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常常为自己的课堂气氛感到纳闷。因为有些时候自己上课时发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讲得慷慨激昂,下课后情绪高涨。但在有些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们没有丝毫听讲的兴趣,开小差与做小动作的情况经常发生,自己讲课也是毫无生气,课后情绪低落。本文对语文课堂巧设问题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巧设 问题 高效
一般来说,教师课前未能做必要准备,在课堂上大多是平铺直叙,毫无张力,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分散。但教师讲课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极强的求知欲,思维也是十分活跃。由此可见,有着充分准备的教师会使学生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抓住“课眼”巧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诗歌都是有着诗眼的,散文也有着文眼,这里的眼就是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眼”在诗歌与散文中起着统摄全篇的作用,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而笔者在此提出“课眼”,教师在教学中要极力挖掘出它,即通过关键性问题能够将学生引到切入点,引到统摄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或者中心词上,使学生能够明白文章的主题思想。
例如《童趣》一课,该篇虽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但是教师如能抓住课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堂文言文课就会非常有趣。笔者在此抓住文章课题,即文章内容进行问题设置:同学们,我们都有过童年,你们每个人童年都有哪些快乐的事情能够分享给大家?今天讲的这篇文言文作者沈复,有着特别的童年时光,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他精选了最精彩的三件童趣写到了本文中。我想大家都会非常有兴趣知道他的有趣故事吧!当笔者讲到这里时,学生们表现出了好奇之情,迫不及待翻开课本,认真思考。最终通过结合注释,找出了文中所讲的三件事情,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积极发言中被炒热。
二、抓住“疑点”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这里说的就是疑点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疑问,并通过疑问去激发学生思考,最终解决疑问是很重要的。为此,笔者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试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疑难问题。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学生学习的疑点。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句话中的‘似乎和‘确凿背离啊?但是笔者如此说是不是有着独特的道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能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习惯性认为文章词句不应该存在错误,这时教师如果不提出来,学生是不会注意这类问题的。由此,针对此疑点,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三、抓住“矛盾处”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发现未知、研究未知、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尤其在儿童时期,这样的需求显得尤其强烈。笔者抓住学生渴求认识未知的心理需求,认真捕捉课文中的矛盾之处,并进行情景提问,激发学生们探究问题的热情,认识未知的欲望。
例如《伤仲永》一课中,在讲到方仲永五岁能诗,但到了二十岁却“泯然众人”时,是什么原因导致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有部分学生认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另一方面,也有学生不赞成责任都应算在其父一人身上。由此,笔者抓住这点矛盾,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总结表示:仲永发生如此大的改变的责任应该是由父母双方以及仲永三者共同承担。最后笔者为此告诫学生,不能因为一点成绩而自傲,应该坚持学习,排除外界干扰,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样,既能够促进课堂学习,也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结语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用以往的平铺直叙式模式,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参考文献:
[1] 文香娟.浅议初中语文课堂巧设提问.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12)
[2] 李文娟.语文课堂巧设提问之我见.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9)
[3] 谢英华.巧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8)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