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2014-11-05 10:31胡红斌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德宏州

胡红斌

摘 要: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政策制度、民族差异等因素影响,德宏州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这种梯度差距因素,也综合折射到农村土地流转上,从而不同县市土地流转速度、流转方式、农户流转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剖析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建立农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推动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德宏州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24-06

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政策制度、民族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德宏州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这种梯度差距因素,也综合折射到农村土地流转上,从而不同县市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速度、流转方式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形成明显差异。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剖析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运用主成分与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地流转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德宏州农地流转步伐,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

(一)土地流转速度日益加快

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数量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呈上升趋势,土地流转速度日趋加快。2013年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39 808亩,土地流转率达8.76%,比2006年增长6.05个百分点。从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域之间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有差异。总体而言,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转移力度较大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较快,土地流转率较高。2011—2013年间,国家级贫困县梁河,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流转速度较快,土地流转率从2010年的7.03%上升至2011年的13.70%、2012年的16.29 %、2013年的10.65%;瑞丽市由于城镇化速度较快,且受瑞丽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推动,2013年土地流转率达到18.58%;州府所在地芒市2011年、2012年分别达到12.56%和10.63%。而盈江县受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地流转速度趋缓,土地流转率从2010年的14.64%下降至5.4%,减少了9.24个百分点(见表1)。

(二)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

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灵活多样,以转包、出租为主,2013年两种形式的流转面积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90.14%,比2010年提高了9.54个百分点。从区域范围看,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形式县域间有差异。2010年盈江县、梁河县土地转包占土地流转总量的比重超过40%,而陇川只达到10.76%,芒市只达到13.8%;瑞丽市、芒市出租的比重分别达到75.12%和82.84%。2013年,全州土地转包占土地流转总量的比重为17.88%,出租的比重达到72.15%;盈江县、瑞丽市出租的比重分别达到97.88%和87.9%(见表2)。这充分说明了转包、出租形式是德宏州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2010年以来,德宏州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切实保护农民享受合法土地权益,各县市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尝试土地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新模式。2013年末,以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13 785亩的农村土地流转,约占德宏州土地流转总面积的9.86%。

(三)土地流转主体渐趋多元化

德宏州农村土地流出方多为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或劳动力较少家庭,因无法保证农地正常生产而流转;而土地流入方多为有技术、有积蓄的返乡就业者,有强烈意愿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或农技专家。农村土地流转由初期农户之间的相互流转逐步发展到向有实力的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投资主体流转。统计显示,农户自发流转仍是目前德宏州土地流转的主流。2013年流转土地流入农业领域的占86.67%,比2010年增长了2.45个百分点。其中,流入农户占65.41%,流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占21.26%,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4.41个百分点和增加6.86个百分点(见表3)。从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域土地流转去向有差异。瑞丽市、芒市、陇川县土地流入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速度加快、比重增大,位居第一、二、三位,分别占土地流入总量的31.23%、28.55%、22.41%;而梁河、盈江两县土地流入仍以专业农户为主,分别占土地流入总量的98.52%、84.24%。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参与种植咖啡、烟草、石斛等经济作物,或从事蛋禽、水牛等生态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村大宗土地需求增多,加快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提高了土地流转的集聚程度。

(四)土地流转规范化程度不高

统计显示,2013年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签订流转合同18 873份,流转合同面积96 537亩,占流转面积的69.05%,比2010年增长7.59个百分点,这说明了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改进。从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度看,有相当部分的农户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2010—2013年间,以口头协议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合同份数,分别为7 270份、7 359份、10 710份、10 703份,分别占当年耕地流转合同的53.73%、38.41%、59.58%、57.63%。这反映出以亲戚、熟人为主的口头协议,仍是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调查发现,农户倾向选择自由流转形式,这体现了农户自身的经济合理性,也反映了农民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从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域农户间土地流转随意性大,易产生矛盾纠纷。 2013年除陇川县有组织地实施土地流转,99.69%的流转订立了规范化的书面协议。梁河、瑞丽、芒市、盈江四县(市),以口头协议达成的土地流转,分别占90.72%、51.16%、44.78%、42.7%(见表4)。这也充分反映出,以口头协议为主的农地流转模式,在德宏各县市农村仍占有较大比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农民对农地流转政策了解少,流转风险意识较低,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行为不规范。而农地自由流转具有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土地纠纷,最终影响土地流转整体效益,因此,政府加以一定的政策引导是有必要的。endprint

(五)土地流转用途以种粮为主

德宏州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甘蔗、茶叶、咖啡、坚果、柠檬等作物,土地流转用途由单一、传统性种植向多样、经济型种植转变。2013年流转用于种粮面积63 354亩、用于效益农业生产76 454亩,分别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5.32%、54.68%。与2010年相比,流转用于种粮的面积减少了12 485亩,下降了15.74个百分点。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市土地流转用途差异大。县域间对比看,2013年,盈江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61.38%,梁河县流转土地用于效益农业生产达92.31%。时间序列纵向看,2013年,瑞丽市、陇川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40.95%、44.2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3.35%、48.83%(见下页表5)。

总之,由于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速度较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地流转也日益活跃。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逐渐多样化,流转区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化,流转速度和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依据实地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户均劳动力(x5)、劳均耕地占有数量(x6)、劳动力转移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农民人均纯收入(x9)、种植业所得占农户收益比重(x10)等十大指标。

(二)因子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及主成份贡献率。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五个公因子,五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6.39%,能够较好反映10大指标的信息,符合分析要求(见表6)。

为进一步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公因子采取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获取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7)。

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与流转。根据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可知,第1主成分中的变量“农业人口总数(X5)”、“劳均耕地占有(X6)”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民资源禀赋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2主成分中的变量“种植业所得占农林牧所得比重(X10)”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3主成分中的变量“转移劳动力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4主成分中的变量“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5主成分中的变量“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效益(X9)”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规模经营效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资源禀赋

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达42.58%,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最大,是第一主控因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越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也相对较高。特别是掌握较高农业技术与经营经验的农民,在同等生产要素投入下,能够获取较高的农业收益,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求土地流转的愿望较强烈;而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周期长、非农收入稳定,无力兼顾农业生产,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户希望流出土地,获取较高的土地效益。

2.农业生产结构

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1.517%,农业生产结构尤其是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较大,是第二主控因素。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性越强。尤其是种植业比重越大的地区,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这说明在种植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户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农户生存发展的“命根子”,是不会轻易流转的。

3.非农产业发展水平

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达13.769%,农村二三产业收入占比、农民向外转移能力等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是第三主控因素。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越快的地区,农户家庭收入所得中第一产业收入的比重较低,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重视程度就较低,土地流转速度就较快。非农产业发展快,也意味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速度加快,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伴随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思想观念、就业意识的转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最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4.土地流转形式和规模经营效应

第4主成分、第5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682%、2.845%,土地流转规模、专业经营组织个数,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农村土地经济效益越好的地区,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土地流转速度就越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种养大户越多,意味着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多元化,土地流转需求越旺盛,农民获取的土地经济效益越高,最终推动地区土地流转速度。

三、推动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对策

(一)加快非农产业发展

加大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给予农民新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改变农户兼业现象,促进农地的使用权流转。首先,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运和批发销售等,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序引导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旅游、餐饮、娱乐、商贸、物流等服务行业。其次,完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积极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促进更多农民外出务工。政府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工作,将重点产业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吸引当地劳动力就业。制订农村人力资源生存就业规划,实施企业兴建办厂与安置农业富余劳动力同步,鼓励企业下乡设厂招工,按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指标,给予工商、税务等相应税费减免。此外,抓住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契机,引导农民到城镇居住就业,逐步摆脱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为农村土地长期持续流转奠定基础。

(二)建立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利益。首先,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任意侵害。坚持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进一步放开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探索建立县乡信托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民承包地流转率。其次,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设立土地流转公共交易平台,保证交易的公开与透明,提升农民土地增值空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以入股、出租、转让、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地流转受让方的管理。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提供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服务,规范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依法订立书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完善流转合同要素,监督流转合同履约兑现。最后,建立土地流转激励保障机制。设立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和奖励带动流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

(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林牧渔业均衡发展,推动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农村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连片种植、集约经营发展,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行连片种植和规范化经营。鼓励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首先,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其次,加强农业科(下转48页)(上接28页)技的应用推广。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最后,坚持涉农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坚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农地流转的紧密结合,形成涉农项目跟着土地流转走、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发挥涉农项目效益。此外,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经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endprint

(五)土地流转用途以种粮为主

德宏州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甘蔗、茶叶、咖啡、坚果、柠檬等作物,土地流转用途由单一、传统性种植向多样、经济型种植转变。2013年流转用于种粮面积63 354亩、用于效益农业生产76 454亩,分别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5.32%、54.68%。与2010年相比,流转用于种粮的面积减少了12 485亩,下降了15.74个百分点。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市土地流转用途差异大。县域间对比看,2013年,盈江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61.38%,梁河县流转土地用于效益农业生产达92.31%。时间序列纵向看,2013年,瑞丽市、陇川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40.95%、44.2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3.35%、48.83%(见下页表5)。

总之,由于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速度较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地流转也日益活跃。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逐渐多样化,流转区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化,流转速度和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依据实地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户均劳动力(x5)、劳均耕地占有数量(x6)、劳动力转移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农民人均纯收入(x9)、种植业所得占农户收益比重(x10)等十大指标。

(二)因子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及主成份贡献率。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五个公因子,五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6.39%,能够较好反映10大指标的信息,符合分析要求(见表6)。

为进一步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公因子采取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获取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7)。

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与流转。根据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可知,第1主成分中的变量“农业人口总数(X5)”、“劳均耕地占有(X6)”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民资源禀赋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2主成分中的变量“种植业所得占农林牧所得比重(X10)”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3主成分中的变量“转移劳动力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4主成分中的变量“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5主成分中的变量“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效益(X9)”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规模经营效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资源禀赋

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达42.58%,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最大,是第一主控因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越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也相对较高。特别是掌握较高农业技术与经营经验的农民,在同等生产要素投入下,能够获取较高的农业收益,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求土地流转的愿望较强烈;而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周期长、非农收入稳定,无力兼顾农业生产,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户希望流出土地,获取较高的土地效益。

2.农业生产结构

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1.517%,农业生产结构尤其是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较大,是第二主控因素。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性越强。尤其是种植业比重越大的地区,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这说明在种植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户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农户生存发展的“命根子”,是不会轻易流转的。

3.非农产业发展水平

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达13.769%,农村二三产业收入占比、农民向外转移能力等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是第三主控因素。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越快的地区,农户家庭收入所得中第一产业收入的比重较低,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重视程度就较低,土地流转速度就较快。非农产业发展快,也意味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速度加快,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伴随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思想观念、就业意识的转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最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4.土地流转形式和规模经营效应

第4主成分、第5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682%、2.845%,土地流转规模、专业经营组织个数,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农村土地经济效益越好的地区,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土地流转速度就越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种养大户越多,意味着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多元化,土地流转需求越旺盛,农民获取的土地经济效益越高,最终推动地区土地流转速度。

三、推动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对策

(一)加快非农产业发展

加大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给予农民新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改变农户兼业现象,促进农地的使用权流转。首先,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运和批发销售等,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序引导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旅游、餐饮、娱乐、商贸、物流等服务行业。其次,完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积极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促进更多农民外出务工。政府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工作,将重点产业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吸引当地劳动力就业。制订农村人力资源生存就业规划,实施企业兴建办厂与安置农业富余劳动力同步,鼓励企业下乡设厂招工,按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指标,给予工商、税务等相应税费减免。此外,抓住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契机,引导农民到城镇居住就业,逐步摆脱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为农村土地长期持续流转奠定基础。

(二)建立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利益。首先,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任意侵害。坚持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进一步放开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探索建立县乡信托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民承包地流转率。其次,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设立土地流转公共交易平台,保证交易的公开与透明,提升农民土地增值空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以入股、出租、转让、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地流转受让方的管理。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提供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服务,规范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依法订立书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完善流转合同要素,监督流转合同履约兑现。最后,建立土地流转激励保障机制。设立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和奖励带动流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

(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林牧渔业均衡发展,推动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农村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连片种植、集约经营发展,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行连片种植和规范化经营。鼓励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首先,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其次,加强农业科(下转48页)(上接28页)技的应用推广。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最后,坚持涉农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坚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农地流转的紧密结合,形成涉农项目跟着土地流转走、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发挥涉农项目效益。此外,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经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endprint

(五)土地流转用途以种粮为主

德宏州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甘蔗、茶叶、咖啡、坚果、柠檬等作物,土地流转用途由单一、传统性种植向多样、经济型种植转变。2013年流转用于种粮面积63 354亩、用于效益农业生产76 454亩,分别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5.32%、54.68%。与2010年相比,流转用于种粮的面积减少了12 485亩,下降了15.74个百分点。区域范围看,德宏州县市土地流转用途差异大。县域间对比看,2013年,盈江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61.38%,梁河县流转土地用于效益农业生产达92.31%。时间序列纵向看,2013年,瑞丽市、陇川县流转土地用于种粮达40.95%、44.2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3.35%、48.83%(见下页表5)。

总之,由于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速度较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地流转也日益活跃。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逐渐多样化,流转区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化,流转速度和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依据实地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户均劳动力(x5)、劳均耕地占有数量(x6)、劳动力转移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农民人均纯收入(x9)、种植业所得占农户收益比重(x10)等十大指标。

(二)因子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及主成份贡献率。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五个公因子,五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6.39%,能够较好反映10大指标的信息,符合分析要求(见表6)。

为进一步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公因子采取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获取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7)。

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与流转。根据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可知,第1主成分中的变量“农业人口总数(X5)”、“劳均耕地占有(X6)”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民资源禀赋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2主成分中的变量“种植业所得占农林牧所得比重(X10)”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3主成分中的变量“转移劳动力数量(X7)”、“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X8)”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4主成分中的变量“土地流转面积(X1)”、“转包面积(X2)”、“出租面积(X3)”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第5主成分中的变量“规模经营组织个数(X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效益(X9)”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规模经营效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资源禀赋

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达42.58%,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最大,是第一主控因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越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也相对较高。特别是掌握较高农业技术与经营经验的农民,在同等生产要素投入下,能够获取较高的农业收益,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求土地流转的愿望较强烈;而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周期长、非农收入稳定,无力兼顾农业生产,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户希望流出土地,获取较高的土地效益。

2.农业生产结构

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1.517%,农业生产结构尤其是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较大,是第二主控因素。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性越强。尤其是种植业比重越大的地区,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这说明在种植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户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农户生存发展的“命根子”,是不会轻易流转的。

3.非农产业发展水平

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达13.769%,农村二三产业收入占比、农民向外转移能力等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是第三主控因素。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越快的地区,农户家庭收入所得中第一产业收入的比重较低,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重视程度就较低,土地流转速度就较快。非农产业发展快,也意味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速度加快,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伴随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思想观念、就业意识的转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最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4.土地流转形式和规模经营效应

第4主成分、第5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682%、2.845%,土地流转规模、专业经营组织个数,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农村土地经济效益越好的地区,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土地流转速度就越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种养大户越多,意味着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多元化,土地流转需求越旺盛,农民获取的土地经济效益越高,最终推动地区土地流转速度。

三、推动德宏州农村土地流转对策

(一)加快非农产业发展

加大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给予农民新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改变农户兼业现象,促进农地的使用权流转。首先,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运和批发销售等,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序引导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旅游、餐饮、娱乐、商贸、物流等服务行业。其次,完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积极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促进更多农民外出务工。政府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工作,将重点产业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吸引当地劳动力就业。制订农村人力资源生存就业规划,实施企业兴建办厂与安置农业富余劳动力同步,鼓励企业下乡设厂招工,按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指标,给予工商、税务等相应税费减免。此外,抓住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契机,引导农民到城镇居住就业,逐步摆脱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为农村土地长期持续流转奠定基础。

(二)建立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利益。首先,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任意侵害。坚持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进一步放开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探索建立县乡信托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民承包地流转率。其次,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设立土地流转公共交易平台,保证交易的公开与透明,提升农民土地增值空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以入股、出租、转让、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地流转受让方的管理。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提供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服务,规范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依法订立书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完善流转合同要素,监督流转合同履约兑现。最后,建立土地流转激励保障机制。设立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和奖励带动流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

(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林牧渔业均衡发展,推动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农村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连片种植、集约经营发展,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行连片种植和规范化经营。鼓励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首先,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其次,加强农业科(下转48页)(上接28页)技的应用推广。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最后,坚持涉农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坚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农地流转的紧密结合,形成涉农项目跟着土地流转走、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发挥涉农项目效益。此外,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经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德宏州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国外农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襄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