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分析及过程控制

2014-11-10 23:56冯霄剑
科技资讯 2014年15期
关键词:过程控制安全管理煤矿

冯霄剑

摘 要:我国是煤炭大国,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属于井工开采,会面临较多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问题,这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危险源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同时,就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过程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事故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35-01

我国是煤炭大国,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属于井工开采,会面临较多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问题,这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要有效地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那么就必须对事故产生的规律和机理予以掌握,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这样才可以将事故真正控制。本文就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及过程控制进行探讨。

1 煤矿危险源的特点

(1)危险源拥有不可抗力。据统计,常规工业中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通常不会超过2%;但煤矿却不然,其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有火灾、粉尘、水害、顶板、瓦斯五类,这五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占到10%~30%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

(2)煤矿安全投入需求大。煤矿安全项目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如施工一条巷道的费用、煤矿系统改造费用、配备煤矿六大系统设备费用等都需要千万以上的资金。

(3)有些危险源是技术层面难以消除风险的。从目前来看,有相当一些煤矿危险源是很难依靠现有技术条件来克服、消除的,如煤层瓦斯突出、井下空间受限等问题。

(4)煤矿分布广、数量多。煤矿环境条件复杂、设备多、人员多,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危险源数量多,这些危险源会存在于很多地方,如尚未揭露的采区、采空区、现有的井下空间和井下场所、井田周边、上下岩层,甚至还有一些是隐含不见的。

(5)煤矿控制技术要求高。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局限和煤矿井下空间受限,煤矿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条件相对苛刻,如煤矿设备保护动作要求、顶板支护设备的性能要求和结构、电气的防爆要求等都要远远高于常规工业企业的要求。

2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2.1 煤矿事故机理分析

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同时满足三要素——“受体、致害物、起因物”。受体是指受到致害物作用、且暴露于致害物的人员、物体和环境;致害物是直接作用于受体,让受体中毒或者遭到伤害的物质或物体;起因物是促成致害物失效、且创造事故条件的物质基础。事故三要素基于危险源辨识角度来看,本质上都是危险源,其中受体是自身的危险源,受体的危险源是致害物,受体和致害物的危险源是起因物,事故三要素顺序作用下就会产生煤矿事故其机理为“起因物→致害物→受体”。对煤矿事故三要素进行严格区分会对煤矿安全技术应用和选择起到直接地影响,极为重要。例如煤矿瓦斯事故,通风稀释和减少是主要控制矿井瓦斯的技术,瓦斯抽排放是主要控制起因物煤层瓦斯的技术。

2.2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对于国内外诸多的煤矿事故特点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煤矿事故总是与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煤矿管理体制、所在地域、煤矿所有制形式、生产管理水平、建设起点、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煤矿安全都间接或者直接造成影响。

3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的灵魂就是:在工作期间,监督人员应该时刻监督着井下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监督施工环境,杜绝违章作业,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未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控制事故和伤亡,“安全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是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过程控制的根本原则。

(1)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应该由专人负责。

质安员应该在每个采煤班组里面专职设置,他主要负责施工期间该班组的各种安全监督工作,包括监督违章作业、环境安全等,对矿领导负责,由矿领导直接指挥,代替矿领导来直接在班组里面行使安全生产权利。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能够在“矿安全标准”的杠杆下顺利作业。

(2)制订安全效益工资制度。

工人工资结算时应该将施工中的安全系数列进去。工资核算计算公式:工人工资 =安全系数×安全工资+70%×进尺工资。其中,安全系数包括环境安全、违章作业等,是多个方面的总和。

(3)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①不安全行为控制规定目的主要在于对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消除,重点规定煤矿人员行为控制、医疗健康保护、知识培训、人员意识、选择招聘等。

②运行控制规定目的主要在于对环和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消除,重点规定煤矿井下环境因素和典型生产系统(如“采、掘、机、运、通”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控制要求。

③风险管理流程是煤矿实施风险过程控制的重要前提,重点规定煤矿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划、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的要求、方法和流程。

④绩效评价与改进的主要在于能够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供依据,重点规定煤矿达到现场安全条件改进的程度、完成目标指标、务必要按时开展安全管理绩效监测。

⑤三级监督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对煤矿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进行深化,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完善,重点规定煤矿管理评审、体系审核、安全检查的要求。

⑥安全方针规定煤矿安全管理的宗旨和方向,明确煤矿安全管理愿景和战略,以及持续改进的愿望,统领煤矿安全管理的价值观。

4 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较为严峻,也较为重要的事宜,危险源管控难度相对较大,煤矿事故致因相对复杂,会受到内外客观条件严重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爱,闫利霞.浅谈我国煤矿事故致因理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2):110-114.

[2] 梁艳.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3):134-136.

[3] 赵殷瑶,赵彦,王晓云.煤矿安全事故致因调研探讨[J].中国煤炭,2011(4):109-113.

[4] 丁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J].煤矿安全,2011(5):120-124.

[5] 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5):198-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控制安全管理煤矿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