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吉
摘 要:饮用水安全是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重视,本文先概述国内水资源整体分布情况以及城市与农村供水的现状,并从水源污染、地方性水源病、季节性缺水等方面简要分析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保障饮水安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饮水安全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32-02
人体约60%是由水组成的,水是生命之源,而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经处理但未被污染的地下水[1]。只有安全的水才能满足人们新陈代谢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安全的水才是生命之源,卫生部制定的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及保证率四项指标构成[2],人类疾病80%和水相关,饮用水不洁净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饮用水安全已经变成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也是以民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 饮用水安全现状
1.1 我国水资源处境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4位,但由于人口量多,人均只有23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3]。考虑到国内中西部山区林立难以利用的部分,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约为900 m3,且分布极不均衡,特别是大中城市中,60%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特别严重的占100多个[4],水资源问题积极恶劣。
1.2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
城市用水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供水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在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其特点主要有三:首先,缺水城市数量和缺水程度均稳步上升;其次,城市水源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氨氮、耗氧量等数据明显超标;最后,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均正在计划施行或者已经兴建调水工程。以上均反映了城市安全供水的困难程度越来越大。农村用水方面,虽然国家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力度,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供水水平总体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依然很严峻。按照2004发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5],以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不低于每人每天50 L、人力取水往返时问≤10分钟以及供水保证率≥95%四项为观测指标,任何一项不达标即为不安全。据全国性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6],仍有2.2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24%,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1.73亿人。
2 饮用水安全的主要问题
饮用水中有机污、病原菌、重金属以及氟等化学物质超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其受水源水质、与水源水质相匹配的处理工艺和卫生的供水系统三方面决定,国内城市供水以常规水处理工艺和液氯消毒为主,去污效果差且液氯消毒副作用不少,加上配水管道老化,严重制约了饮用水的安全性。而农村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消毒和水质检测设备,甚至不少地区仍然直接饮用水源水,供水设施落后,结果导致农民将含有细菌、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的水摄入体内而影响身体健康。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7],全国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污水排放入河量531亿m3,导致Ⅳ类和劣于Ⅳ类河长比例占36%;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劣于Ⅲ类水的面积占61%;饮用水源地质断面903个,污染率为81%,重金属超标占比36%,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且从形势上看,没有好转的趋势。
在前述1.73亿水质不安全的农村人口中[8],氟砷超标4370万人,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7080万人,铁、锰超标的有3410万人。饮用水源污染易导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而患病,如高氟水导致氟斑牙、骨质疏松、瘫痪,这些都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患者本人也承受巨大痛苦,高砷水导致皮肤癌及内脏器官癌变,癌症发病率也高居不下,还有一些细菌污染的地区甚至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等。如水中有血吸虫而感染血吸虫病,以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9]。部分地区由于供水设施缺乏,正常时,直接从河道、浅井取水饮用,季节性干旱时,需要远距离拉水或买水,水源保证率低下,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经济法治,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而气候的变化导致河水减少,均引起一些地区的缺水程度逐渐加重。
3 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对策
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应该由政府提供保障,目前,缺水现象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0],要改善缺水的现状,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保证实施,首先加强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力度,在科学论证后,从源头治理和改进自来水净化处理等措施逐级推动,以从从根本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
按照《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11],进一步加大解决饮水问题的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以降氟砷、治理污染水源和优先解决严重缺水地区为基础。中央和各级政府均应继续扩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对于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的可有国家补充或引进社会资本,特别是中西部缺水地区要重点扶持,并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地区的缺水问题,饮用水工程应全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行政领导责任制,并逐级落实到人,结合实际对于要害工程项目实行终身责任制。
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充分征求国土、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各司其职,为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下达以及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对于已经运行的饮用水设施,应尽快完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其中的隐患,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分别制适宜的水质检验和监测流程标准,并要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等[12]。目前国内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监管法规相对分散,存在于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人人可管而人人不管”的局面,影响监管效果。故国家层面应加强饮用水立法,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饮用水法。且国内《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时间长达20年,已经不太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有机化合物和农药的标准已经相对落后,相关部门应重新制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指标限值,保证饮用水安全。
总之,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保证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袁春生,刘琼,温珍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人民珠江,2013,18(3):163-165.
[2] 雷刚,崔彩贤,田义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5):1481-1482.
[3]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1,9(22):127-128.
[4] 王晓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22):127-131.
[5] 蓝楠.关注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J].环境保护,2011,11(2):126-130.
[6] 张成立.论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J].农村经济,2012,39(5):330-332.
[7] 吕亚荣.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J].生态环境,2012,35(1):32-35.
[8] 张辉.地带性人群坤中毒的环境背景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地质论评[J].人民珠江,2010,4(10):443-448.
[9] 周怀东.彭文启中国地表术水质评价[J].中国水利术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2(4):255-264.
[10] 吴兆清.含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13.19(2):38-42.
[11] 陈明玉.膜燕馏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研究进展[J].盐业与化工,2009,35(6):18-21.
[12] 扬庀.贸光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12(3):11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