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4-11-10 16:28崔格菲
中国经贸 2014年17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控制点流程

崔格菲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企业处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经济业务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适应市场不断的变化,企业必须通过不断优化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的外部开拓和稳定市场,这是企业利润的根本来源。与此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同样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恰恰是内部控制的意义之所在。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内企业财务丑闻,导致安然、世通等行业巨头分崩离析,纷纷倒下,不仅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且由此催生了美国的SOX法案和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颁布实施。在这一系列的世界经济环境影响下,我国财政部也先后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的制度,旨在构建一个全国性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些规范制度的实施对中国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有了实质性推动。

由此不难看出,加快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配合国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的管理,更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理念的提升。具体而言,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我国,由于市场化进程较晚,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外延越来越接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及时的发现和预防风险,并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组织结构、资本运作、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而内部控制恰好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完整解决方案。然而从企业决策层的角度出发,有效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判断决策的正确性并相应的做出调整和提出管理意见。所以决策层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确定职责分工,管理生产流程和审批程序,利用这样的一个手段来制定管理政策,确保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解析

内部控制制度的一般定义指的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舞弊行为的出现,企业必须规范生产经营的流程,对各方面的活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减少风险,保护企业利益的目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按照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按照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员工的责任和权限建立的岗位说明、责任流程和组织机构;为了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传递和反馈,经监理的报告制度和组织机构。概括其内容,内部控制是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进而形成一套控制方法和程序,并不断的完善规范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对于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系列制度,程序及组织结构方法,通过执行这些制度、程序和组织结构方法,可以使公司在外部条件未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达到经营目标。外部条件,是指不能为企业所影响或预计的环境条件,如突然发生的全球性灾害等。内部控制制度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所有行为。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架解析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内容,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构架进行简单解析,作为一个现代的成熟企业,其职能可以被分为两大方面: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这两个职能,内控制度也分为两种: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正常运作的内控制度,和能够帮助企业拓展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内控制度。

为了实现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职能,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实现五个主要目标:(1)利润:所有企业内控制度都是为直接或間接的增加企业的盈利设立的;(2)安全:保证企业的安全,在外部条件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保证企业按预先设定的计划运行;(3)信息充足及时:保证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有利于管理层对公司的运作和控制;(4)资本充足/现金流量:综合使用经营和非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出现资不抵债或不能支付的可能;(5)合法:公司的所有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致引起法律上的纠纷。

关键控制点:指关键的内部控制行为,保证这些内部控制行为被正确采用并持续使用,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可以实现;流程图:是描述内部控制行为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经营活动整个过程用图表形式描述,并对关键控制点着重说明的一种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层次的范围,主要是管理控制、人力资源、监管控制和内部审计。第二个方面是执行性的范围,具体内容涵盖:融资和报告的内容、采购及供应商的管理、生产及物资的管理、销售管理、费用支出管理、物资包括工程项目的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并购的管理。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流程设计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过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将整个流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并选出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第二,对设计完成的流程的各项指标包括名称、内容、标准进行评估审核,检验所包括流程的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价,具体的步骤是:(1)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分解,(2)控制目标分析,(3)风险评估与流程分析,(4)控制点设计,(5)关键控制点选择,(6)内部控制评价设计,(7)撰写评价与改进报告。

1.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分解。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想实现对其健全性和合理性设计首先要将这个体系进行分解。分解的依据是按层次进行分解,如前所说的,内部控制系统划分为高层次和执行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内部作进一步分解,既要保证各个分解后的部分在功能上的完整性,同时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也要能够的得到较好的体现。按照这种方法分解,在管理层面形成若干核心业务流程,在执行层面涉及到若干相互衔接的作业,共同构成了核心流程的子流程。

2.对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控制目标分析。控制目标分析首先需要确立该部分控制的总体目标,然后把总体目标再做下一层次的分解,直至可对控制点设计发挥直接指导作用为止,同时也就表示最终的分目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设计出若干控制点以支持该项分目标的实现。

3.风险评估与流程分析。在控制目标体系建立的前提下,对控制体系中的各项分目标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正是设置控制点的重要依据。流程的分析则是理清流程存在的环节,并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涉及的部门岗位和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最终有利于找出环节之间的衔接方式和职权归属。而控制过程中的风险正是来源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源和信息支持上的缺陷以及职责归属不清所帶来的漏洞。

4.控制点的设计。此流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内部控制设计原则,同时依据企业环境和管理要求设计各控制点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控制点的设计主要包括六种类型:第一,岗位牵制,主要是岗位分离和岗位轮换;第二,授权,对业务的决策权和审批权授予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第三,信息沟通,确保信息能够完整有效及时的传递;第四,检查监督,确保监督部门的独立性;第五,记录完整严密的记录系统可以防止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第六,考核,是对内部控制效果的直接控制手段。

5.关键点的选择。此流程对于关键控制点的甄选原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首先,将所有控制点按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性排序,并在这样的排序中分出类别,把最重要的一类选为关键控制点;其次,平衡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避免出现有的环节有若干,而有的环节一个关键控制点都没有;最后,将所有列出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它们能够较高程度的保障该环节控制目标的实现。

6.内部控制评价设计。首先是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指标的设计其实应该与关键控制点存在对应的关系。然后确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和权重,尽量平衡各个环节的指标参数,最后进行指标的数据收集、评价和分值汇总,汇总出包括每个子流程在内的总的内部控制流程的评价,并进行评估。

7.撰写评价与改进报告。在上一步流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对整体内部控制的评分以及流程和单项指标的评分。然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做出详尽的阐述,最终初步确定改善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进度。

五、结论

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能维护资产安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顺利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最后,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管理层的组织下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货币资金环节,生产销售环节,投融资环节等等,还涉及到企业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实现企业品牌的塑造,形成无形的企业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控制点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全方位管理方法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