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摘 要:新课程理念在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在高三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多数学校又回到了书上题海的应试教育中,本文通过对用新课程理念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总结了五个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高中课程改革在吉林省历经7年,新课程理念在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情景设置、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被普遍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高三教學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多数学校又回到了书上题海的应试教育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作业太多了,需要整理的东西太多了,我时间不够啊”的呼救声,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提高高三数学的复习效率,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我在两届高三中尝试了以下复习策略:
一、知识点记忆策略探索与尝试
一轮复习开始前,我针对学生头脑中剩下的都是片段的现状,现宏观地要求学生背诵目录,先背章名,再背子目录各节标题。这就象是绘制地图,学生很清楚自己高三一年要走过的那些路,也可以监测自己到底走到哪了。背诵目录另外的一个收获是,学生发现很多内容是反复的,归纳在一起实际上就六、七块内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消除了学生复习的为难情绪。后微观指的是搭建知识框架图,在每章复习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知识框架图,可以按照知识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照方法分类。由学生自己整理建构,张贴在班级大家进行交流,每班选择最好的一份互相交流,最终确定一份最优的复印后张贴在两个班级的墙上或发给每个同学,同时并用彩笔标记出高频考点。最后回到宏观是思想方法总结,并举典型例题,将各块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二、五分钟小考策略探索与尝试
学生背下来知识点和方法,忘没忘啊?题能不能会做呢?教师必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轮复习阶段我还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测试。一是督促学生切实落实,二是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小考内容为上一节的重点、难点题型,或需要掌握的公式定理内容。开始时每次课结束前我都告诉学生下节我要测试的大致内容是什么,让学生重点去准备,后来就只告诉他们我考查的是这节课的重点,你自己去理解吧,变成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了。
五分钟小考批改反馈也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亲自进行批改。第二阶段我把批改的权利下放给课代表进行,要求用红笔进行批改,批后我要验收,最后要求课代表再布置一道类型题给做错的同学再过关。第三阶段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确定3—4个批改同学,要求实名制批改,我和课代表进行抽查批改情况,如有错批漏批可举报,有奖惩。第四阶段,传递制,这次批的同学指派下一次进行批改的同学,被指派对象是做错了,或者答题不规范的同学。
三、易错题整理策略探索与尝试
错题的再过关在短期内提高了复习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就又忘了又糊涂了,于是错题本就变得必不可少。我要求用红笔改正试卷中的错题,同时保留错误痕迹,对错题的整理,必须整理包括正解及错误原因分析。根据学生习惯不同,有三中错题整理的方法,一是将错题及答案抄在固定的本子上,可以请家长代为整理;二是剪刀加浆糊的模式,将错题剪贴后贴在本子上;三将试卷按时间或类型装订在一起,在试卷最前面加一个目录,目录上有各试卷的编排页码,并且在后面标记错误题目的序号。
对于学生总出错,叫不准的知识,我让学生把相应的知识点写好贴在桌子上;写成纸条放在口袋里,每次掏东西的时候都很新奇地看一遍;发挥同桌的作用,一周询问一次,我也不定期抽查。
四、学生讲解题策略探索与尝试
第一阶段学生模仿我分四步讲解,第一步先说考查的知识点,第二步说如何读题,破题,即找题眼,第三步说解题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步说需要注意的点或事项。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差别,讲题的效果差异很大。第二阶段是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可以去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和同学,个别学生甚至进行了试讲,讲题的效果好了很多,但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下时间,第三阶段学生讲题是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研讨再全班交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讲解并板书,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可以现场提问,小组成员负责解答。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有时候方法不够最佳,或高度不够。第四阶段,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在题目允许的前提下,要求一题多解,解决了方法不佳的问题,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解决高度不够问题,对于典型问题与方法,我在现场提问环节后加了点评环节,学生的点评主要是挑毛病,我的点评是知识的总结提升。第五阶段要包题到户,每个题都有对应的“小先生”,不会的同学可以随时随地去问,发挥了兵教兵的作用。而且在讲题的过程中,给学生们留下照片和视频,激发学生讲题的热情,促使他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整理与讲解。
五、小组内合作策略探索与尝试
学习小组采取自愿结合原则,任务是督促小组成员学习,能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相互间不进行比较,基本以2—3人为一组。例如学习两人小组:夏阳光、杨永震,学习习惯比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他俩每天做三个题并自觉来办公室贴条,即将所做的题目序号贴在我座位玻璃板上,我不定期抽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又例如学习三人小组:杨奎坚、巴懋霖、徐传享,他们三人基础好,但做题速度差异大,杨奎坚做天利38套,巴懋霖做20套,徐传享做12套的试卷的个别题目。但是他们在每套题中遇到的困难会一起探讨完成,实际上最后每个人都相当于完成了60套,这其实就是1+1>2的效应。
连续两届对高三数学提高复习效率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学得扎实有成绩,班级数学平均分都在125分以上,实现了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复习效果的设想,圆梦高考!
参考文献:
[1]刘芳钟启泉.《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国韬 杨雪梅 王淑娟.《现代教育理论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王立海. 《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9期.
[4]应微利.《考试周刊》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