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聪毅等
摘 要: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和影响因素的现状,为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保定市和邢台市地区6个农村共445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态度、相关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居民的知识得分为6.78,行为得分为3.78;总体及格率分别为71.9%和16.2%。不同人口学特征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行为得分情况不同,高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知识得分较低。结论 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维权意识缺乏,获取相关知识的需求迫切,相关部门应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农村居民 食品安全 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30-02
食品安全问题是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食品安全中起着“把好最后一道关”的重要作用[1]。由于农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2],为其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而农村居民身体素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于2013年4月对河北省某农村居民进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按照地理分布状况,分别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和邢台市三个地区的2个农村,共计6个农村作为抽样单位,分别抽取80名18~60周岁的城镇居民总计48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态度、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四个部分。食品安全知识对其中5个问题赋分,满分12分;食品安全行为题对其中6个问题赋分,满分12分;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及格标准:<6分为不及格,≥6分为及格,以评价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法进行调查问卷的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45份,合格率92.7%。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93±11.493岁,其中男性211人(47.4%),女性234人(52.6%),具体人口学特征详见表1。
2.2 食品安全知识
2.2.1 食品安全知识及格率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445名农村居民7道题的平均得分为6.78分(满分12分),总及格率为71.9%,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及格率有统计学差异,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较低的调查对象及格率较低。见表1。
2.2.2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知识关注情况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31.0%从未关注过,57.1%偶尔看有关新闻,仅11.9%经常关注。对具体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三鹿奶粉(98.0%),地沟油(89.9%),而对一滴香、二噁英、毒血旺等知晓率均小于10%。
2.3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40.2%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做的食品就一定安全,55.1%对驰名商标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怀疑;对不同食品安全问题态度的应答率,排在首位的分别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制假造假(27.6%),最大的问题食品是食用油(28.2%),存在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是批发零售(36.0%),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家利欲熏心(39.7%)。
2.4 食品安全行为
2.4.1 食品安全行为及格率
调研对象的食品安全行为的平均分为3.78,总体及格率仅16.2%。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居民的行为得分及格情况均无影响(P>0.05)。见表1。
2.4.2 调查对象相关行为
调查对象中仅2%能够做切菜案板生熟分开,86.3%在盛装直接食用的食物时用塑料袋。42.9%的调查对象的购买场所为小卖部,36.7%路边集市,去大型超市购买食品的仅占19.6%。对包装上食品成分及生产日期关注情况:42.7%购买时必看,37.3%偶尔看,20.0%从不看。购买了“问题食品”后的处理方式:30.3%居民自认倒霉,30.1%丢掉不吃。
3 讨论
3.1 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受不同人口学特征影响,知识-行为不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人口学特征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行为得分情况不同,高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知识得分较低,与董晓梅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与农民健康意识低、接触信息途径少、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因此,高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应该是当地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重点人群。河北省农村居民(16.2%)的食品安全行为及格率远低于知识及格率(71.9%),说明农村居民的知-行不一致,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因此在对广大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知-行统一。
3.2 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维权意识亟待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仅停留在常曝光的相关报道中[6],但仍有不常关注且危害较大的知识。农村居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重视食品的安全质量及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要针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现实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7-8]。
3.3 建议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增加食品监管力度
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特别需要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案和传播策略。同时食品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尝试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原则中实施风险管理原则和信息公开透明原则[9-10]。对不合格食品严格处置,净化食品环境,保障农村居民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韩希军,董玉.关于对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齐鲁药事, 2010,29(2):72-74.
[2] 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12,7(33):397-399.
[3] 李国霖.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第一威胁[N].证券市场周刊,2011-3-28.
[4] 董晓梅,何志佳,麦承罡,等.广州市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78-584.
[5] 李建富,邢广杰,贾建平,等.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信行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0):18-19.
[6] 王新甫,王永中.枣庄市部分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82-183.
[7] 沈丽.深圳市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 37(13):21-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编写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9] FAO/WHO,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FAO.Rome.2000.
[10] 苏华,赵忠厚,高志军,等.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6):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