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教育中如何系统的学习国学

2014-11-10 07:09:49王博赵桐
科技资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设置国学

王博 赵桐

摘 要:本文从本科院校国学经典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方面阐述了在本科院校中如何引领学生学好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对其字词、文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炼其思想内涵,用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关键词:国学 国学经典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71-01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增加了国学学习的内容,这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国学首先是对其内容的取舍,笔者认为由于本科教育存在着时间、系别、专业等的限制,可暂时将《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史记》几部典籍作为学习的备选教材。

1 选择这五部经典的原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利用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诞生了无数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名句。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论语》和《孟子》无疑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一部《论语》里面蕴含了太多的知识内容。体现了孔子为政、治学、做人、孝悌等等多方面的思想。直到今天“半部《论语》走天下”仍然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例如:为了防止言行脱节,孔子主张“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说话迟钝一点不要紧,而行动必须敏捷,“敏于事而慎于言”[1]敏锐地发现那些被埋没而导致无法理解的人和事,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说废话和空话。孔子还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的意志锻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绝对做不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的……《孟子》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里面教授给我们的仁、义、礼、智、信也是当代人应该弘扬的美德。

《道德经》是道家的中心学说,全文仅5000余字,但是几乎一个字就涵盖了一个观念,一句话就涵盖有好几个玄妙的意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蕴含的哲学思想却十分深奥。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名家著作,有数十家之多,文字也达到数百万字,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每个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可见此书的魅力之大。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今人处世为人都有很大的意义。

《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记》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展示了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民族的起源、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时的服饰、住宅、生活习俗……都有详细的记载。已经成为今人研究那段历史重要的参考资料。

国学是个庞大繁复的文化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对于非中文系的学生在本科四年中要接受系统的国学教育,笔者认为将上述五部书研读明白即可,由于课时有限,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文字的学习,其次要注意精神的提炼。修读国学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文学素养,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

2 课程设置问题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要注意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影响学生的普通课程的学习。

对中文系的学生要设立文献学类别的课程。国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文献学,国学最重要的内容经、史、子、集都着眼于文献学。文献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考据学、校勘学等等,目前这些课程主要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才有机会接触,主要是中文系的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以及历史系的历史文献学研究生,侧重研究这些专门学问。笔者建议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推动中文系学生系统的学习这些科目。现在有很多高校的中文系开设了国学班,总体来看就业去向很好。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开设《论语》、《孟子》这些课程。教师不应该照搬课本,应该自己提炼两部书里面的内容,将其分类为,仁、劝学、修身、礼、孝悌、为政等多个方面,提炼出对学生有用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开设训诂学课程,使学生对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如果不能开设训诂学的话,教师应该将一些常见的,比较容易混淆的成语,古文的涵义介绍给学生,例如:“颐指气使、高屋建瓴、差强人意、吊民伐罪”?甚至何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词句没有一定的语文修养是说不明白的。理解这些词义有助于外语专业学生在翻译的时候更为准确的表达意思,与对方沟通。

对于理工、艺术类学生则只需学习一些儒家经典即可,向其普及国学的基础知识,品德情操得到陶冶、使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一般高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都会要求学生早自习,那么针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将《论语》、《诗经》等书作为晨读的内容。首先这两本书每个章节的内容比较精短,朗朗上口;其次,内容比较易懂。学生通过诵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再结合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便于加深印象。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社团活动、技艺培养。微型课程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经典,感受国学的魅力。

国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大学生的国学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国学看成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应该注重国学教育的实践意义。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只注重字与文意,更应该提炼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最终达到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阮元.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9.

[2] 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

[3] 邓实.国学讲习记[J].国粹学报,1906(19).

注释

[1] 阮方.《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9.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课程设置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