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婧
内容摘要: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更与经济社会转型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已经逐步从附属型产业向独立型产业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提出有效的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 经济发展 贡献 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差异显著,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戚英华,2016)。目前,我国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探究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概述
当前我国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强调了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极大程度上转变了商贸流通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实施多流通渠道发展,不仅降低了商品流通业的成本,而且提升了经济效率,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GDP与社会消费品总额为114635.3亿元,2015年增加到363253.2亿元,平均年增长为13.6%(徐永锋等,2015)。由表1可知,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生产发展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生产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区域生产的规模,而且对区域经济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持生产规模与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相适应,才能够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减少生产成本,进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陈姗等,2013)。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社会的总供给与社会需求量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社会供给方面看,商贸流通业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加供给,使市场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促进区域分配格局优化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商贸流通业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又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初次分配要基于供求关系与商贸流通业进行有效的衔接,才能够使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活动得以实现。银行的信贷业务正是通过贷款的发放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非物质生产相关单位则是以劳动报酬的方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就使商贸流通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再分配往往要依赖商品流通才能够得以实现,从这方面来说,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应注重对商贸流通体系的有效构建,保障商贸流通的畅通性,使其能够高效运行。
(三)加强区域产业关联
首先,商贸流通能够促进社会的有效分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与各个相关产业之间形成密切的交流与联系,进而使整个经济体得到激活。其次,商贸流通能够增强产业链联系,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社会技术创新,对各个行业分工进行细化(赵宪敏,2015)。另外,在商贸流通业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形成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使区域经济在社会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商贸流通业还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连接产业间的关系纽带,不仅能够实现产业分工的细化,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区域的产业相联系,为不同层次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
(一)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GDP贡献率差异
通过对我国地区GDP增长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对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东部沿海的贡献率最高。其年均值分别为19.42%、17.46%、17.25%。商贸流通业对西北地区的GDP绝对贡献率最低,仅占13.64%,这与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是一致的。而西北地区市场发展落后,经济体制不健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降低了商贸流通业在西北地区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从整体发展情况看,2008~2015年我国北部沿海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绝对贡献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西南与南部沿海地区变动不明显,平稳发展,而其他地区则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具体如表2所示。
(二)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就业贡献率差异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就业贡献率最大的为南部沿海地区,占12.04%,其次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分别为11.84%、9.53%,对长江中游地区以及西南、西北地区的就业贡献率最低,与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各个区域就业增长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近5年来商贸流通业对沿海地区的就业贡献率呈现出小幅度增长趋势,而长江中游地区却出现略微下降态势,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2.12%。而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对西北地区的就业贡献率却有小幅上升,增长了1.56个百分点。
(三)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资本贡献率差异
所谓资本贡献率主要指的是单位内流通业增加值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流通业对资本利用的有效性。通过表3可以看出我国的东北、西北以及黄河中游等地区资本得到了有效利用,而北部、南部沿海等地区的资本利用率普遍偏低。仅南部沿海地区的资本贡献率为逐年增长态势,其他地区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态势。而东部沿海与东北地区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
(四)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贡献率差异
对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的评估主要有赖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贡献率地区差异并不显著,其对黄河中游、东北及北部沿海地区的结构优化贡献率最高,西北地区最低。各个区域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都将商贸流通业作为重要发展对象,其对地区的经济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北部沿海产业结构优化逐年上升,而其他地区则是在平稳发展中有小幅度的下降。
商贸流通业优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区域商贸合作开放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代动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实现连锁经营由传统商贸业向服务业转变,逐步开拓农村连锁经营市场,提高连锁经营的发展效率。有效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平台,实施多种优惠政策提升电子商务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完善商品配送服务,积极促进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增强开放程度,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带来的优势,招商引资,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商贸流通业人才素养
当前,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具有专业综合素养的人才队伍。从当前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看,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定期对其进行集体培训,对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在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
(三)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商贸流通业对东部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而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尤其是交通建设不能够满足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国家与政府要对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必须对当前商贸流通业对不同地区的贡献率进行分析,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戚英华.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及地区差异的动态分析——以东西部区域为例[J]. 商业时代,2016,24(2)
2.徐永锋,吴,王志增.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商业研究,2015,15(6)
3.陈姗,王勇,曾庆均.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
4.赵宪敏.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的动态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