3],且伤后黄金1h最为关键[4],所以野战医疗所早期救治、急救和部分专科治疗尤为重要。手术室专科与战伤外科护理技能是野战医疗所“一专多能”培训重点,当战时收治批量伤员时,弹性灵活安排手术室和病房护士,既能统筹好病房护理和手术室工作,又能全方位锻炼护士,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其根本点是推进医院护理队伍整体建设。医院护理队伍处在动态建设中,一方面人员不断流动调整,既有科室的横向交流,也有野战医疗所的岗位调整,还有正常的进退去留;另一方面护理队伍的成分在逐步发生变化,现役军人护士、文职护士和聘用护士并存,且比重在继续向文职、聘用护士倾斜。“一专多能”培训能有效普及战时救护知识、提升交叉任职能力、优化护理队伍素质结构、整合军地人才资源,又好又快推进医院护理队伍全面建设、整体提高。

3.2 组织“一专多能”培训的可行性 组织军队医院护士“一专多能”培训,有着积极的客观诱因和内在动因。卫勤保障任务引领是前提,现代战争战伤救护的特点要求军队医院必须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战场特点、熟悉高技术战伤救治的高素质护理队伍,“一专多能”培训是其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牢固熟练的知识技能是支撑,军队医院编制体系改革使护士学历起点、专业素质能力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基础扎实、可塑性强特点凸现,实践证明通过严格、规范的“一专多能”训练能够达到实战救护要求。相对逼真的模拟环境是平台,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例行的演练拉动、营造的实战氛围、批量急诊救治等是“一专多能”培训的有力载体,可以发挥近似实战的平台作用。护理队伍的建设需求是动因,随着军地融合的愈来愈密切,社会化竞争日趋激烈,护理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层次性、持续性受到冲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军队医院正在进行的完善功能布局、拓展任务职能、深化内涵质量建设是护理队伍实施“一专多能”培训的有力保证和内在动因。

3.3 深化“一专多能”培训的局限性 从“一专多能”培训运作实践看,深化培训还有诸多局限。全院护士同时展开培训不符合实际,仅依托野战医疗所、急诊、手术室等骨干科室,规模程度低,普培周期长。人员成分复杂,标准要求难统一,培训对象年龄、护龄、学历、阅历、技能悬殊较大,教学帮带很难执行同一要求,技能评定难以执行一个标准。时间紧内容多,培训仍然局限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模拟演练层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整体提高、系统改观。培训模式单一,多见于轮转代培、交流任职、换岗锻炼等平面形式,纵向没有形成岗位成才、竞争上岗、送校培养、专家带教等立体机制,横向没有走活军地融合、资源共享、保障联动的路子,离形成长效机制、体系协同还有很大差距。

3.4 注重“一专多能”培训的创新性 “一专多能”培训作为一种有益尝试,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注重灵活性,要灵活组织形式,坚持平战结合原则,使日常医疗救治和实战演练协调统一;合理抽组人员,做到护理骨干与普通护士、现役护士与文职护士、野战医疗所与科室护士有序编组、递进循环。把握科学性,培训内容确定要有针对性,突出战伤救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阵地急救五大技术)和专科急救技术;要有超前性,增加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我防护内容,重点学习掌握战伤救护新知识、新技能、新救治方法,加强对核、化、生武器损伤的防治[5]。突出时效性,针对战场情况讯息万变、战伤复杂多样、救治环境恶劣的特点,要及时结合培训进程和人员情绪变化调整节奏,增强培训对象的信心;要善于总结提高,及时梳理归纳经验做法,建立档案,完善数据库,摸索深化培训的方法路子,为持续培训积累经验、提供思路。

[1]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5-6.

[2]罗 旭,姬军生,郭继卫,吴 昊.野战医疗所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8(18):749-751.

[3]尹宗江,霍仲厚,孙 海.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53 -60,185 -187,212.

[4]张亚卓,夏雪莹.战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护理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1(1):74 -75.

[5]程相文,杨碧清,梁碧霞,等.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伤特点与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2,4(增刊):60 -63.

猜你喜欢
一专多能战伤野战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
文化艺术学校要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戏曲人才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小小野战兵
小小野战兵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村(社)干部
关于“西北野战兵团”称谓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