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昱 于龙
摘 要: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77-02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含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并表达着一定价值观和人生信念[1]。责任感是在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责任感则是个体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表现,并促使个体内心溢发的状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个体面对突发的社会事件时会理性思考。从德育的角度,责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我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情况的判断[2]。责任感教育关系个人道德情感的培养,并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人的价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并反映人类的本质属性,“个体只有认识到社会客观要求和需求,才能使自己在这些需求中发挥效能最大化,提高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2]。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社会、国家深厚情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施行社会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正确处理个人利于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
伴随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打破载体依赖性,呈现多元化的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平台,占据着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兴信息交流工具的出现,方便快捷地沟通,突破地区限制,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网络上的社会不良信息充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杜维彦、解晓兴等在对四川某高校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的,81.2%的大学生要做社会公德的守护者和引领者;63.1%学生对国家的兴亡存在忧患意识”[4]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消极的表现,“6.4%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其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强;60.7%的同学努力学习是为了以后找一个收入可观、体面的工作”[3]。陈婷、王彬等在对广州705名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调查发现,“近75%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途,仅仅25.3%的同学认为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入党的自己思想有求进步的真实表现,是对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心體现。”[4]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都认为自身有社会责任,但是遇到与其个人利益冲突时,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和家庭因素
许振华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与社会转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存在很大的关系。”[5]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个体为满足自我利益实现,不惜牺牲公共利益,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近些年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备品。同时,手机上网功能业务日益兴起,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开辟新的渠道。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给予人类巨大的便利,丰富了其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大量负面信息强烈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成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例如,在大学校园中,存在一个群体,依靠网络游戏消磨生活,荒废学业,退学、考试作弊、心理出现扭曲等为题比比皆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迷失方向。在沟通方面,原始的沟通方式发回的作用越来越小,被网络互动取代,值得社会重点关注。大学生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以及教育者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
张兰君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6]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密交流,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的学生有着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任老师,教会他们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时还负责孩子的道德培养。因此,家长的社会责任水平及行为表现,直接制约并作用孩子的社会责任,家庭给予他们健康成长的道德责任环境。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交流,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们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各不相同,生活摩擦随之而来。一方面,有些学生因来自乡村、家庭困难而自卑;另一方面,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学生片面认为钱和权利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万能钥匙,缺少对他人的尊重,导致同学之间矛盾频发。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决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程度。正如刘海涛、郑雪等学者所讨论的,“民主的教养方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高;放任的教养方式,社会责任感水平低。”[7]
2.学校教育因素
近年,中小学的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德育教育的缺失,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等考试作为重要的杠杆,应试作为主要教育现象普遍存在。高等院校作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基地,应具备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功能。然而,面对观念新潮、情感丰富的大学生,原有的教育方式已经几近失效,不能起到本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责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与学校的责任教育滞后有关。刘庆东认为,“受到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将实用价值明显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优先开设,忽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培养,导致学生过分追求个人价值。”[8]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责任教育培养出现真空。
我们应当认识到:现代大学教育不是狭窄的课程教育,而是责任素质的教育。“大学的本质要求他们不能将其作为职业的训练场,要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学生。”[9]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滞后问题凸显,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提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社会责任教育是关系民族兴亡、社会进步的关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教育者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唤醒大学校园“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探索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秀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5):228-231.
[2]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07-110.
[3]杜维彦,解晓兴.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1):128-131.
[4]陈婷,王彬,李书宁.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基于对广州市705名大学生的调查[J].青年探索,2008(6):23-31.
[5]许振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09,(4):132-135.
[6]张兰君,杨兆兰,马武玲.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与父母教养方式——军校与地方院校大学生比较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2):24-26.
[7]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5-39.
[8]刘庆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5):29-30.
[9]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