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妮
摘 要:“熟能成巧”对于口译者来说是十分适用的。口译者的天赋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也要基于大量的对于不同过程进行的自动反应。这些自动反应包括一些特定的话语重现因素,如问候语和结束语,问候表述或者过渡用语,这些都要进行多次的练习,这样的话它们就不会对于口译者的集中力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做记录也一直被认为是对于口译者记忆效果的一种协助,这种行为也应该尽可能地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以防止成为妨碍口译过程的障碍。当口译者在理解过程以外还想对所做的记录或笔记的顺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意味着他要同时完成两种复杂的任务,这在Baddeley看来是无法成功的。
关键词:口译;记忆力;口译模式;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16-02
很少有探讨口译过程的论文,无论是在研究逐句翻译还是同声传译中,都没有论文深入地对任何一种记忆方式进行探讨过。即使是对于那些认为口译是一项很神秘工作的门外汉们,也会明白,在译者将听到的一种语言,自然而然地再加工成另一种语言的这一翻译过程中,译者记忆的能力是有参与其中的。在这篇文章中会涉及记忆的多种任务,以及其在口译中的特点。对于记忆的作用会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会将重点放在分析工作记忆的方面,工作记忆对于口译过程至关重要。文中会简单描述记忆因素在不同模式下对口译所起的影响,证明认知心理的研究结果对于口译所起的作用。
一、记忆
1.Atkinson和Shiffrin的记忆模式
“记忆”是什么或者说它是如何工作的是很难说明的。关于这一主题存在大量的理论和模式,所有的这些都存在一点共性,即所谓的多重记忆模式。这一理论的基础在于,要接受记忆是由多种成分所构成的[1]。Atkinson和Shiffrin所提出的这一常用的记忆模式涉及三种记忆种类,它们互相之间又存在联系。这三种类型分别为感知记忆或者超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对于感知记忆来说,大脑会在一瞬间将所有发生的刺激点储存下来,以备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通过将信息保存了一段时间之后,当这段信息发生物理存在效果的时候,人的感觉对于信息的保留就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即使这种感觉会受到打扰,比如眨一下眼皮会对视觉信息产生干扰。在这段短时间内,信息会以再认的方式在大脑中被检查,也就是在原有的已经存在的知识结构之上将信息进行选择。被选择下来的信息会进入到下一阶段,即短时记忆阶段。在这一阶段,这些有意的被感觉记录下来的信息会在特定的一段时间之内被储存下来,直到进入到长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容量会被限制于大概七个信息单位或者信息部分中,而这些部分也是大小不一的。这种信息部分可以是一个不懂的单词,也可以是较早时间段中被完整背诵下来的一首诗。不是所有被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都会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有些信息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干扰而消失。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会长久地保存下来,理论上来说会是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信息。它包括了我们所有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知识,是从感知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转移过来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从语音学的层面上被存储下来。长时记忆也被分派到三种不同的系统中,这三种系统相互联系。如果人们把下面三个问题相联系,也就能够理解这三种系统的工作任务了。插入性的记忆要想回答“我上次是什么时候骑的自行车?”这个问题的话,“什么是自行车?”这一信息是储存于语义记忆中的。最后的出现的程序记忆会包含信息“人们是如何骑自行车的?”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属于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2.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式
上文所描述的三种记忆储存模式主要是描述对于知识存储的过程,但却没有对日常的大脑认知活动,如计算或语言理解的过程做出详尽的描述。由于长时记忆这一概念对于描绘大脑的这些行为来说过于简单,因此Baddeley发展出了工作记忆这一理论。在这一短时储存和加工信息的系统中还存在三个分系统[2],集中处理,语音环和空间视觉模块。
不管是语音环还是空间视觉模块都是辅助系统,都是集中处理的下属环节。语音环主要是储存语音信息。因为这种通常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语音环系统会对这种信息进行循环,以备将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语音环的另一任务是,将非语音表述的信息,如阅读的文章或图片进行声音形式的编码,这样就能使信息进行下一步的使用。空间视觉模块主要是负责视觉和空间方面的信息。它也能将语音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到那时这种辅助系统对于语音处理和口译的幫助意义不大。
集中处理系统是工作记忆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组成部分。它的详细的任务还没有被完全的研究透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集中处理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承担了中控的功能。它不仅控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交换,也负责调控记忆中的其他部分,特别是长时记忆。此外它的任务还包括对信息的处理和储存。集中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它的效率取决于它必须同时处理多少个任务。这其中要区分两种任务,易处理的或者说自动的行为会受控于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受到特定的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比如人们进入一辆汽车中,“驾驶模式”就会启动,一些行为如操纵,刹车和换挡都包括其中。因为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因此它们是不会要求集中处理的能力的。这一认识对于口译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比如如果在每句话语中都会出现特定的标准因素,如问候语,过渡用语或者空洞的结束语,那么通过经常的练习之后就会具有很强的自动性,那么这些过程也不会对集中处理系统造成任何负担。它的能力是用来处理未知的信息,如生僻词或者内容复杂的事实。如果遇到了不熟悉的刺激或者本来熟悉的模式被始料未及的结果所打断,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启动上层的监控系统,以调控这一行为,并且能够解决或克制这一特定的模式。通过将这两种系统相结合能够保证有效的信息处理以及对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调控。
二、记忆在不同口译模式中的参与
我们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口译过程?或者更准确地提问,我们如何能够一方面对于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口译过程给予帮助,另一方面又能最大化地发挥记忆在口译过程中的作用,并且相应的进行训练?下文将会呈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对于记忆的定义,以及定义其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1.Daniel Gile的“努力模式”
Daniel Gile在他的“努力模式”中主要描述了同声传译,他将这一口译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倾听和分析,接着是话语创作,最后是记忆储存。在第一阶段中涉及对于话语篇章的感知与理解。在第二步是口译员将感知到的并且已经理解的话语以新的语言形式呈现于目的语中。当信息在接受后没有直接重现,而是暂时保留的时候,记忆就要一直处于开启的状态。这种情况可能发生是因为口译员希望对于接下来的信息进行更好地了解或者是基于原语和目的语之间基本的语法区别,比如因为德语的动词往往位于句中的最后一位,这与其他大多数语言都是不同的[3]。
2.口译和理解——Danica Seleskovitch
Seleskovitch早已将记忆和理解过程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主要在逐句翻译中得以体现。Seleskovitch认为,我们只有对于之前理解的信息才会加以记忆。同时一份表述会被分割成具体的话语部分,这些部分是不必被储存的,因为在转换到目的语的过程中会呈现延迟的状态。Seleskovitch指出,在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如果信息不会长期被使用的时候,那么它只会短时地呈现自动生成的状态。逐句翻译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惊人的记忆力或者将对方所叙述的内容尽可量地做逐词的记录,而是要求口译员必须理解話语的意义。
3.记忆效果和理解深度——WladimirKutz
Kutz在他的理论中基于记忆效果和理解的关系指出了逐句翻译中的记忆技巧,他承接了Baddeley的工作记忆这一概念。但是不是严格地在认知心理学的意义范畴之内进行阐释,而是随着口译的过程而延伸的短时记忆。他的研究重点没有放在记忆的工作方式上,而是更多地重视在逐句翻译中对于理解意义的同意重现。
三、结语
在所有对于信息处理的分析中都认为人们在翻译中的能力也就是集中力是有限的。这一事实是从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式理论中所得出的。我们不可能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的任务,当然也是指标准很高的任务。此外集中力的能力范畴可以通过练习来加以拓宽。
口译者对于工作记忆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在不同的翻译理论中达到了共识。对于译者在遇到不熟悉的信息和行为过程时所提出的记忆能力的要求要远高于熟悉的内容。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翻译行为过程和外语标准词汇对于口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能使口译者很好地理解新出现的信息。广博的世界知识或者情景信息能够减轻口译者的工作量。一些影响理解程度的因素,比如能被人感知到的噪音,是应该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的,口译者的知识基础,模式认知以及积极的记忆是其在信息加工处理中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Gathercole, Susan E. und Baddeley, Alan D.: Working Memory and Language. Hove, U.K., 1993:1-23.
[2]Kalina,Sylvia:Strategische Prozesse beim Dolmetschen: theo-
retische Grundlagen, empirische Fallstudien,didaktische Kon-
sequenzen[M]. Tü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1998.
[3]Kurz, Ingrid: Simultandolmetschen als Gegenstand der inter-
disziplin?覿ren Forschung[M].Wien: WUV-Universit?覿tsverlag, 1996: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