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香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但如何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数学的文化特征,是当下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将谈谈实施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小学数学教育,从还原数学概念的真实生命、绽放数学法则的严谨之美以及彰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深邃这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能够让数学的文化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体现。
一、还原数学概念的真实生命
数学家花了几千年时间才理解无理数,花了300年才理解复数,从一流数学诞生开始花了1000多年才得到负数的概念,又花了1000年才开始对这个概念逐渐接受。从这些实例中不难看出,现今看来非常自然甚至非常简单的数学原理及数学概念都是前人耗费千百年逐渐探索并且实践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数学文化演变及发展的历程,也是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并且感受到的部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然没有必要这么费力让学生理解并且接受一个概念,但是教学中很有必要还原这些概念的真实生命,让学生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才能够让数学的文化特征得以体现。
以《认识负数》的教学过程为例,以往教学中和学生介绍这个概念学生们很难立刻真正理解其含义,理解了也只是当时听明白了,之后又忘了或混淆了。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生命,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正负数的来历,向他们讲述在很久以前欧洲人为了容易区分箱子中看不见的货物的重量,用“+”表示大于规定重量,“-”表示小于规定重量,从而区分各个箱子。这便是正负号最早的来源。这个小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接受,这其中并没有冗长的关于知识的演变及对于知识展开的探究,那些说教对小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实用的。但是通过这些真实的小情节及小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生命,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逐渐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知识中的文化意味。
二、绽放数学法则的严谨之美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数的四则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以及计算公式。这些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今后学好更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契机,同时,这些内容汇集到一起又能够统称为数学法则。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法则的掌握上对学生有三方面要求:首先,学生要能够掌握各种数学法则的推导过程,这是他们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数学规律的基础;其次,学生要能够在解决各类实际数学问题时应用这些数学法则,要能够准确找到相关的法则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最后,学生要能够实现对于不同数学法则间的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训练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时,我在课堂上展开了小游戏。我先让学生写出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及三位数,然后分别找出比这三个数字大的数。很多学生都能够发现,10比最大的一位数大,100比最大的两位数大,1000又要比最大的三位数大,于是,学生对于数的位数与数的大小的关系展开了思考,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正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所在。之后我又给出一组数让他们将这些数按大小排列:374、28、3、44、857、74、9、372、5。首先我会让学生将这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按位数排列,哪些是一位数、哪些是两位数、哪些是三位数,在排列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到,任何一个三位数都比所有的两位数大,任何一个两位数又都比所有的一位数大,就这样,学生终于能够明白位数在决定数的大小时的作用,这也为他们前面的思考找到了答案。
三、彰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深邃
数学方法是指人们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对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知。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某些具体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的观点,再将其运用于数学研究中证明其正确性,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数学知识本身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客观来说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是更有实际意义的,这也是数学文化特征的一种体现。
某次课堂上在教授《加法的交换律》时,我先给学生举出一个实例:25+34+18=25+18+34.接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等号两边是否成立。不少学生都得出等号两边结果是一致的,于是学生总结出“加法的计算中交换数字位置加法的和不变”。经过师生探讨不少学生觉得,只是通过一个算式就得出这个结论好像有些草率,具体应当怎么办呢,学生表示应当让每个同学都来列几个式子,看看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如果这个定律能够普遍适用那么说明这个定律是成立的。就这样,在学生们自己动手验证中最后终于得出交换律是成立的。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于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有了牢固的记忆。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让他们领会到数学中的文化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太多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及数学定律都是前人通过千百年的苦心钻研及探究才得出来的,这个过程不仅是数学文化发展与演变的历程,也是数学知识的价值的一种良好体现。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