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探索和思考

2014-10-31 00:23余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物课程信息技术

摘 要:从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实际案例出发,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和注意事项,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生物课程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本文以生物必修3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例,尝试通过网络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案例背景

我校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示范校,现有网络教室多个,实现了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在这一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进行了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尝试。

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二、案例描述

1.课前准备

课前安排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对本地水资源情况和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关于本地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和《垃圾、环保与人类共生存》,利于课内向同学汇报交流。

2.通过漫画导入要探究的课题

展示漫画《擦亮蓝天》,通过漫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提出许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要想解开你心中的疑惑,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找。从而列出今天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如:(1)大气污染的危害和如何防治?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我国有哪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5)你感兴趣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3.分组探究,网上搜索

为了节省时间,我提供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网站以供自主探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参考。如,中国环保网、环境科普、地球科学等网站。

4.资料整理,课件发布

各小组认真收集资料,并把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加工后制成课件,由各组长通过网络依次发布,教师对课件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各小组选定各自的方式,如,介绍自制作品、实地考察报告、对话、新闻采访、自编自演小品、畅谈活动体会等方式汇报交流,展示各组的活动成果。各小组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6.教师总结,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做起,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你把果皮投进垃圾箱,当你不进入草地,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纸张,不随地吐痰……你就为环境保护做了件

好事。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配合环保局搞好宣传活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环保宣传漫画、标语、Flash动画、环保计划、环保倡议书、环保歌曲等,并把作品或成果发布到学校网站中进行交流,并切实做好环保实践和宣传活动。

课后师生共同制作《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知识拓展。

这个案例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一起。整个教学的过程总结为:

教师:教材分析、课件设计—提出问题、资源呈现—监控辅导—内容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明确课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反馈评价。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下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实践取得的成效

1.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这次尝试,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得不感叹:学生是有无穷创造力的,只是看你如何去创设一个让他们发挥的空间。

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实现了三方面的转变。(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实施网络环境下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的目的。(2)转变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3)转变师生交流方式:改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方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网络化交流方式。

2.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3.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的导向作用endprint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由原来重视结论转化为重视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的过程,不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善于概括和总结,把新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知识,并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如在汇报时学生用图片比较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变化。

活动的及时评价,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而且注意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学习调控功能及自我教育功能,使教师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4.整节课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从漫画导入,宣读本地水资源情况,“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观看Flash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一直到末尾的总结,都在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甚至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含着眼泪,为小鸟的命运担忧,为森林的破坏感到惋惜。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注意事项

1.生物学教师应搜集大量资料,积极建设教学网页

在目前的条件下,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内时间完成上网浏览、查询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提供相关网站或建立教学网页。教学网页中要嵌入一个信息资料库,将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储存在资料库里,并在网页上设置查询引擎。在某些重要知识点或资料的后面,应注有为学生推荐的相关网站和网址,满足学生课前、课后浏览、查询。

教学网页上可嵌入“聊天室”,方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

2.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不熟练,这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应与信息老师商量,先花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上网操作的学习。上网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如何进行电子邮件收发;如何在BBS论坛中进行讨论;怎样进行网上聊天等,经过这样短期的学习后,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这些网络交流的手段和技巧,便于开展生物教学。

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要符合生物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要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不能与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相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能做到观察实物的要坚持观察实物,能够做到亲手操作的要坚持亲手操作,坚持科学性和真实性,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整合要与多种有效的传统手段相结合,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为探究性学习创设必要的情景和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可以创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适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崭新学习舞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它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每一个置身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都应该很好地掌握、恰当地运用这种先进教学媒体,用教师自身对生命、对大自然、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之情,来唤起更多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崇尚和向往。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7.

[4]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8.

作者简介:余华,男,1972年12月出生,福建省浦城县一中教师,中学一级,南平市生物学会会员。曾获省中青年教师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参加南平市生物学新课程案例展评、生物教师片段教学比赛,获市一等奖;论文《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获省一等奖;《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实践初探》获市一等奖;教学设计《细胞的增殖》获省二等奖,积极参与市、校教研课题,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生物学奥赛多次获省一、二等奖。1998年获县优秀教师称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课程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研究
构建育人模式转型下的生物课程体系
浅谈生物课程备课艺术
多样化的生物课程评价方式初探