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思维还给学生,将学习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呼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成为学生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自主准备;自主探究;自主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改正是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从以前的倾听者转变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自主准备
自主准备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自主准备分为两个方面:预习和准备材料。
预习是将课本内容进行通读,看看新学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了解一下新知识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做到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为准备材料和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备材料,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需要通过亲手实践才能理解。因此学生就要联系生活中的需要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尤其是对于刚刚学习数学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准备材料是很重要的。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核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就要激发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激情,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但是让学生自主研究不是说老师甩手不管,而是要时时引导学生。比如,让学生学会总结特征;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等。以下是教学例题的片段:
1.介绍降水量。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降水量这个词吗?
2.自学课本,完成例题。
谈话:了解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后,就让我们来解决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独立完成两张统计图。
3.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评一评画得怎么样,并交流从两张统计图中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与思考。
4.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制作,交流反馈。
5.讨论:比较两张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选用不同的统计图的原因。
老师用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学习内容上来。从学生知道的知识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小活动中带出了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探究。
三、自主训练
自主训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不可以再用“懂了没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而是要将对学习状况的了解贯穿在学生的自主训练中。自主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学生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作者简介:翟晓锐,男,就职于山西省临猗县双塔初中,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授与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